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堂 田發財
摘 ? ?要:香菇是人們喜愛的食用菌之一,具有味道鮮美和營養價值高等特點,有很好的市場發展前景。為了保證香菇的產量和質量,應該選擇高產栽培技術。生產中采用大棚香菇優質栽培技術,可以提高香菇的產量,保證香菇的品質,提升香菇的市場競爭力。主要闡述了大棚香菇優質栽培技術。
關鍵詞:大棚;香菇;優質;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1-005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26;S646.12 ? ? ? 文獻標志碼: B
雖然種植香菇的經濟收入較高,但是風險較大,主要是因為在種植香菇過程中需要控制氣候條件。在大棚種植香菇的過程中,溫度過高會影響香菇的質量。香菇對光、溫度和水都有很嚴格的要求,需嚴格地控制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在香菇菌棒培養期間,控制好大棚內的溫度是關鍵,并且需適當地升溫和放風,保證菌棒生長的水分需求,提供少量的光照和通風條件。
1 ? 大棚栽培項目技術的發展
我國是香菇的重要生產國之一。香菇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能夠預防肝硬化,同時可以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具有很好的市場發展前景。通過大棚栽培技術培育出來的香菇,具有很好的口感,同時其質量得到了相應提升。大棚栽培可保證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香菇,提高香菇的市場競爭力,因而應該推廣和應用大棚香菇栽培技術。調查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利用大棚栽培技術,該技術具有很好的保溫和保濕作用,能夠節約人工成本,也能節約生產成本,在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通過大棚栽培技術,可以節約更多的空間,便于種植。在搭建大棚的過程中,盡量選擇在背風向陽的地區建棚,以促進香菇的健康生長。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我國的大棚香菇栽培技術逐漸成熟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相關科研機構和種植戶應該加大對大棚栽培技術的研究,堅持與時俱進,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促進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2 ? 搭建香菇棚
種植香菇需設置適宜的香菇棚。要選擇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和沒有污染環境的地區建棚,并且要搭建雙層的遮陰大棚,滿足香菇生長的實際需求。選擇高密度雙層薄膜覆蓋作為遮陽網,薄膜四周不能固定,便于香菇生長過程中通風透氣。香菇床使用竹片或者沙松木,需要搭建5層,間距為25 cm,要擺放兩個菌棒,同時留過道,提高操作性,有助于作業。此外,在香菇棚內還要懸掛溫度計和濕度計,在懸掛之前要徹底消毒,避免將細菌和病毒帶入香菇棚。
3 ? 栽培季節和品種的選擇
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香菇的生理特點選擇最佳的栽培時期,可以選擇每年的8月上旬到10月上旬栽培菌棒,在10月的下旬將菌棒上架,11月出菇,到第2年4月下旬結束出菇。在品種選擇方面,要選擇抗病能力強和品質好的香菇,同時選擇的香菇要整齊和端正。一般情況下,菌絲的培養需要80~90 d。
選擇適宜的栽培環境。如果溫度潮濕,孢子的萌芽溫度為22~26 ℃,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4~27 ℃,在木材的保護作用下,即使溫度較低,菌絲也不會死亡。在低溫環境中,子實體的發育較慢,質量會受到影響。水分在香菇生長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菌絲生長的含水量為60%~70%,空氣濕度應控制在80%~90%。香菇是一種木腐菌,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有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營養價值豐富。碳源香菇的菌利用碳源的途徑較多,可以利用有機氮和氨態氮,但是不能利用硝態氮。在香菇菌絲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不同,如果氮的濃度較高,對香菇原基的分化會有影響。如果是維生素類的香菇,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吸收維生素B1,不需要吸收其他維生素,僅需要合理地控制維生素B1的濃度。在段木栽培的過程中,香菇菌絲可以分泌多種酶類,其作用是分解木質素和纖維素。香菇需要吸收新鮮的空氣,才能保證正常生長,但是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光線可能會對菌絲的生長產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酸堿度適合的條件下,對香菇菌絲的生長有利,最佳pH值是5~6。此外,在段木腐化的過程中,香菇木的pH值會不斷下降,保證子實體的形成[1]。
