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闞凌云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國。為了抗擊新冠病毒,全國人民開始了居家隔離的生活。居家運動成為幼兒維持身體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方式。幼兒對新奇的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也容易因其他事物而轉移注意力。因此,只有創意地開展運動,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本文在查閱大量科普文獻和國家疫情政策的基礎上,結合《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和《新冠期間兒童運動建議》,根據幼兒居家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運動特點,為幼兒的居家運動提供了科學、有趣的指導,以幫助幼兒提高免疫力,健康、快樂、有意義地度過隔離期。
幼兒的免疫系統處于發育起始階段,因此,幼兒很容易被病毒感染。7 ~ 12歲是個體一生中免疫力最差、呼吸系統性疾病發生最多的時期。因此,在疫情期間幼兒如果不慎生病,很可能會產生巨大的麻煩。居家時,幼兒需要科學地開展運動,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有效抗擊病毒。
疫情期間,很多居家的幼兒都喜歡久坐不動。這對天性活潑、好奇心旺盛的幼兒來說是巨大的煎熬。久而久之,焦慮、煩躁之類的“情緒怪獸”就會來到幼兒的身邊。大量研究表明,人在進行運動時,大腦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它能讓人變得興奮,產生幸福感。適當的運動能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對疫情期間因無法出門而產生的焦躁情緒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3 ~ 6歲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指南》中指出:幼兒每天需要2小時的運動,才能保證身體的全面發展。適當的運動能增強幼兒的體質,充分提高幼兒的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科學有效的體育運動還可以預防肥胖、增強心肺功能,讓人擁有強健的體魄。“創意”居家運動能發散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案例一】“小小抱枕用處多”
杭杭和媽媽在家中接拋小枕頭,杭杭說:“哎,一直這樣好無聊啊!”媽媽想起了老師提出的“一物多玩”的建議。于是,媽媽引導杭杭想出了以下創意玩法:可以把抱枕頂在頭上保持平衡,然后行走;也可以玩蜘蛛搬物的游戲,把抱枕放在肚子上當糧食;還可以把抱枕放在地上當障礙物,S形跑、跳躍、正反跳都可以。杭杭變得興奮起來:“那我們趕緊都試一試吧!”
幼兒對新鮮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心,“一物多玩”能很好地發散幼兒的思維。案例中,杭杭對練習類游戲失去興趣后,媽媽引導杭杭創新游戲玩法。這會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提高運動效率,達到身體和思維共同發展的效果。
【案例二】“勞動最光榮”
幼兒園戰“疫”課程中的一節體育游戲是“抹布怎么擦?”阿哲說:“今天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玩游戲,挺有意思的!”阿哲想到了三種辦法:一種是雙手放在抹布上手腳并用向前擦,一種是屁股坐在地上向前蹭,一種是雙腳站在抹布上向前走。之后,阿哲嘗試了兩塊抹布、三塊抹布、四塊抹布的擦法,開心地說:“這么多塊抹布,我要同時用我的手和腳來擦地板了!家里的地板被我擦得干干凈凈,真好玩!”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幼兒正處于勞動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疫情期間,清潔、消毒等家務勞動變成每個家庭必要的家庭活動,將家務勞動與游戲相結合,既能鍛煉幼兒的身體,也能增強他們的勞動意識和防疫意識。案例中,阿哲不僅思維和身體得到了鍛煉,還通過游戲得到了自豪感和滿足感。
【案例三】“趣味跳房子”
在幼兒園戰“疫”課程中的體育游戲“趣味跳房子”中,老師建議家長們用身邊常用的工具,和幼兒共同建構房子。豆豆媽媽說:“我們家里沒有視頻里搭房子的木棍啊!”豆豆建議道:“家里正好有許多報紙,可以用報紙代替視頻中的木棍成為搭房子的材料。”媽媽和豆豆一起搭完后,豆豆拿著自己的鞋子正反左右地放在房子旁邊,當作跳的方向。豆豆看上去躍躍欲試,并提醒媽媽:“跳過去和跳回來都要按照這個方向哦!”
疫情期間,幼兒運動時如果沒有正規的器械,也可以選擇生活中常見又安全的材料進行替代。案例中,豆豆的媽媽讓豆豆思考可以用家里什么東西代替游戲視頻中的木棍,豆豆想到用報紙、鞋子進行設計。設計完成后,豆豆對這個游戲的熱情更高了。成人可以根據生活中的常見家具、日常用品來設計游戲和運動,如“家具障礙賽”,家長和幼兒可以一起用家具做障礙進行躲閃跑比賽,也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自制體育玩具,如用易拉罐做梅花樁等。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能挖掘出日常生活用品中不一樣的用途,對運動的興趣也更加高漲。
幼兒的肌肉組織發育較慢,骨骼發育也沒有完成,極易受傷。因此,幼兒需要進行科學、安全的運動,在運動時需要成人的陪伴與幫助。成人應提前做好居家環境中安全風險的排查,為幼兒的運動安全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如關注幼兒的運動場地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否足夠寬敞,運動器材是否有質量保證、符合防疫標準。在幼兒運動時關注幼兒的動態,保證運動的順利進行。
各種科學研究證實:人的身體在激烈運動后,會出現3~72小時的“開窗期”。這時,巨大的運動量會使人體自我修復,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機。幼兒的免疫系統較于成人更為不成熟,處于起始發育階段。成人在幼兒運動時,應科學、靈活地調控運動時間、運動強度,保證幼兒的有效運動。《指南》中建議:幼兒每天有至少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疫情期間,我們應依照幼兒的個體差異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量,不要讓幼兒感到疲憊,讓他們在舒適的活動中體驗運動的快樂。
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創意”居家運動應以游戲為主,避免刻板化訓練,重在培養幼兒的運動興趣。面對天生喜歡運動的幼兒,成人可以用支持、鼓勵的態度,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毅力,并主動觀察幼兒的喜好,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方式,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在疫情之下,幼兒的“創意”居家運動形式應盡量做到豐富多樣、與游戲相結合,避免無趣的成人化訓練。
居家隔離時,家長成為幼兒游戲的第一合作人。家長和幼兒可以進行一些競賽類、合作類的運動游戲,這不僅能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運動中,還能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讓幼兒理解體育的精神——堅持到底、永不言棄,明白有贏必有輸的道理。家長還需要在運動中觀察、記錄幼兒的運動狀態,以便在下一次運動時根據幼兒的狀態調整運動形式和內容,給予幼兒有效的指導和適時的幫助。
定時、定期進行體育活動會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慢慢地,他們就會感受到堅持的意義,變得自律,對他們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自控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當前疫情背景下,幼兒的日常學習生活應與運動交替進行,讓幼兒勞逸結合、快樂成長。同時,也讓他們知道運動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秘訣。
居家防疫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人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戶地鍛煉身體。如何結合居家防疫情況和幼兒自身特點設計出適合幼兒的體育游戲,并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是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去探索和實踐的。有創意地開展居家運動,不僅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使其投入運動,還能發散幼兒的思維,開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的身心得到均衡發展。不拘“疫”格,以“動”為樂,教師應把握好這段特殊時光,提高幼兒的免疫力,幫助幼兒有效預防病毒,有意義地度過隔離期,快樂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