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廣華
(東莞市黃江醫院婦產科 廣東 東莞 523750)
陰道分娩產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產科常見并發癥和導致產婦致死率提升主要原因,目前已經成為導致死亡的首要因素。PPH 通常發生于產后24 h內,導致該問題產生主要因素為子宮收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產道裂傷也是常見原因[1-2]。現階段,針對PPH 治療中主要以藥物方式為主,縮宮素屬于常用藥物。利用其具有的收縮子宮作用,減少出血發生可能性,可提升對PPH 的預防效果。而卡前列甲酯栓作為近年來常用于PPH 藥物,利于促進子宮規律收縮,可改善產后出血狀況[3]。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使用卡前列甲酯栓配伍縮宮素的預防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選取2017 年5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陰道分娩產后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各3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 ~44 歲,平均年齡(31.5±4.2)歲,孕周36 ~42 周,平均孕周(38.3±1.3)周,經產婦11 例,初產婦24 例。聯合組患者年齡20 ~45 歲,平均年齡(31.9±3.9)歲,孕周35 ~42 周,平均孕周(38.1±1.2)周,經產婦12 例,初產婦2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采用陰道分娩且產后出血;(2)對卡前列甲酯栓配伍縮宮素等藥物無過敏禁忌證;(3)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2)剖宮產分娩;(3)合并嚴重心、肝、肺等障礙疾病;(4)存在凝血功能障礙;(5)有嚴重認知功能、精神意識功能障礙。
對照組:采用縮宮素治療,與產婦胎兒前肩娩出后使用縮宮素(生產單位: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474;規格:1 mL:10 單位)20 U,肌肉注射,并保證正常分娩。
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療,縮宮素使用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卡前列甲酯栓(生產廠家: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00007;規格:0.5 mg×5 粒)則在胎兒娩出后于產婦舌下含服2 粒,確保卡前列甲酯栓全部溶解。
觀察兩組治療后心率、呼吸和血氧飽和度三項生命體征指標水平;統計兩組患者產后2 h 和24 h 出血量,以及腸胃不適、血壓升高、胸悶和頭暈并發癥發生率。
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與對照組心率、呼吸和血氧飽和度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2 h 生命體征指標對比(x- ± s)
聯合組產后2 h、24 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后出血量變化對比(x- ± s,mL)
聯合組腸胃不適、血壓升高、胸悶和頭暈發生率為8.57%,對照組為22.86%,差異尚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PPH 是導致產后產婦死亡主要原因,嚴重危及產婦生命安全,必須及早控制出血量。以往治療中以縮宮素為PPH 治療第一藥物[4]。利用縮宮素預防工作乏力作用,控制藥物出血量,使用效果明顯,并且縮宮素具有價格低廉和起效快等作用,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但個體藥效具有較大差異,出血量控制難度大,因此臨床中通常將縮宮素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此提升宮縮效果[5-7]。卡前列甲酯栓屬于前列腺素E2衍生物,對子宮平滑肌收縮有良好促進作用,利于提升收縮頻率與幅度,從而幫助產婦快速止血,可減少產后出血量[8-9]。同時卡前列甲酯栓不受機體激素水平干擾,且半衰期長,效果持久,具有較高穩定性,利于穩定患者生命體征[10-12]。另外,卡前列甲酯栓可直接作用于子宮,并通過適當減少縮宮素用量,可減少患者不良反應,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緩解患者不適感,相比于單獨使用縮宮素治療,利于提升治療安全性[13-15]。
本結果顯示,聯合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生命體征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使用縮宮素和卡前列甲酯栓,可減少產后出血量,并且對產婦生命體征影響較小,可保證產婦治療安全性,值得臨床應用。
綜上所述,在使用縮宮素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可提升產婦生命體征穩定程度和治療安全性,相比于單獨使用縮宮素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