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蘭 謝曉青
摘 ? ?要:我國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覆蓋面積較廣。然而我國人口數量大,森林人均占有面積較小,加之近些年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導致森林資源破壞嚴重,資源量不斷下降。此外,各種有害生物對樹木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使我國林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阻礙。因此,需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與林業發展現狀,積極開展有害生物防治。通過分析有害生物產生原因,制定了相應的防治手段,并提出了專業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產生原因;防治對策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1-007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63 ? ? ? 文獻標志碼: A
近些年,林業發展中產生了大量有害生物,種類多樣,對樹木的健康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由于有害生物的傳播速度快,存在較大的治理難度,因此,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對其進行嚴格的監測,有效保障森林資源的安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林業健康發展。
1 ? 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意義
我國林地面積較大,不同地區的地形條件有所差異,大部分林區采用人工防治的方式,效率較低,導致有害生物未得到及時防治。現有的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比較落后,預報監測手段不夠先進,缺乏有效的預警能力,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不足,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力度。現有的防治技術和手段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防治經費,林業整體抗災減災能力較低。
森林作為陸地中最重要的資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要充分發揮森林的作用。由于森林結構復雜,功能完善,可確保地球生物擁有健康生長的環境。影響森林資源的主要原因是各種病蟲害,若無法有效防治,會影響樹木健康生長,甚至導致樹木死亡,對維持生態平衡尤為不利。因此,要高度重視有害生物的防治,加大研究力度,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1]。
2 ? 林業有害生物產生的原因
2.1 ?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隨著我國林業的不斷發展,外來有害生物在我國林業區域迅速繁殖。當其與本地有害生物結合,會產生危險系數更高的有害生物,對我國林業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若不能對其進行有效治理,會影響樹木的健康,降低林業的綜合效益。
2.2 ? 氣候環境對本地有害生物的影響
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不同,氣候條件差異較大,造成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平衡。大部分林業所在地氣候條件比較溫和,生長環境較潮濕,可以促進樹木良好生長,同時也為有害生物提供了繁殖條件。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害生物會大量繁殖,對樹干和根系造成破壞。
2.3 ? 有害生物自身生長周期的影響
大多數有害生物為微生物,其生命力和繁殖力強。雖然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短,但傳播速度快。微生物通常寄生在樹木上,若采用傳統的化學治理手段,會破壞林區的生態平衡,使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2]。
2.4 ? 缺乏有害生物防控體系
由于我國林業治理手段有待進一步提高,缺乏完善的有害生物預防體系,經常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有害生物。一旦發現已經大規模蔓延,或已對樹木造成較大的危害,應建立先進的林業資源管理系統,及時監測有害生物,管理人員可及時進行預防。
3 ?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3.1 ? 科學種植樹木
積極引進多種類型的樹木,打造多樣化林區生態圈,提高林區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將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機結合,避免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可引入有害生物的天敵,達到綠色防治的目的。對林區進行規劃時,要種植不同的植被,為林區營造自然生態屏障,這樣既能確保林區對有害生物具有強大的防范能力,又能提高林區的自我調節能力。
3.2 ? 加強對病蟲害的檢疫與預測
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時,要發揮預測工作的作用。制定完善的病蟲害預測管理體系,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操作。要積極開展有害生物發生的氣候條件與特點研究,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和發生規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一旦發現有害生物的發生特征,要在第一時間上報,使相關人員能及時采取措施防治。
