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俞艷 陳紅輝 張芝雯 葛立傲 衛亮



摘 要:為提高秋番茄種植水平,豐富品種資源,在上海市金山區種植4個品種番茄,鑒定秋番茄早熟性、生長勢、抗病性、豐產性、商品性和市場價值,為其在長江流域的推廣提供依據。結果表明,浦粉7號早熟,可通過整枝有效降低病毒病發生率,單株坐果6個、采收2穗果,扁圓果、果色好;果實縱徑最小,為5.88 cm;果實橫徑較大,為7.81 cm;單果質量為315.74 g,豐產性較好,口味酸甜適中,表現優良,值得推廣示范。
關鍵詞:番茄;秋季;品種;長江流域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871(2021)07-062-05
Observ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mato growth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autumn
ZHAO Juan1, YU Yan1, CHEN Honghui1, ZHANG Zhiwen1, GE Liao1, WEI Liang2
(1. Vegetable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Jinshan in Shanghai, Shanghai 201599, China; 2. Shanghai Hexi Fruit and Vegetable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Shanghai 20159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lanting level of autumn tomato and enrich the variety resources, four tomato varieties were planted in Jin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the early maturity, growth potential, yield, commodity and market value of autumn tomatoes were identified,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 excellent variety Pu Fen No. 7 was selected with early maturity, the incidence of viral diseases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hrough pruning. It sets 6 fruit per plant and can be harvested twice. The fruit is flat round shaped with good fruit color, 5.88 cm in fruit height, about 7.81 cm in fruit diameter, 315.74 g of single fruit weight,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worthy of demonstration.
Key words: Tomato; Autumn; Variety; Yangtze River Basin
秋番茄上市季節正處于蔬菜淡季, 番茄市場銷售價格較高, 是設施蔬菜生產的重要茬口。但是,長江流域日光溫室秋延后番茄栽培中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品種選擇不適宜,品種耐低溫弱光能力差,采收期短,果實大小、形狀、顏色、品質、風味、耐貯運性等不能滿足新時期消費市場和生產上的需求[1-2]。第二,由于日光溫室低溫弱光的環境,病蟲害發生較重,尤其是黃化曲葉病毒病(TY)危害嚴重,不抗病品種極易感染,感病后植株生長停滯,導致減產或絕收,具有發生突然、擴展迅速、危害性強、無法治療的特點,目前沒有很好的藥劑可以進行防治,是一種毀滅性的番茄病害,對番茄生產構成極大威脅[3-4]。
針對長江流域秋番茄生產中品種抗病性弱、適應性差、效益低等問題,引進番茄抗TY病毒病新品種,對其主要物候期、植株特性、果實性狀、產量表現等多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探索秋番茄栽培技術,并篩選出適宜本地秋季茬口種植的番茄品種,為設施番茄生產中品種選擇、示范推廣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番茄品種有4個,農博粉霸1639、農博粉霸15332來自于石家莊農博士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浦粉7號來自上海富農種業,浙粉702來自浙江省農業科學院[5]。
