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玲,張 政,吳雯鑫
(吉首大學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湖南 吉首 427000)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重大方針戰略,有利于提高鄉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質量[1]。然而對于某些經濟發展落后、地域偏遠、信息閉塞的貧困地區來說,文化水平不高以及信息獲取不便等因素對實現鄉村振興都有著很大的制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四川省涼山州因受大山阻隔,區域相對封閉,導致該地區鄉村信息服務模式存在著諸多不足,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鄉村振興戰略計劃的有效實施。因此,建設鄉村振興與鄉村信息服務耦合發展模型與指標體系,對于推動實現現代化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涼山州全稱為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南部,地質構造復雜多變,因而交通閉塞,生態環境惡劣,大多數彝族生活在山區,農業生產生活條件較弱。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涼山州的扶貧力度。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涼山州大力發展基礎農業、文化旅游、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力圖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鄉村信息服務作為一種將農業發展與信息服務相結合的體系,可以增加鄉村信息獲取的渠道,提高居民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從而更有效地開展農業活動,最終實現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和生活富足的目的。
從涼山州統計局獲取的相關數據整理分析發現,該地區的種植業、生態環境、畜牧業、農田水利等產業均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旅游業收入達到530.21億元,比2015年251.66億元增長了110.69%,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涼山州2020年出版的彝語與漢語報紙達2038.39萬份、期刊雜志54350冊,圖書館藏書量為138.55萬冊,比2015年76.56萬冊增加了80.9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了96.04%,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獲取信息的途徑。互聯網用戶數也從2015年的42.96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09萬人,居民獲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極大地促進農業發展。建設鄉村信息服務體系,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提供了有效途徑。
根據系統指標全面性、科學性、層次性的原則,參考前人研究成果[2-3],結合涼山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鄉村信息服務發展現狀,構建了鄉村振興與鄉村信息服務2個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其中鄉村振興系統的一級指標劃分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部分的16個二級指標(見表1)。將鄉村信息服務系統的一級指標劃分為信息主體發布信息的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服務手段、農民接收并應用信息的能力這4個部分的13個二級指標(見表1)。數據來源于涼山州統計局網站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少量數據來自其他相關網站。利用熵值法來確定系統指標的權重值,其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耦合協調度是指2個系統的相互之間的影響作用,是2個系統實現協調發展的動態關聯關系,耦合協調度反映2個系統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程度。[4]根據涼山州2015~2020年各指標數據與權重值,利用SPSS軟件分別計算鄉村振興系統與鄉村信息服務系統的評價指數G1與G2,則兩系統之間的耦合度C的計算方法為:
其中,G1代表鄉村振興系統的評價指數;G2表示鄉村信息服務系統的評價指數;0≤C≤1,耦合度C越大代表2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越明顯,越小代表關聯越微弱。但是耦合度并不能全面地反映2個系統的協同關系,為避免耦合度出現偏差而產生誤導,需要計算2個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度D,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D表示鄉村振興系統與鄉村信息服務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度,C代表系統間的耦合度;T表示2個系統耦合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數,其值為公式T=αG1+βG2,α與β為2個系統在協調發展過程中的貢獻程度的系數,α+β=1,根據涼山州實際情況,并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取α=0.6,β=0.4。由于耦合協調度D的取值在0到1之間,根據D的取值大小將2個系統的協調水平劃分為以下7個階段,如表2所示:

表2 鄉村振興系統與鄉村信息服務系統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
耦合度反映了鄉村振興系統與鄉村信息服務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強度,耦合協調度則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2個系統是在高水平上相互協調還是在低水平上相互制約。在上述的耦合協調模型的基礎上,根據涼山州2015~2020年的相關數據,計算2個系統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計算結果如圖1所示,耦合協調度和耦合水平如表3所示。在近6年涼山州的鄉村振興和鄉村信息服務的耦合度和協調度的演變均呈現上升趨勢。