3.3 ? 提高預防治理的針對性
我國林業有害生物主要分為病菌和害蟲兩種。對病菌類有害生物進行防治時,要加強對林業生長圃地的管理,及時清除有害土壤,避免產生病菌類微生物。定時噴灑殺菌藥物,對已經發病的林區進行有效控制和治理,對土壤進行消毒,保證土壤無病蟲害。對害蟲進行防治時,通過營造混交林,將其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蟲害進一步蔓延[3]。
3.4 ? 采用現代化技術
引入先進的設施對有害生物進行治理。比如可采用先進的噴霧技術,打造數字化林業監控系統,對林區進行詳細監測,使工作人員了解林業的生長情況。做到預防為主,及時從源頭進行把控,促進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
4 ?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4.1 ? 應用新型病蟲害防治技術
目前各林區的病蟲害種類比較復雜,數量龐大,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合理選擇樹種,確保樹木生長環境良好,適合樹木生長。根據樹種的具體情況展開合理育苗,避免土壤受到病蟲害的影響。應采用農藥和生物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在正式栽種前,深耕土地,避免種植范圍內土地產生過冬的蟲口,促進苗木健康生長。在種植苗木的過程中,要對苗木進行觀察,一旦發現其存在病、弱枝,要及時清除,同時要定期清理樹苗周邊的雜草,避免其與樹苗爭奪養分。定期施肥,保證樹苗營養充足,為其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避免施肥過量,也不可隨意減少施肥量,應根據樹苗的實際情況,確定施肥量和施肥時間,定期對其進行澆水。要積極開展封山育林工作,選擇合適的位置,使樹木能夠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遵循生物多樣性的原則,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樹種。種植不同樹種時,應選擇恰當的種植技術,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4]。
4.2 ? 采用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一種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技術可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能降低防治成本,并確保病蟲害得到有效抑制。采用生物防治技術時,可進一步發揮植物的生長作用,抑制病蟲害。同時,還可引進多種類型的生物菌群或鳥類,減少病蟲害發生。
首先,采用微生物防治技術。比如可采用白僵菌對蚜蟲、白粉虱、蠐螬、 介殼蟲、薊馬、蜚蠊(蟑螂)、蝗蟲、蚱蜢、蟋蟀等進行防治。蘇云金桿菌適合對為害槐、楊、柳和多種灌木的槐尺蠖、春尺蠖、云杉尺蠖、柳毒蛾、楊小舟蛾,為害松樹的松毛蟲等多種病蟲害進行預防和治理。
其次,引進天敵進行防治。比如可引進周氏嚙小峰對美國白蛾進行防治。
再次,要引進具有一定捕食能力的天敵。可以引進益鳥捕食林區中的瓢蟲和螳螂等昆蟲,如啄木鳥。
最后,將人工干預手段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確保大面積樹木得到有效防治;采用專業光源對害蟲進行誘殺,確保喜光性害蟲得到及時治理。
4.3 ? 按照病蟲害類型進行合理規劃和治理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豫東平原地區對樹木影響較大的主要害蟲是美國白蛾 、楊樹食葉害蟲等有害生物。如果不及時防治以美國白蛾為主的林業有害生物,嚴重時會導致樹木、農作物死亡,此外,這些害蟲還影響人體健康。美國白蛾作為主要的林業有害生物之一,其蔓延快、繁殖快,為害范圍廣,為害農林作物種類有300多種,一旦大發生,很快會把葉片全部吃光,造成“夏樹冬景”現象,因此,要及時對美國白蛾進行預防和治理,從源頭控制美國白蛾,避免其范圍進一步擴大,要加強對越冬代的防治,及時控制美國白蛾的繁殖量。
隨著我國林業發展規模日益擴大,為了確保有害生物得到進一步防治,應引進先進的治理經驗和治理手段。在針對美國白蛾防治中,要根據美國白蛾的發生規律和誘發因素,根據其為害程度和發生頻率等,將林木劃分成若干個區域,對美國白蛾進行針對性的治理和防范。結合各區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預防治理對策,從而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比如在高發區應加大監督與控制力度,做到預防為主,同時要搭配治理手段。比如可采取人工捕殺害蟲或燈光誘殺害蟲的方式。采用美國白蛾性誘劑進行害蟲誘捕,將性誘劑與燈光誘殺相結合,能提高誘捕的效果。
5 ? 結束語
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防治時,要將其作為一項持久的工作,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和防治手段,避免不利因素影響,為促進現代林業建設奠定基礎。根據不同的有害生物,采取相應的防治技術,從而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 1 ] 康春生,院小樂,陳曉偉.淺談林業有害生物產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農家參謀,2020(3):95.
[ 2 ] 何勇.淺談林業有害生物產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農家參謀,2019(19):114.
[ 3 ] 宋執勝.林業有害生物產生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綠色科技,2018(23):165-166.
[ 4 ] 金全,譚長虹.淺析林業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20(2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