1.2 方法
1.2.1 栽培方法 試驗區設在上海明緣果蔬專業合作社。試驗時間為2019年7—11月。采用工廠化育苗[6],所有品種定植前每667 m2施有機肥2000 kg,定植株距35 cm、行距80 cm。每個品種的單個重復面積為128 m2,3次重復。因試驗地塊2018年11月底至2019年2月底養殖了蚯蚓,之后種植了一茬青菜,底肥較充足,故不進行追肥。
根據作物田間生長情況,優先使用綠色防控技術[7],在營養生長期進行3次病蟲害防治。針對病毒病,在2019年9月5日對所有番茄使用5% d-檸檬烯可溶液劑進行煙粉虱成蟲防治,在2019年9月10日使用22.4%螺蟲乙酯懸浮劑進行煙粉虱卵和成蟲防治,并且在2019年10月11日進行發病植株整枝處理,即割除發病枝干,促發新枝。由表1所示,2次用藥后均不能降低病毒病的發病率,表明番茄植株開始發生病毒病后農藥的防治效果并不明顯。進行去除病枝的處理后,到采收末期,浦粉7號病毒病發病率從32.23%降低到3.23%;浙粉702從25.45%降低到15.54%;農博粉霸1639從25.67%降低到14.6%,防治效果良好。農博粉霸1533因發育較晚,前期沒有發生病毒病,所以2019年10月11日并沒有進行病枝去除處理,致使生長末期病毒病發病率最高,為32.91%。所以,秋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推薦采用去除發病枝條、促發新枝的方式。
1.2.2 項目測定 統計番茄農業生物學時期節點。在生長過程中統計灰霉病、病毒病、枯萎病和青枯病發生情況。所有番茄品種生長前期的營養生長期,分別在2019年9月4日、2019年9月9日統計2次生長數據。植株生殖生長期統計植株高度、莖粗、最大葉、第一花序高度、第一花序節位、第一花序坐果數、第二花序坐果數、花序間長度、序間葉片數等生長指標。在采收期進行裂果率、果實縱徑、果實橫徑、單果質量、實際產量和理論產量等統計,同時分析測定不同品種番茄含水量、硝酸鹽、粗纖維、總糖、總酸、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含量測定[8-12]。采用完全隨即取樣方式測定,每個指標測定設置3次重復,每重復10株。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8軟件鄧肯氏多重比較法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業生物學性狀
所有番茄品種7月上旬播種,8月上旬定植,苗期26 d左右。浦粉7號定植27 d開始開花,發育最早;其次為浙粉702,比浦粉7號晚2 d;發育最晚的是農博粉霸1639,定植36 d始花。開花10 d左右開始坐果。發育較早的2個品種,坐果后11 d轉色,轉色期在9月中下旬;發育較晚的2個品種,因為后期氣溫低,坐果到轉色時間明顯延長,農博粉霸1533于9月中旬坐果,轉色需要30 d;農博粉霸1639于9月下旬坐果,轉色需要40 d。浦粉7號、浙粉702轉色期較早的品種,轉色3 d開始采收;轉色期10月中下旬的品種,到采收需要7 d左右。所有番茄11月中旬后氣溫過低,不能完成轉色,所以也終止采收。發育較早的2個品種,采收期1個月;發育較晚的品種采收期則分別只有12、20 d。
因而,秋番茄需要選擇早熟品種才能保證上市量。農博粉霸1639、農博粉霸1533發育過晚,不推薦在長江流域秋季栽培,如要栽培則需要將播種期提早在6月中下旬。
2.2 病害分析
病害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灰霉病發病率調查結果顯示,浦粉7號發病早,發病率高,定植1個月左右發病率為30.35%~40.54%,轉色期開始降低至16.33%;浙粉702前期發病率比浦粉7號低12.85%~19.98%,轉色期發病率與浦粉7號差別較小;農博粉霸1639前期發病率很低,坐果期增至30.14%。農博粉霸1533發病率相對較低,始花期后發病率最高為20.35%,其他時間均為5.67%及以下,最抗灰霉病。
枯萎病發病率調查結果顯示,浙粉702營養生長期發病率約10.34%,其他品種前期基本沒有枯萎病。末期,農博粉霸1639最不抗枯萎病,發病率高達53.83%;其次是浦粉7號,發病率達34.71%,浙粉702和農博粉霸1533發病率較低,分別為29.80%、25.34%。因此,秋番茄枯萎病發病率相對較高,需要在定植前做好殺菌消毒處理,并合理安排茬口。
青枯病發病率均較低,為2%左右,故不做分析。
2.3 植物生長性狀