4 ? 菌種的栽培
4.1 ? 母種培養基的制作
使用玉米粉、瓊脂、葡萄糖、硫酸鎂、磷酸二氫鉀、蛋白胨等,加入定量水,然后放入試管中。對培養香菇的菌種滅菌處理,保證菌種不會受到其他物質的污染。
4.2 ? 栽培種和培養基的制作
如果選擇木屑培養基,應使用麥麩、石膏粉、木屑、蔗糖,并且控制好酸堿度。另外,在裝袋過程中應保證菌袋的統一性。
4.3 ? 培養基滅菌
采取高壓蒸汽滅菌的方式,是較常見的滅菌方法。在原種和栽培種的滅菌過程中,應該保證滅菌器中的溫度達到100 ℃以上,并且持續12~14 h。
4.4 ? 接種環節
在接種的過程中,必須做好全面滅菌處理工作,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來蘇兒噴霧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封閉24 h。在接種的過程中,應該保證無菌操作。在使用無菌操作間前,需使用紫外線燈消毒,時間控制在20 min左右。在母種接種過程中,應該使用接種鏟。
4.5 ? 發菌培養
為了保證香菇的種植質量,要在暗光下培養,并且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在接種完成的10~20 d,要定期使用牙簽對接種穴進行接種,可以扎10~12個孔。還可以使用篩子進行第2次或第3次扎孔,扎孔的時間要間隔10 d左右,以提高效果。
4.6 ? 搭棚遮陰
應該避免太陽光的直接照射,及時搭建遮陰棚。在香菇轉色的過程中,要定期掀動塑料棚,可以在白天蓋上晚上打開,否則會影響香菇的轉色效果。有些品種在轉色管理期間不僅要避免菌絲不斷生長,同時要避免菌絲過分干燥。
5 ? 冬季菌棒培養基的管理
5.1 ? 菌棒培養暖棚形式
如果選擇暖棚結構培養菌棒,宜選擇框架結構,控制好高度和寬度,采取全封閉式。暖棚的頂部和四周必須選擇防老化的材料,做好暖棚的防寒措施,避免四周通風,并且使用厚塑料鋪設暖房的地面。
5.2 ? 菌棚的溫度控制
要控制好冬季菌棚的溫度,為香菇的生長提供適合的溫度。按照規定,應保證香菇棚內的溫度一致,但在實際的過程中很難控制溫度無變化,尤其是在大棚的邊緣處很容易溫度過低或者在大棚中間溫度過高。有些大棚不斷地打開大棚的進出口,導致冷空氣的進入,影響香菇的生長。
此外,因為受到地面溫度的影響,菌垛上層的溫度較高,而底層的溫度較低,造成菌棒受熱不均勻,需要進行人工監督和管理,定期觀察菌垛的溫度。應該時刻關注通風口的通風情況,避免大棚中的溫度變化過快而影響香菇的生長。
5.3 ? 菌垛的溫度控制
菌棒在接菌之后需要在暖棚中統一放置,目的是對菌絲進行培養,這被稱為菌垛。可以將菌棒碼成垛,和地面相隔一定的距離,可以放置8層,但是不同層次間的溫度會存在差異性。要定期進行倒垛,將上面和底層的菌棒調換,尤其是將通風口和門口的菌棒調到中間的位置。此外,因為大棚中各個點的溫度存在差異,對菌棒的發菌質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為此,種植戶應該適當增加工作量,加強日常的溫度管理,保證香菇的質量[2]。
6 ? 出菇期的管理工作
一般情況下,出菇期主要為接種后的3個月。在香菇的出菇期,可以在地面上擺放菌袋。要控制好擺放的距離,適當地調整注水的方式,防止菌棒在搬動的過程中出現碎裂。第1次出菇選擇自然出菇,盡量少出一些菇;然后進行注水出菇,可有效預防香菇畸形。
7 ? 病害的防治工作
做好大棚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可以使用白灰消毒地面。一旦發生病害,必須采取防治措施,將發生病害的菌棒及時地處理掉,防止其傳染給其他的健康菌棒,并且使用石灰水擦拭。如果菌棒腐爛較嚴重,必須從香菇棚中移出,保證其他菌棒的正常生長。
8 ? 采收
在采摘香菇的過程中,保留質量優良的香菇。如果香菇在生長的過程中過于密集,要采摘一些小的香菇,保證距離的均衡性。此外,在晚秋或者早春季節,要適當地提高爐火的溫度,使香菇提早或者推后出菇。在冬季較寒冷的時節,需要將菌袋堆放在一起,待溫度回升后再出菇。采收之后的香菇要保證其新鮮度,提高市場的競爭力,或者制作成干品進行銷售,保證香菇的銷售渠道。
9 ? 結束語
香菇在生產過程中有兩個較重要的階段,其一為冬季菌棒的生產階段,其二為春季出菇的生產階段。在菌棒生產的過程中,要控制好大棚內的溫度,對溫度進行密切的觀測,保證相關指標符合香菇生長的要求。冬季需要對菌棒儲存碼垛,避免陽光直射。冬季大棚中的溫度會有差異性,要時刻調控好棚內的溫度,可以適當地增加擋風保溫設備。
參考文獻:
[ 1 ] 王陽,遲貴富,王賀然,等.大棚香菇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4):91.
[ 2 ] 徐曉靜.大棚香菇秋冬季生產栽培技術[J].新農業,2018(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