圖1 鄉村振興系統與鄉村信息服務系統耦合協調度發展態勢

表3 鄉村振興系統與鄉村信息服務系統耦合協調發展水平
從上圖可以分析得到2015~2020年涼山州的鄉村振興指數從0.0284增加到0.9187,說明在近6年涼山州的經濟飛速發展,這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結果;鄉村信息服務指數也從0.1854增長到0.8042,這說明涼山州政府在大力支持發展鄉村的信息服務體系;2個系統的耦合度從0.6788增加到了0.9978,這說明2個系統之間的耦合水平高,鄉村振興與鄉村信息服務在高水平發展的條件下相互作用較強。耦合協調度從2015年的0.2694迅速增長到2020年的0.9271,逐漸由嚴重失調水平進入到優級協調水平,根據涼山州鄉村振興與鄉村信息服務體系的耦合協調過程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
3.3.1 基本失調階段(2015~2016年) 隨著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發展,涼山州的經濟實力和基礎產業得到了顯著提升。但由于其受大山阻隔,區域相對封閉等特殊的地理位置,相比其他地區,涼山州的經濟仍然處于落后水平。鄉村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落后、工業化水平較低、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原因導致該地區的鄉村振興指數較低,系統耦合水平處于失調狀態。
3.3.2 基本協調階段(2017~2018年) 2017年以來,涼山州政府加大對農業和旅游業的投資,評選為省級“四好”村落數目逐漸增多,“涼山州”品牌特色產品推銷至全國各地,促進涼山州鄉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在國家大力扶貧的背景下,全國各地紛紛向涼山州施予援手,如“佛山市對口幫扶涼山州”等政策的支持下,涼山州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電視與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迅速增長,鄉村信息服務指數逐步上升,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動力來源,兩者的耦合協調度也處于較高水平,高達0.7653。
3.3.3 優質協調階段(2019~2020年) 由于2020年疫情影響,涼山州的旅游業收入相比上年縮水了一半,但經濟總體發展趨勢仍處于樂觀狀態。當地政府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資,教育水平逐漸提高,創辦的“農民夜校”機構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信息獲取能力較強的專業人員,鄉村信息服務指數高達0.8042,2個系統的協調度達到了0.9271,處于優質協調水平。
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以信息服務為載體。為了推進鄉村現代化進程,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目標,基于鄉村振興與鄉村信息服務兩大體系,以涼山州2015~2020年的相關數據分別構建了包含16個二級指標的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和包含13個二級指標的鄉村信息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分別計算綜合評價指數、耦合協調度和協調發展度,得到以下結論。
2015~2016年涼山州的鄉村信息服務指數較低,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當地的經濟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耦合協調度處于優質協調狀態。總體來看,涼山州的鄉村振興與鄉村耦合協調度在2015~2020年的耦合度呈現增長趨勢,這與國家的有力政策和當地政府的大力發展離不開關系。涼山州應該進一步加強兩大系統的協調水平建設,用以實現鄉村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的發展。
鄉村振興與鄉村信息服務之間的協調發展是不斷演變的過程,信息服務體系應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提高源源不斷的動力。
居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過詢問鄰居親友、電視、廣播等。目前涼山州的電視廣播覆蓋率雖然處于較高水平,但仍未達到百分百覆蓋,信息獲取方式較為單一。當地政府等相關部門可以將具有高利用率的信息傳播方式組織起來,相互之間進行有機組合搭配,向當地居民提供多方位、多層次的信息供給模式。
通過宣傳、引導和教育等方式,讓居民認識到獲取信息的重要性,主動獲取信息。主動整合信息資源,將相關事業單位的信息資源交換整合,實現信息的共建共享,構建共享綜合信息資源庫。培訓或者引進具有信息管理和推廣技術的信息服務隊伍,宣傳教授相關農業知識,使居民更有效地開展農業活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因地制宜地完善相關政策細節,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和特色農業,加大鄉村建設行動的支持力度,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