如表2所示,定植29 d浦粉7號、浙粉702、農博粉霸1639植株生長總節數8.33~9.05節;農博粉霸1533節數最少,為7.33節,顯著低于浙粉702。浦粉7號植株最高,為60.83 cm,其次為農博粉霸1639、農博粉霸1533,浙粉702植株最矮為41.71 cm,與其他3品種差異顯著。定植34 d,浦粉7號、浙粉702、農博粉霸1639均比5 d前多生長2.00~2.50節,農博粉霸1533比5 d前多生長4.00節。
生殖生長期(2019年10月26日)進行植株性狀測定,結果如表3所示。農博粉霸1533植株最高,達93.67 cm,浙粉702植株最低,為75.33 cm,兩者間差異顯著。浦粉7號莖干最細,為0.75 cm,農博粉霸1639莖最粗,為1.50 cm,兩者間差異顯著。農博粉霸1533第一花序節位最高,為10.33;浦粉7號第一花序節位最低,為8.00,兩者間差異顯著。農博粉霸1533第一花序坐果數最多,為3.67個;浦粉7號最少,為2.00個,兩者間差異不顯著。所有品種第一花序坐果率均為50%~66%,4個品種間差異不顯著。浦粉7號第二花序坐果數最多,為4.00個,與其他3個品種差異顯著。農博粉霸1533第一花序高度最高,為73.09 cm;農博粉霸1639為65.75 cm,浙粉702、浦粉7號均在50 cm左右,農博粉霸1533、農博粉霸1639均與其他2個品種差異顯著。浦粉7號、浙粉702花絮間長度(1~2穗)較大,分別為21.06、20.55 cm;農博粉霸1639最小,為17.41 cm,4個品種間差異不顯著。
2.4 果實性狀
于2019年10月26日,進行果實性狀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分析各品種特性如下。
浦粉7號:裂果率59.56%,特別高,商品率低,原因為果實皮薄,采收期給水過多。果實縱徑最小,為5.88 cm,果實橫徑為7.81 cm,較大,屬于扁圓果,單果質量最高,為315.74 g。維生素C含量(w,后同)10.21 mg·100 g-1;糖含量適中5.15%;總酸含量最低,為7.02 g·kg-1;硝酸鹽含量最低,為38.45 mg·kg-1。單果大,豐產性較好,皮薄,果色好,營養豐富口味酸甜適中,但采收期需要特別注意控水,以降低裂果率。
浙粉702:裂果率也較高;果實高圓,單果質量最低,為239.55 g。維生素C含量與浦粉7號相近;硝酸鹽含量較低,為42.70 mg·kg-1。營養性狀比浦粉7號稍好,營養豐富口味佳,單果質量較小。
農博粉霸1639:裂果率較低,為14.62%,果高最高,單果質量269.84 g。維生素C含量高達13.87 mg·100 g-1;糖度最低,為4.65%;總酸含量7.24 g·kg-1;粗纖維含量最低,為0.34%;硝酸鹽含量最高,為60.99 mg·kg-1。皮厚,耐儲存,維生素C含量高,口味偏酸,硝酸鹽含量較高,適合用于加工食品。
農博粉霸1533:裂果率最低,為8.94%,原因是果實皮厚,發育晚,果實硬度高。果實較大,果質量較高;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14.33 mg·100 g-1;糖度最高,為6.05%;總酸含量也最高,為8.23 g·kg-1;粗纖維含量最高,為0.48%,硝酸鹽含量比農博粉霸1639稍低。總體性狀與農博粉霸1639相近,皮厚耐貯藏,營養豐富,口味尚可。
2.5 產量調查
產量統計如表5所示。結果顯示浙粉702產量最高,為2 150.23 kg·667 m-2,其次為浦粉7號1 750.25 kg·667 m-2,均比理論產量低,原因為植株枯萎病發病率均為30%左右,植株死亡較多。農博粉霸1639產量只有412.33 kg·667 m-2,原因一方面是枯萎病死亡50%以上植株,另一方面發育過晚,溫度低,果實不能轉色,無法采收,造成采收期過短。理論667 m2產量為通過單果質量和單株采收果數,推算全部采收的產量,是理想狀態下的最高產量,理想狀態下農博粉霸1533產量最高可達3 988.34 kg·667 m-2,有高產潛力,需要改進栽培管理方式和茬口安排。
3 討論與結論
3.1 秋番茄品類分析
經研究分析,本試驗參試品種可分2類。浦粉7號、浙粉702性狀相近,為早熟可鮮食類型;農博粉霸1533、農博粉霸1639為晚熟耐貯藏宜加工類型。兩種類型的番茄,在營養生長期發育速度基本相同,定植1個月左右,節數9節,進入生殖生長期后生長性狀、果實品質等方面差異明顯。
早熟可鮮食類型:定植27~29 d開花,開花10 d左右開始坐果,坐果后11 d轉色,轉色期在9月中下旬,轉色3 d開始采收,采收期1個月。植株第一花序節位低8左右,第一花序高度矮50 cm左右。果實較扁,維生素C含量10 mg·100 g-1左右,糖含量適中5%,總酸含量7 g·kg-1左右,硝酸鹽含量低,為40 mg·kg-1左右。總之,皮薄,硝酸鹽含量低,營養豐富口味酸甜適中,市場認可度高,但是采收期需要特別注意控水降低裂果率。
