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鳳琪
(內江市東興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四川 內江 641000)
動脈血氣分析是采取輔助呼吸機治療、判斷氧療效果、診斷呼吸衰竭的重要參考指標[1]。臨床術后患者因機體免疫力下降,血管狀況較差,在采集動脈血標本時較為困難,尤其是對于行呼吸機輔助呼吸和呼吸衰竭患者,在日常治療時需多次進行動脈采血,使臨床醫務人員能夠隨時觀察患者術后酸堿平衡與氧合失調等情況,便于及時將其治療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修改或調整。相關研究表明[2],留置針應用于術后危重患者動脈采血具有無感染、無血腫、無出血形成等并發癥,與普通常規動脈穿刺抽血相比更加具有安全性,能夠便于臨床醫務人員隨時從留置針處采集一定量的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便于開展治療工作,同時可減輕患者因反復穿刺帶來的疼痛感[3]。本文旨在動脈留置針標本棄血量應用于術后危重患者血氣分析的可行性做進一步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8 月—2021 年3 月我院行手術治療的80 例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電腦盲選法將其分為參照組(采取常規動脈穿刺)與試驗組(采取動脈留置針穿刺),各40 例,其中參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30 ~75 歲,平均年齡(45.28±1.68)歲,阻塞心肺疾病、肺部感染與呼吸衰竭患者各13、11、16 例;試驗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30 ~75 歲,平均年齡(45.85±1.48)歲,阻塞心肺疾病、肺部感染與呼吸衰竭患者各12、13、1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病歷資料完整;(2)使用呼吸機輔助治療;(3)ALLEN 試驗呈陰性;(4)需要接收多次動脈血檢測患者;(5)能夠與醫護人員進行良好溝通者;(6)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神經系統與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2)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3)存在肝腎功能異常者。
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動脈穿刺,穿刺前進行常規消毒,分別于橈動脈、股動脈、肱動脈等動脈處抽取動脈血0.5 mL 作為血氣分析標本,采集成功后囑患者按壓穿刺部位5 ~10 min。
試驗組則予以動脈留置針穿刺,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橈動脈留置方法:充分暴露患者掌部與腕部皮膚,在觸摸橈動脈后,在其腕部波動最為明顯處進針,進針角度以5°~10°為宜,潛行0.5 ~1.0 cm,見血涌出則表示穿刺成功,予以敷貼固定;若出現無回血可稍向左或右側微移動試探有無回血。(2)肱動脈留置針:充分暴露患者肱動脈穿刺部位,以肘橫紋內側三分之一處觸摸患者動脈搏動點,以肱動脈為縱軸、肘橫紋為橫軸交叉點0.5 cm 處進行采血作血氣分析,采血成功后,予以肝素稀釋液進行留置針封管操作。
(1)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主要含有感染、血腫、出血、誤穿靜脈。
(2)比較兩組血氣分析指標[3],主要含有血氧飽和度(SO2)、標準堿剩余(SBE)、實際堿剩余(ABE)、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pH。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00%)低于參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試驗組與參照組血氣分析(血氧飽和度、標準堿剩余、實際堿剩余、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pH)結果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氣分析結果比較(x- ± s)
術后危重患者因病情需要常接受血氣分析,以便于為臨床常規病情監測、采取輔助治療提供可靠參考依據,故此血氣分析在臨床術后患者病情恢復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4]。臨床既往主要采用常規動脈采血方式進行血氣分析檢測,但由于患者、醫務人員、病情等各種相關因素導致動脈血采取成功率較低,患者出血量較多,對每日動脈血氣分析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多次采血可引起患者出現貧血等其他不良反應,對于情況嚴重者需采取血液補償治療,對患者帶來二次傷害[5-6]。故此,對患者采取正確有效的動脈血氣分析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術后危重患者因病情仍處于危重狀態,機體免疫力低下,血管普遍細弱、無彈性,不易進行反復穿刺采血工作,進而時常發生穿刺失敗現象,同時可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7-8]。而為患者進行動脈留置針穿刺,不僅能夠減少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醫務人員采血時間,使醫護人員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去護理患者,進而達到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關懷與理念,對患者治療及護理服務提供保障,有效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既能夠保證檢驗所需,又能夠減少反復穿刺所造成的血量丟失嚴重現象,盡可能地避免診斷性失血發生,可規避反復采血對醫務人員造成的工作量增加現象,進而確保穿刺成功率,減少失敗發生,有效保護動脈血管。據相關文獻[9-10]表明,動脈留置針采集動脈血方法因具有采集方便等特點被臨床嬰幼兒相關科室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已獲得較高血氣分析診斷率。本結果顯示,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脈留置針應用于術后危重患者血氣分析效果顯著,優于常規動脈采血。另本結果還表明,試驗組與參照組血氣分析結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血氣分析對比結果可以看出,試驗組所采用的動脈留置針采血血氣分析與常規動脈采血相比較,具有同樣的效果,且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方便快捷。
綜上所述,動脈留置針標本棄血量應用于術后危重患者,具有一定效果,能夠降低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且與常規動脈穿刺得出的血氣分析結果相比無顯著差異,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