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國 張寶金



摘? ? 要: 豫藝2013是以A10為母本、TW2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花皮圓形中果型西瓜新品種。該品種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95~103 d,果實發育期36~40 d。植株長勢強,分枝性中等,生產性狀優良,易栽培,第1雌花節位6~8片葉,雌花間隔節位5~6節,坐果性好。果實圓形,綠色果皮上覆深墨綠色細齒條,蠟粉少,果皮厚1.2 cm左右,瓜瓤鮮紅色,口感酥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11.6%、邊部9.2%。平均單果質量6.6 kg,667 m2產量3150 kg左右,品質優,耐貯運。適合在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露地、拱棚種植。2018年11月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關鍵詞: 西瓜; 新品種; 豫藝2013; 雜交1代
中圖分類號:S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871(2021)07-081-04
Breeding of a new watermelon cultivar Yuyi 2013
XIONG Mingguo1, ZHANG Baojin2
(1. Shangqiu Polytechnic, Shangqiu 476100, Henan, China ; 2. Henan Yuyi Seed Indust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Yuyi 2013 is a new watermelon variety bred by crossing A10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TW22 as the male parent.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n open field spring cultivation is 95-103d, and the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is 36-40 d. It is of strong growth, medium branching, excellent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 It is easy to set fruit,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is at the 6-8 node, and followed by a female flower every 5-6 node. The fruit is round with green skin and deep green well defined stripes, covered with little wax powder. The rind is about 1.2 cm in thickness. The flesh is bright red,? crisp, the average soluble solid content is 11.6% in the center and 9.2% in the edge. The average fruit weight is 6.6 kg, and the yield on 667 m2 is about 3150 kg. It is resistant to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with high quality. The cultivar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open field and arch shed in Henan province, Shandong province, Hebei province, Shanxi province and other places.
Key words: Watermelon; New variety; Yuyi 2013; F1 hybird
1 育種目標
西瓜是我國重要的高效園藝作物,具有味甜多汁、栽培周期短、增收顯著等特點,我國各地均有種植[1-2]。我國是西瓜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據統計,目前我國西瓜種植面積已超過160萬hm2[3]。河南省是西瓜種植大省,近幾年西瓜年種植面積都超過25萬hm2,居全國首位,西瓜也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4-5]。目前,河南省主栽西瓜品種為京欣類型,且以京欣2號為主[6]。京欣2號西瓜是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世紀90年代培育的優質早熟豐產西瓜雜交1代品種,具有廣泛的生態適應性,保護地和露地均可栽培[7]。該品種因綜合性狀優良而受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青睞,種植面積逐年上升[8]。隨著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逐漸表現出抗逆性差、產量偏低、不耐貯運等不足,這與市場需求形成了突出的矛盾[9-10]。為了緩解市場的供需矛盾,適應市場需要,筆者將育種目標制定為:適合河南省及周邊地區拱棚和露地種植的抗逆性好、產量高、耐貯運的西瓜新品種,以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瓜農的收入。
2 選育經過
2.1 親本選育
2.1.1 母本 母本A10是河南豫藝種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臺灣第一種苗公司共同于2008年開始由京欣1號和西農八號母本雜交后經3 a(年)10代連續自交分離所得的育種材料。該品系植株長勢中等、較穩健,全生育期為88~90 d。雌花出現較早,主蔓第1雌花著生于8節前后,以后每隔5節左右再現1朵雌花,易坐果。果實圓形,果皮底色淺綠,覆中寬深色條帶,有蠟粉,上粉較早;果皮厚度1.0 cm,單瓜質量7.7 kg。瓤質較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11.8%、邊部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9.2%,果皮硬度11.23 kg·cm-2,較耐貯運,抗逆性中等。
2.1.2 父本 父本TW22是河南豫藝種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臺灣第一種苗公司共同于2009年開始由早花和慶發八號父本雜交后經3 a 10代連續自交分離所得的穩定自交系育種材料。該品系植株長勢較強、穩健,全生育期85~87 d。雌花出現較早,主蔓第1雌花著生于6~7節,以后每隔4~5節再現1朵雌花,易坐果且整齊。果實圓形,果皮底色油綠,覆中寬深色條帶,無蠟粉;果皮厚度0.8 cm,單瓜質量6.5 kg。瓤質較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12.1%、邊部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9.8%,果皮硬度9.82 kg·cm-2,不耐貯運,抗逆性中等。