晚熟耐貯藏宜加工類型:定植32~36 d始花,9月中下旬坐果,坐果后30~40 d轉色,轉色7 d左右采收,采收期只有12~20 d。果實較高,裂果率較低,為9%~15%,維生素C含量高,為14 mg·100 g-1左右,總酸含量7~8 g·kg-1,硝酸鹽含量高,為60 mg·kg-1左右。總之,發育晚,皮厚,果實硬度高,耐貯藏,維生素C含量高,硝酸鹽含量較高,適合用于加工食品。
3.2 秋番茄栽培技術分析
經本試驗研究探索,總結秋番茄關鍵技術如下:
(1)選擇適宜品種。發育較早的品種,坐果后11 d轉色,采收期1個月;發育較晚的品種,轉色需要30~40 d,采收期則只有12~20 d。所以,秋番茄需要選擇早熟品種才能保證上市量。農博粉霸1639、農博粉霸1533發育過晚,不推薦在長江流域秋季栽培,如要栽培則需要將播種期提早在6月中下旬。農博粉霸1533通過單果質量和單株采收果數推算全部采收的產量,是理想狀態下的最高產量,可達3 988.34 kg·667 m-2,有高產潛力,可以通過改進栽培管理方式和茬口安排,發揮品種潛力。
(2)控制裂果率。浦粉7號、浙粉702等早熟可鮮食類型,裂果率特別高,為35.35%~59.56%,商品率低,原因為果實皮薄,采收期給水造成裂果。所以需要一方面控制采收期給水,另一方面適度調整采收時間,做到提早采收。
(3)根據植株特點調整綁蔓高度。農博粉霸1533、農博粉霸1639,第一花序高度較高,為65.75~73.09 cm,后期坐果多,少量植株發生頭壓斷主莖現象。所以,對于農博粉霸1533、農博粉霸1639這種第一花序高度較高的番茄品種,綁蔓過低會造成植株倒伏,注意綁蔓整枝的高度比常規適量提高。
(4)秋番茄病毒病防治。番茄植株開始發生病毒病后農藥的防治效果并不明顯。進行去除病枝的處理后,浦粉7號病毒病防效90.00%;浙粉702防效38.90%;農博粉霸1639防效43.00%,效果較好。所以秋番茄病毒病推薦采用去除發病枝條、促發新枝的方式防治。
(5)秋番茄枯萎病防治。秋番茄枯萎病發病率相對較高,所有品種發病率均可達30%,植株死亡較多。需要在定植前做好土壤殺菌消毒處理,并合理安排茬口。
3.3 優良品種篩選
經過對比分析幾個新引進品種的早熟性、生長勢、抗病性、豐產性、商品性和市場價值,篩選出適宜長江流域秋季茬口種植的番茄品種浦粉7號。該品種可通過去除發病枝條、促發新枝的方式將病毒病發病率控制在10%以下;早熟、莖干相對細小,第一花序節位最低,為8.0;單株坐果6個、采收2穗果,扁圓果、果色好;果實縱徑最小,為5.88 cm;果實橫徑較大,為7.81 cm左右;單果質量最高,為315.74 g。病毒病抗性較好,豐產性較好,口味酸甜適中,綜合性狀表現優良,值得推廣示范。
參考文獻
[1] 靳秀麗,王紅軍,劉全永,等.黃淮海地區日光溫室秋延后番茄品種篩選試驗[J].河南農業科學,2016,45(10):107-109.
[2] 馬俊峰,邵秀麗,劉瑋,等.日光溫室秋延后番茄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7,30(7):49-50.
[3] 孫利萍,趙增壽,高敏麗,等.不同有機肥種類及施用量對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瓜菜,2018,31(6):30-32.
[4] 張曉東,劉志剛,張勇.設施番茄品種比較試驗[J].中國瓜菜,2017,30(6):31-34.
[5] 阮美穎,葉青靜,王榮青,等.番茄品種浙粉702 DNA指紋圖譜構建[J].浙江農業科學,2013,54(1):26-29.
[6] 史宣杰,蔡毓新,馬凱,等.番茄工廠化育苗技術規程[J].中國瓜菜,2017,30(4):40-42.
[7] 張超,張桂娟,郎亞亨.設施番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中國瓜菜,2017,30(10):51-53.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3—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測定:GB 5009.86—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GB 5009.33—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糧油檢驗 糧食中粗纖維素含量測定 介質過濾法:GB/T 5515—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2]? 韓品,李麗,黃東,等.水鉀耦合對丸粒化加工番茄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21,62(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