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仕容
剛開學的一天,我在講課時發現有個同學的頭一直低著,上了快十分鐘課,我還沒有看清楚他的臉長什么樣,我估計他正在埋頭看課外書。在講課的空隙我找到座位表,看見他的名字叫小暉,于是停下來說:“小暉,你同意我的觀點嗎?”出乎我的意料,在我叫他的名字的時候,大家都嘻嘻哈哈,一副興奮的表情,嘴里還“小灰灰、小灰灰”地喊著,似乎在期待著一場好戲的上演。我馬上意識到這個同學在班里地位特殊,示意他坐下。
下課后,我向班主任了解了小暉的情況。原來他的各科成績都不好,每天百無聊賴,對學習也毫無興致,不是看漫畫書,就是趴桌子睡覺,以至于同學們都把他當做異類,給他起花名,打球之類的集體活動也不叫他,他就越發孤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都曾經找他談話,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沒有用,次數多了,也就不怎么管他了。
我開始關注這個學生。在一次課后,我特意走到他的座位上去拿起他正在看的漫畫書,認真地看了一頁,然后向他請教:“這漫畫講的是什么呀?和老師分享一下好嗎?”他馬上很熱情也很在行地給我介紹了一番。我當然是做出一副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末了說:“想不到漫畫也有這么多學問,在這方面你要給我做老師了?!碑敃r感覺他身子明顯震了一下。不出我所料,再下一節課,他沒有看漫畫,而是格外認真地聽我講課。我也特意準備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他很順利甚至是出色地回答了我的問題,于是我輕描淡寫地表揚了他一下。同學們也不覺得表揚他是什么突兀的事情,事情朝著我希望的方向發展著。
小暉成了我課堂的忠實聽眾。漸漸地,他從只認真聽我的課,發展到上其它課時也能專心致志??斓綄W期末了,我得知下學期將不再擔任他們的心理老師,于是約他進行了一次長談。我先充分肯定了他這個學期以來的進步,然后鼓勵他為考入大學讀心理學而努力,他表示自己沒有信心。于是我將他在學期初在心理課上的表現與現在的表現做了對比,問他當初有沒有想到過自己會有這樣的變化,他若有所思。我趁熱打鐵,告訴他一步一個腳印,爭取更大進步完全不是難題。他被打動了,和我一起對所有科目都做了細致的分析并制定了下學期的計劃。
現在,小暉已經在高二讀了大半學期,在第一次月測中,他上了年級的進步榜,宣傳海報上的他咧著嘴正朝我笑呢!
美國心理學家哈利·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提出了重要他人的概念。所謂重要他人,從心理學上講,是指一個人心理和人格形成過程中,對其起過巨大影響甚至是決定性作用的人物。如果每一個教師都能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她)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從小暉這個例子我感受到,要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可以從下面幾點著手。
一、讓學生喜歡你
喜歡通常是相互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喜歡他人的程度,可以反過來預測對方喜歡他的程度。可以說,誰欣賞我,誰對我好,我就喜歡他,這是很多人的心聲。而且,實驗研究也證明:告知某些人他們被別人喜歡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回報的情感,這就是人性。學生喜歡那些欣賞自己的教師,教師也一樣,同樣喜歡那些尊重自己、喜歡自己的學生。
小暉在我向他請教漫畫的問題后,對我的情緒情感發生了改變,覺得我不但不嫌棄他、不批評他,還向他請教,所以他看我也比較順眼,聽起課來也覺得好聽。于是在心理課上認真聽講,慢慢就形成了一種行為習慣。
二、學會共情
教師如何與學生交流是一門學問,能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就是共情。共情(EMPATHY)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教師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他們交流的時候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對他們進行積極回應,多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在本案例中,起初的小暉基礎差、對學習沒有興趣,假如我們生硬地要求他和其他同學一樣完成相同的學習任務,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如果我們能站在他的角度,認識到他不專心學習可能是因為基礎差,上課聽不懂,又因為性格內向不敢主動與老師交流,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缺乏,我們就會幫助他想辦法,而不是一味責怪。這樣我們就能進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就會接納我們,信任我們,我們工作起來也就事半功倍了。
教師要想達到較高的共情水平,除了需要熟練掌握共情的方法、手段等技巧以外,同時還需要具有共情所需的個性品質。教師的人格力量有時比他的專業技能更有影響力。一般來說,敏感、細致、耐心、謙和、寬容、豁達、善良和樂于助人等個性品質,對于共情水平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共情水平的提高、共情能力的獲得需要教師在個人原有素質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實踐,用心修養。
三、學會贊美
要讓學生賞識自己,教師必須先學會賞識學生。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賞識,抓住了學生渴望被關注、被重視的心理,讓學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中走向成功。
但如何賞識學生,才能達到教育影響的最大功效呢?有的人以為大聲、夸張的表揚就能起到好的作用,實際上有時這恰恰起到了反作用。例如,面對當時不能融進班級、缺乏自信的小暉,如果我不顧實際,采用夸張的方式表揚他,不但他自己難以接受,肯定也會引起同學們的起哄,所以我輕描淡寫地處理,讓他感受到我的欣賞就可以了。到位的贊美能讓學生覺醒,只要這贊美贊到了他的心坎里,漸漸地,他覺醒的力量就變得排山倒海、勢不可擋了。
四、讓學生做到承諾
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研究:把青少年分成兩組,讓其中的一組人討論一個關于助人的倡議書,同意的在上面簽名,另一組則什么都不做。過一段時間之后,跟這些青少年講述一個志愿服務的任務,希望他們能放棄一些休息時間,參加某種志愿助人活動。結果,那些參與討論助人倡議,特別是在倡議書上簽了名的人,參與志愿活動的可能性比另外一組要大大增加。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言而有信的,承諾的行為都有義務去履行。所以,考慮到以后陪伴小暉的時間少了,我便將他的理想公之于眾,增加他履行承諾的壓力。當然,我們在讓學生做承諾時對他們的要求應是合理的,需要公開的承諾應當以不侵犯學生的隱私和權利為宜,不能將事先約定不公開的事情突然公之于眾,讓學生下不了臺。我們應當以尊重的態度、表揚的語氣,在和諧的氣氛下將承諾公開。
作為教師,如果能成為學生的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意義深遠。所以,要有智慧地贊美學生、與學生交往時善用共情、讓學生喜歡你、多想辦法,爭取能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讓學生向好的方向轉變,甚至得到一生中最重要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