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玲
摘 ? ?要:結合玉米雜交種制種經驗,分別從產量提升和質量提升兩個角度進行了深入探究,旨在通過本次研究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產量和質量,為進一步推廣雜交玉米奠定技術理論基礎。
關鍵詞:玉米;雜交種;制種產量;質量;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1-002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3 ? ? ? 文獻標志碼: B
玉米是我國常見的糧食作物,其在我國農業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雜交玉米是基于現代農業技術而誕生的產物,與普通玉米比較,雜交玉米在產量和質量方面均具有明顯的優勢。從我國雜交玉米的種植現狀可以發現,部分地區所種植的雜交玉米種子純度較低,其不利于充分體現雜交玉米的技術優勢。為進一步發揮雜交玉米的價值,必須控制玉米雜交種制種質量,并在此基礎上提高雜交玉米種的綜合產量。
1 ? 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產量的措施
1.1 ? 提高播種質量
雜交玉米種對制種田的條件要求相對較高,應優先考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無鹽堿的土地。若制種田所在區域氣候較干旱,則要保證基本的水澆條件。制種田除隔離要求外,還需有充足的積溫條件,從而適應玉米生長和種子的脫水需求,一般最低積溫為300 ℃,最高積溫為500 ℃,只有在積溫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才能有效避免制種田出現早衰的問題[1]。
1.2 ? 肥料管理
制種田所需春肥需在冬季施放。一般情況下,春肥施放可以與冬季翻田工作同步進行,并盡量將肥料深翻,以保證肥料的利用率。春肥需要投入全部農家肥和70%化肥,剩余30%化肥用于追肥。這一施肥方式可以有效將無機肥和有機肥的特點充分結合,實現優勢互補,避免在玉米生育期出現脫肥的狀況。
1.3 ? 種子管理
播種前選種,將種子中的小顆粒和淡顏色種子挑出,以減少弱苗的出現。需要注意的是,選種的根本目的在于挑選種子中的雜粒,以提高種子純度。選種工作完成后即可使用種衣劑處理種子包衣,處理效果越好,則意味著種子的發芽率越高,且避免在苗期出現病蟲。
1.4 ? 播種管理
播種時確保地面溫度超過8 ℃,在地面溫度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避免出現粉籽和病蟲。播種前精細化計算種子間距、行距,并盡量保證播種整齊[2]。
1.5 ? 調整父母本花期
僅從雜交玉米種制種角度來看,花期控制是決定制種成功率的關鍵所在,同時也將影響到最終的制種產量。決定父母本花期的因素在于自然條件,同時也要考慮外來親本對當地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的適應性,任何一項要素管控不當,均有可能造成花期不相遇的狀況。為保證花期的順利相遇,首先,需要了解雜交種父母本的開花周期,當開花周期不一致時,可以采取錯期播種措施,播種后還需密切關注父母本的生長狀況。其次,種植戶需要通過對父母本生長狀況的觀察,預測花期。當發現父母本花期存在偏差時,可以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糾正,原則上確保母本等待父本開花。
花期預測的方式眾多,舉例說明兩種常用花期預測方法。
未出葉片計算法:是玉米雜交種制種過程中的常用花期預測方法,其具體指通過對父母本葉片數的觀察來判斷花期。首先,種植戶需要從制種田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父母本各50株,依據時間變化情況,統計父母本葉片數量。為了便于計算,實際操作過程中間隔5葉片做一次標葉,父母本整個生長周期過程中做好3次標葉即可,即第5片、10片和15片。從理論角度來看,父母本在開花前需要保持一定的葉片差距,即母本比父本的葉片少1~2片,這種情況下說明花期相遇預測情況良好,基本上可以實現花期相遇的目的。而在父母本葉片數量相同的情況下,開花前父本未出葉片數比母本多1~2片,這種情況下葉片生長速度為1片/3 d ,即父本比母本晚3~6 d,母本發展至吐絲階段往往需要持續6 d,花絲生命力為8 d左右,吐絲3 d后其花粉接收能力最強,可以保證較好的結實率。
雌穗大小比較法:指的是在拔節階段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父母本,拔去父母本的葉片,對幼穗的大小進行比較。當發現母本的幼穗發育早于父本一個時期,則說明花期預測情況良好,可以實現花期相遇,反之則說明出現花期不遇的問題。
為避免出現花期不遇的問題,種植戶可以通過人工干預的措施來實現花期調控,常用花期調控方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錯期試驗。在對新的雜交玉米種進行制種前,選擇試驗地塊通過錯期播種的方式來判斷其具體的開花時期,從而選擇雜交玉米種組合花期相遇的最佳錯期時間。二是苗期調節法。父母本花期是否能夠順利相遇,需要在苗期階段開展預測,當發現花期不遇時,及時采取調節措施,以免造成損失。苗期階段的調控原則為“促慢控快”,即對生長慢的苗株采取定苗、留苗、施肥、提高地溫等處理方式,以加快其生長速度。三是父本分期播種。父本分期播種是相對穩妥的播種方式,由于不同的父本為前后播種狀態,其開花時間不一致,可以達到延長父本散粉期的目的和效果。
