趙勤學
往事如煙,亦夢亦幻。
晚霞隱去,夜色將至,橋邊小樹林,一片朦朧。
飯畢,心領我徜徉在橋邊小樹林中。回想自己在某企業下崗一事,心中幾多惆悵,窩囊。行走中,一股怨氣油然而生:小王八的孫子們,我趙某與世無爭,與人無奪,埋頭苦干,可偏偏就我一人下了崗。唉!人有沖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吶!可我就不服,小王八的孫子們,你們當了長,發了獎,香粉擦到了您臉上,一切光榮的花環都戴在了您身上。而臟水潑到了別人身上,屎盆子扣到了別人頭上。若有人不服氣,就得下崗。此刻,我越想越惱,不覺心血來潮,遂掏出紙筆,出楹聯一幅,懸于橋壁。左聯云:常常失望常常望。右聯曰:事事無成事事空。橫批為:路在何方?
片刻,一中年人信步而至,此人臉闊口方,眼神炯炯。胸佩一面鮮紅的黨微。中年人駐足望了望我,然后又注目那楹聯,會意地一笑,遂俯首問其失意之由,方知鄙人沒守住自己的根據地下了崗。中年人同情地望著我心中暗想: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青年人吶,性格太死板,極端,給上司抵牛還有你狗喝的糊涂。
這時,那中年人亦對楹聯一幅,寫在紙上。我接過楹聯誦道:“常常失望還有望,事事無成終有成,路在心中。”
誦畢,我崇敬之極:“師傅尊姓大名?”
“喔,好說,姓劉,名傳珠。”
中年人沉默良久,爾后語重心長的說:“青年人呵!莫嘆氣,下一步企業就要改制了,到那時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你看這小橋通大道,長遠著哩。”
“師傅,改制是怎么回事?”
“改制就是改變腐朽的教條主義的官僚主義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歷史上,從王安石維新,戊戌變法,洋務運動,辛亥革命,大都提高了國民經濟。青年人吶,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中年人字字玉璣,句句聵耳。我揣摩著中年人的話語,凝視著中年人胸前的黨徽,眼前似有一如輪紅日冉冉升起,此刻我恍若置身于燦爛的朝霞里。
光陰似箭,一晃幾年過去了,如今國運再生,山河生輝。若無當年的改制春風,那來的今天的綿綿秋雨吶。偉大的共產黨呵!您的路線太正確了。
注:此文曾發表在1996年9月27日《濟寧日報》專刊星期五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