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麗,黎佩雯,羅沛儀,朱清有(通訊作者)
(東莞市人民醫院骨科一區 廣東 東莞 523000)
半月板損傷是骨科常見的膝關節損傷疾病。此類損傷會嚴重傷害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造成關節活動障礙,下肢腫脹、疼痛,治療關節損傷最好的方式為關節鏡手術,此術式具備較多優點,術后恢復效果好,但是關節鏡手術屬于侵入操作,會增加患者的創傷和身心痛苦,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不利于其術后良好恢復,為了讓患者能安心配合手術治療,減輕身體疼痛的同時能提高其膝關節功能,必須在術后提供科學的護理指導[1]。基于此,下文將以收治的膝關節鏡半月板損傷患者展開調查,重點分析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及作用,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來我院就診的100 例膝關節鏡半月板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10 ~75 歲,平均年齡(42.11±5.73)歲,左膝20 例,右膝18 例,雙膝12 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11 ~75 歲,平均年齡(42.19±5.62)歲,左膝19 例,右膝20 例,雙膝1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膝關節鏡手術治療指征;經關節鏡和手術病理檢查確診;患者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癲癇、精神疾病史;其他膝關節疾病;手術禁忌證;凝血功能障礙;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對照組予以普通護理,主要觀察患者的病情和關節恢復情況,每天提醒患者按時用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飲食結構,手術固定約2 周后在患者的意愿下采取肢體功能鍛煉,講解相關注意事項等。觀察組予以圍術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1)術前康復護理。①術前心理教育。半月板損傷引起的疼痛以及關節活動障礙等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悲觀及恐懼心理,擔心手術效果,其心理負擔重,醫護人員需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態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打招呼,營造輕松的聊天氛圍,深入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和顧慮,分析患者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主動向其介紹膝關節鏡手術方法、注意事項、預后效果以及半月板的功能、位置等,保持親切的態度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其擔憂和焦慮,必要時向患者展示以往手術治療成功的病例來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積極開導并鼓勵患者保持良好心態面對手術[2-3]。②術前準備工作。實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各項體檢指標,術前完成相關檢查,常規備皮并消毒,幫助患者更換干凈衣物,叮囑其放松身心狀態,護理人員準備相關手術藥品和器械,檢查手術室設備運行狀況,提前半小時調整手術室溫度和濕度,對室內環境和物品進行徹底消毒[4]。(2)術中康復護理。進入手術室后通過眼神和肢體交流,安撫患者緊張、焦慮心情,講解麻醉方法和作用,對患者實施麻醉后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和病情狀況,協助醫生傳遞手術工具,術中操作要輕柔、快速,遵守無菌原則,及時幫助患者沖洗手術區域和血腫,做好保溫護理,減少不必要裸露區域,避免發生低溫寒戰,幫助醫生和患者擦汗。(3)術后康復護理。①基礎護理。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回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休息,增加病房巡視次數,注意觀察患者下肢血運情況以及皮膚溫度,顏色和知覺,用冰敷方式緩解疼痛,定時幫助患者按摩下肢,以防發生血栓,壓瘡及肌肉萎縮等并發癥[5]。②功能鍛煉。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導其練習股四頭肌收縮、足背屈伸活動及抬腿,從被動到主動關節訓練,術后第2 d 盡早鼓勵其下床走動或負重訓練,逐漸加強膝關節屈伸運動,步態訓練以及肌力訓練等,掌握訓練強度和時間,循序漸進提高其膝關節功能[6]。
(1)用Ly-sholm 膝關節量表測評其關節功能,主要評估其跛行、支撐、腫脹、上樓、下蹲等,總分100分,分數越高,康復越好[6];(2)以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30)測評患者的軀體、心理、社會、認知,以百分制計算,分值越高生活狀態越好。(3)以自制問卷調查表發放給患者評估,結果分為非常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數據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各項膝關節功能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x- ± s,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QOL-30 評分顯著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QOL-30 評分對比(x- ± s,分)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半月板對人體的作用有很多,不僅能分散關節承載重力,還能加強關節穩定性,對維持人體膝關節功能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半月板受外力作用下很容易發生損傷,臨床多見于青壯年,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劇烈疼痛、腫脹、下肢活動受限等,若不及時有效治療不僅會損害其身心健康和生活,還會造成下肢殘疾。
臨床針對半月板損傷最佳治療方式為膝關節鏡手術,為了滿足患者的手術需求,促使其膝關節功能快速恢復,還需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服務。針對手術患者一般多行康復護理,此護理模式是一種預見性的醫療服務,不僅能滿足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還能正確指導患者康復鍛煉,促使其盡在恢復健康狀態[7]。圍術期康復護理能夠對患者在術前直到術后提供連續、針對性護理服務,其護理方案明確以患者為中心,充分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考慮患者的感受,幫助其消除不良情緒,改變錯誤認知,提供溫馨治療環境,全心全意的提供最優質、舒適護理照顧,相比普通護理更具有推廣價值[8]。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其膝關節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合上述,應用圍術期康復護理對促進膝關節鏡半月板損傷患者良好康復治療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引導患者樂觀面對治療,盡早回歸幸福生活,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