1.6 ? 增加母本植株
為達到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產量的目的,種植戶需要在充分考慮父本散粉能力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母本比例。常用父母本比例為1∶4、1∶5、1∶6,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考慮1∶7。比例的提升意味著植株數量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產量的增加[3]。
1.7 ? 人工輔助授粉
人工輔助授粉技術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產量和綜合質量,其能夠改善自然授粉的不足之處,保證授粉成功率和結實率。去雄操作結束后,多數母本已經進入吐絲階段,若母本與父本比例控制不好或花期相遇不佳,均能造成母本授粉不良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需要積極開展人工輔助授粉操作。從某種角度來看,人工輔助授粉技術的應用可以間接性改善花期不遇,對于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產量及質量均有積極作用。種植戶需充分掌握人工輔助授粉技術的要領,找準人工授粉時機,保證授粉的全面性。
2 ? 玉米雜交種制種質量提高措施
2.1 ? 提高原種和親本種純度
原種和親本種純度是決定雜交玉米種整體純度的關鍵所在。在選擇雜交玉米種時,需要通過供種單位了解親本種的代數和性狀,并在這一基礎上采取系統的去雜操作,以全面提高親本種的純度。一般情況下,去雜操作將前后持續3次。首次去雜為玉米拔節期前,通過對玉米植株形態的觀察,分析判斷是否存在雜種的情況,并清除雜株,保證植株的純度。二次去雜在開花期前,重點觀察玉米花朵的形狀和顏色,并清除雜株。最后一次去雜在收獲后的穗選階段,在清除多余的雜穗后,即可對玉米進行脫粒處理。需要注意的是,種植戶在播種前需要對玉米雜交種的親本進行系統檢驗,檢驗內容包括純度、凈度、發芽率、水分等4項關鍵指標,并進一步檢查種子的真實性,要求供種單位提供相應的證明,最后在確定種子品種達標后再下地播種,從源頭處控制雜交種子的質量。
2.2 ? 設置制種田隔離區
制種田隔離區的目的在于預防外來花粉,外來花粉的傳播渠道多,包括風力散播、動物傳播等,一旦外來花粉入侵,將直接影響雜交種子的生產質量。根據玉米雜交種子生產標準顯示,普通制種田的隔離區需超過300 m,原種田需超過500 m,且對時間間隔上有著明確的要求,兩塊相鄰田的花期間隔需要超過40 d。
2.3 ? 減少自交率
減少自交率是保證玉米雜交種制種質量的關鍵環節,一旦自交率過高,則會對雜交種質量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去雄工作是控制自交率的主要方式,從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來看,“超前摸苞帶葉去雄”是應用比例最廣泛的去雄技術。在玉米母本雄蕊尚未抽出的情況下,通過用手撫摸可以感覺到較明顯的鼓包,這種情況下即可緊握玉米植株的1~2片葉片,直接將雄穗拔出。需要注意的是,玉米雄穗拔出后不可隨意丟棄,需及時放置在密閉空間內,集中后統一掩埋處理。隨意丟棄可能會因花粉成熟而出現散粉的現象,進而影響到整塊制種田的種子質量。
2.4 ? 去除父本行
當授粉期結束后,需及時去除制種田中的父本行及母本行中的部分幼小植株,這一措施能提升種子純度,保證種子的整體質量。除了提高種子品質外,父本行在去除后可以減少田間的密閉性,提高制種田的通風效果和透光情況,避免父本行過度生長而干擾到母本行的生長,也具有提高種子產量的效果。若將父本行與母本行同時培育,后續收獲階段會出現父本行混入的狀況,不利于保持種子純度和質量。
2.5 ? 自然晾曬降低水分含量
當通過自然晾曬方式依然無法達到預期水分含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強制降水的方式保證種子的水分含量。強制降水措施適用于生長周期較長的雜交玉米品種,此類品種在收獲后,由于其種子內部的含水量較高,存儲過程中容易出現受凍和傷熱等問題,一旦種子在存儲過程中受損,則會直接降低種子的發芽率。
3 ? 結語
綜合來看,玉米雜交種制種流程相對復雜,整個制種過程涉及諸多細節問題。在實際制種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充分掌握制種技術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項,依靠農業專業化知識解決制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采取最佳的解決措施,以達到全面提高制種產量和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 1 ] 王寶成.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產量和質量的措施[J].科技資訊,2015(9):225.
[ 2 ] 徐曉東.提高玉米雜交制種產量及種子質量的幾個關鍵性措施[J].現代農業,2014,5(5):70.
[ 3 ] 雷振新.提高玉米雜交種制種質量和產量的措施[J].種子科技,2020(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