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逾400位真實歷史人物,900多個拍攝場景,集結國內百余位實力演員——自5月25日起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播出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光榮與夢想》用40集的體量,講述從中共一大建黨到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以及新中國傲然屹立于東方的恢宏壯闊歷史。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活動”的重點劇目,《光榮與夢想》憑借扎實的敘事,收獲觀眾認可。導演劉江表示,希望能夠通過藝術化的創新表達,將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35年時間內涌現的英雄人物和偉大事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虛實結合再現恢宏歷史
接手項目伊始,創作團隊便要面對多個創作上的挑戰。劉江透露,從中共一大到抗美援朝是《光榮與夢想》立項之初就提出的硬性內容要求,從創作者角度來說,40集的體量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展現如此大跨度的內容,“如何取舍是一大難點。”
在故事選取上,團隊秉承兩個原則:一是要從故事的本體論出發,二是從創新的角度為大眾提供更有新鮮度的內容。劉江認為,講述一個故事,首先要考慮它的可看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黨史內容的到達率。而新鮮內容的選擇,能夠吸引更為廣泛的收視人群,擴大作品影響力。“對于觀眾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團隊并未著力進行重點呈現,而以往因技術問題無法重現的場景,我們反而想將它們以影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例如,對于過去影視作品中未曾詳細呈現的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的內容,《光榮與夢想》進行了專門展現,并為這12場戲專門搭建了軍校場景進行拍攝。此外,對于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并直接促使“遵義會議”召開的湘江戰役,主創團隊也專門進行了設計和拍攝。劉江告訴《綜藝報》,“因為制作難度等問題,湘江戰役一直未能以影視化的方式呈現。這次團隊采用大量特技手段,調動充足的人力物力,完成了這一宏觀敘事。”
另一大挑戰來自場景。劉江笑稱,《光榮與夢想》更像個大“公路片”,“因為它沒有固定的主場景。”從一大紅船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抗美援朝,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也是輾轉全國的征戰史,始終處于運動中。最終,主創團隊用900多個場景串聯起了35年的時間跨度,重現了這段恢宏歷史。
緊抓主線描繪人物群像
自2020年7月1日開機以來,《光榮與夢想》便備受業界關注,實力派演員陣容更是引發網友期待,400多位真實歷史人物將在劇中陸續出現。
為更好地講述黨史故事,避免群像式人物帶來故事脈絡混雜等問題,創作團隊以毛澤東、周恩來等黨的領導者為創作主線,“35年的歷史不可能分散到400個人身上,這樣的話,故事就不能講了。”
在主線脈絡之外,團隊著力刻畫了楊開慧、方志敏、瞿秋白、楊靖宇等人的高光時刻。“他們是無法完全融入主線的單獨故事,但我要留下他們的光輝形象,記錄他們的事跡,讓更多觀眾了解他們。” 劉江表示,《光榮與夢想》要展現共產黨人的眾生相,以及共產主義者的偉大靈魂。
抓主線,繪群像。劉江將整部作品的架構形象地描述為“一條主線串起無數珍珠”。“有時線斷了,珍珠從此隕落,但下一顆珍珠又會馬上出現。”隨著歷史發展,不同階段的英雄先烈不斷站出來,中國共產黨人從東征到北伐到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宏大的歷史跨度中,一個個英雄的群像支撐起這段激昂的奮斗史。這些優秀共產黨員的言行,構成了“共產黨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