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鳳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來自不同時空、顯示了不同價值觀的多樣信息沖擊著人類的大腦,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群體,由于身心發展的特殊規律,人格心理仍在形成階段,辨別問題的能力較弱,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信息,適應能力不足,家庭教育、就業困難等外界因素也促使大學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了解新時代商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趨勢,不但為學院建立心理檔案,緩解學生心理危機,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提供依據,同時也利于促進身心健康的商科人才培養,為國家的商科發展助力。
2016-2020 年對浙江省某高校商學院入校新生采用同一套《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進行測驗,并根據測驗要求統計受測學生問卷得分。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是由日本大學心理咨詢專家和精神科醫生集體編制而成的,是為早期發現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編制的檢查表。
(一)2016-2020 年新生心理整體分布情況與分析
在2016 年的1077 名新生中,有111 人(占10.31%)心理健康狀況很差,屬于一類重點關注人員;有235 人(占21.82%)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屬于二類次重點關注人員。在2017 年的985 名新生中,有122 人(占12.39%)心理健康狀況很差,屬于一類重點關注人員;有233 人(占23.65%)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屬于二類次重點關注人員。在2018年的516名新生中,有72人(占13.95%)心理健康狀況很差,屬于一類重點關注人員;有126 人(占24.42%)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屬于二類次重點關注人員。在2019 年的513 名新生中,有83人(占16.18%)心理健康狀況很差,屬于一類重點關注人員;有149人(占29.04%)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屬于二類次重點關注人員。在2020 年的4773名新生中,有70人(占14.68%)心理健康狀況很差,屬于一類重點關注人員;有97 人(占20.34%)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屬于二類次重點關注人員;還剩281 人(占54.78%)心理健康狀況較為良好,屬于三類非重點關注人員。(見表1)。
表1 2016 -2020 年商學院三類人員分布情況
表1 顯示,2016-2019 年,第一類重點關注人員比例呈上升趨勢,第二類次重點關注人員比例也呈上升趨勢。但2020 年一類、二類人員比例較2019 年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因為2020 年該商學院招生結構發生改變,招收的新生中專升本學生占比增加,而專升本學生由于大一入學時已完成過相似的量表,對該量表的題目存有記憶,虛假作答機率增大,數據誤差過大,導致最終數據存在明顯誤差。總體而言,重點關注和次重點關注人員占比有增大的趨勢,說明商學院新生的心理狀況越來越堪憂。這與(何星舟等,2020)研究結果一致,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社會競爭加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優秀的人才,全員處于焦慮狀態,各行各業“內卷”嚴重,家長給予新生更多的期待,甚至把焦慮轉嫁給了孩子,另一方面,由于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代孩子享受了更優渥的物質支持和家庭溺愛,導致意志力水平逐漸下降,解決負性事件的能力不足,產生了更多的心理問題。
(二)2016-2020 年重點關注學生的分布情況與分析
2016 年一類重點關注學生中,男生42 人,占比37.84%,女生69 人,占比62.16%。2017 年一類重點關注學生中,男生33 人,占比27.05%,女生89 人,占比72.95%。2018 年一類重點關注學生中,男生21 人,占比29.17%,女生51 人,占比70.83%。2019 年一類重點關注學生中,男生29 人,占比34.94%,女生54 人,占比65.06%。2020 年一類重點關注學生中,男生31 人,占比44.09%,女生39 人,占比55.71%。
數據顯示,2016-2020 年以來,一類重點關注的學生中,女生占比均大于男生,說明男生的心理狀況優于女生,這與(潘柏權,2020)、的研究一致,(王夢娟王園園,2020)研究結果也認為心理問題檢出率女生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和女生特殊的身心發展規律相關,女生天生敏感,主觀性強,面對困境容易表現不安和無助,而男生生理上有優勢,接受負面情緒的能力強,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善于尋求支持。但同時,男女之間的占比差距有縮小的趨勢,說明男女生的心理狀況差距縮小,這與近些年男女平等觀念的深入有關,作為在網絡化時代出生和大數據時代成長的一代,他們接觸到了國內外最新的資訊,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男女公平的政策,社會形成了公平公正的氛圍,促使女生得到了相同的社會支持,與此同時,父母對孩子的性別關注度減弱,對男孩女孩的要求和期待一致,家庭教養趨向于相似的方式。
在《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測量的56 種陽性因子中,比較常見且比較典型的因子是輕生、失眠以及自卑。表2 顯示,2016-2019 年失眠、自卑因子人數占比增加,2020 年失眠和自卑因子人數占比有所下降,輕生因子人數占比除2018 年明顯較高外,其余四年占比差距不大。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加劇,學業、生活等壓力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精彩紛呈的網絡世界、娛樂節目占據了學生的睡眠時間,多樣的生活方式客觀上引發了學生的失眠狀態。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物質水平差異變大,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階級固化,人與人之間的綜合能力水平差異變大,另一方面,新生剛從高中進入大學,陌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環境,導致人際交往出現問題,產生自卑心理的學生人數比例增大。
表2 2016 -2020 年三種典型陽性因子人數分布情況
表3 顯示,輕生因子女生占比基本大于男生,2017、2018 年兩年最為明顯,女生的自殺意圖高于男性。女性的抗壓水平和處理負性事件的能力低于男性,與此同時,女性卻有面臨更多負性事件的可能性,這是由女性的社會角色決定的。
表3 2016 -2020 年輕生因子人數分布情況
(三)2016-2020 年主要心理問題分布情況與分析
數據顯示,2016-2020 年排在前十的陽性因子基本保持不變,其中排在十大心理問題前三的分別是在乎別人視線、對臟很在乎和愛操心,意味著新生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和情緒不穩三方面,這三方面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作為剛進入大學的新生,高中時期的同伴分散各地,新的交際圈還未形成,人際交往又是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最常需要面對的事,他們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作為Z 時代,成長在數字年代,追求獨特和與眾不同,求異心理突出,自我意識強烈,不愿輕易改變自己去迎合外界的需要,因此很容易陷入人際交往的困境,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乎別人的視線排在十大心理問題之首。人際交往的困頓往往容易讓新生產生膽怯和退縮心理,繼而采取強迫行為來彌補人際交往過程中留下的心理缺失,若強迫行為被否定,焦慮、暴躁等情緒問題會隨之出現。
2020 年十大問題排行中,脖子、肩膀酸痛首次進入排行榜,意味著2020 級新生的生理健康出現了問題,軀體與心理健康存在著聯系,軀體出現亞健康狀況,將誘發各類心理問題。這就要求采取措施加強大學生身體鍛煉,練就強壯的體魄,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商學院學生總體心理狀況良好,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二)男生問題少于女生,心理狀況優于女生,但男女生心理狀況差異不斷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