2.2 選育過程
2013年春季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內配制目標組合5個,同年秋季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拱棚內進行優良組合篩選試驗。2014年春季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繼續進行優良組合篩選試驗,結果表明,A10×TW22產量性狀和品質性狀表現均突出,代號為2013-3。2015—2016年春季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拱棚內分別進行品比試驗,2013-3因為產量高、品質佳、抗逆性較強等優勢成為中選組合,并定名為豫藝2013。同時于2017年在河南鄭州、開封,山東菏澤,河北廊坊,山西忻州等多地進行生產示范試驗,豫藝2013表現均較為突出。2018年11月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編號為GPD西瓜(2018)411023。
3 試驗結果
3.1 組合篩選試驗
試驗于2013年春季配制目標組合5個,同年秋季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優良組合篩選試驗。2014年春季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繼續進行優良組合篩選試驗,于3月上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試驗采用露地栽培,各小區隨機順序排列,設3次重復,每小區定植20株,株行距設置為0.5 m×2.0 m,3蔓整枝。試驗結果(表1、表2)表明,組合2013-3(A10×TW22)植株長勢旺盛,坐果性好。其果實發育期最短,為36 d;單果質量6.6 kg,折合667 m2產量為3154 kg,為組合中最高。果形指數為1.14,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質量分數高,為11.5%;口感好,果皮硬度高,較耐貯運。該組合由于產量性狀和品質性狀均較突出,進入下年的品種比較試驗。
3.2 品種比較試驗
2015—2016年連續2 a春季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所試驗基地拱棚內分別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均以京欣2號作為對照。露地品種比較試驗于3月中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株行距設為0.5 m×2.0 m,設3次重復,每重復定植20株,爬地栽培,3蔓整枝。拱棚品種比較試驗于2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定植,株行距設為0.6 m×2.0 m,3次重復,每重復定植20株,爬地栽培,雙蔓整枝。結果(表3)表明,豫藝2013的果實發育期比京欣2號早1 d,全生育期比京欣2號遲1 d,生育期性狀差異較小。豫藝2013平均單果質量6.1~6.5 kg,為中果型西瓜品種。由于2015年和2016年的氣候條件差異,以及栽培模式和施肥水平存在一定差異,2 a品種比較試驗產量結果雖具有差異但差異較小,露地模式下,豫藝2013平均667 m2產量為3151 kg,比京欣2號高175 kg,增產5.9%;拱棚模式下,豫藝2013平均667 m2產量為3119 kg,比京欣2號高168 kg,增產5.7%。豫藝2013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比京欣2號高0.2~0.4個百分點。豫藝2013瓤色鮮紅,瓤質酥脆,果皮硬度較高,耐貯運。
3.3 生產示范試驗
為了進一步觀察豫藝2013的性狀穩定性與適應的范圍,于2017年在河南鄭州、開封,山東菏澤,河北廊坊,山西忻州等地進行了較大面積的生產示范試驗。其中山西忻州和山東菏澤為早春拱棚栽培,于2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定植;河南鄭州、開封,河北廊坊為露地栽培,于3月中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各試點示范種植600株,對照品種為京欣2號。各試點栽培模式均為爬地栽培,3蔓整枝留1果,株行距設為0.5 m×2.0 m。試驗結果(表4)表明,豫藝2013各試點的平均單果質量6.6 kg左右,折合667 m2產量3150 kg左右,較對照約增產5.4%;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10.7%~12.0%,平均為11.6%,較對照高0.7個百分點。豫藝2013在各地的適應性均較強,各示范點的品質和產量差異均不顯著,適合在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露地、拱棚種植。
3.4 抗病性鑒定
為了解豫藝2013對枯萎病的抗性,于2018年春季在西瓜重茬地自然病圃中進行抗枯萎病鑒定試驗,以京欣2號為對照。試驗設3次重復,各重復100株,隨機區組排列??共⌒跃唧w調查方法為:調查各品種自定植成苗至成熟整個生育期的發病情況。根據相關標準進行抗病級別劃分[11]。結果表明,豫藝2013枯萎病發病率為81.3%,為感?。⊿)水平,京欣2號為輕抗(SR)水平(表5)。
4 品種特征特性
豫藝2013屬鮮食雜交中熟中果型二倍體西瓜新品種,春季露地栽培全生育期為95~103 d,果實發育期36~40 d。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中等,生產性狀優良,易栽培,第1雌花節位6~8片葉,雌花間隔節位5~6節。易坐果,果實圓形,綠色果皮上覆深墨綠色細齒條,蠟粉少,果皮厚1.2 cm左右,瓜瓤鮮紅色,口感酥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質量分數約為11.6%、邊部約為9.2%。平均單果質量6.6 kg,平均667 m2產量3150 kg(見彩插8)。
5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在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份種植,較適宜露地、拱棚栽培形式。
主要栽培技術:(1)良種良法相配套。(2)嚴格培育壯苗,667 m2定植600株左右,株行距(0.5~0.6) m×2.0 m,一般采用3蔓整枝,主蔓第3雌花或側蔓第2雌花留果。(3)多施有機肥,注意氮、磷、鉀肥配比平衡,忌偏施氮肥,膨瓜期及時澆水追肥。(4)保護地種植需要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措施。(5)坐瓜期要控制旺長;果實膨大期應保持相對較高溫度,忌干濕和溫度波動過大。(6)該品種不耐重茬,重茬種植地應采取嫁接換根措施,避免發生枯萎病;采收前7 d應停止澆水,避免品質下降;整個生育期要注意采用綜合措施防治病蟲害。
參考文獻
[1] 袁升凱,陳曉,閆躍民,等.優質彩瓤小果型西瓜露地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9,32(08): 149-150.
[2] 王娟娟,李莉,尚懷國.我國西瓜甜瓜產業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瓜菜,2020,33(5): 69-7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國農業統計資料[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
[4] 應泉盛,張蕾琛,王迎兒,等.中果型西瓜新品種‘甬蜜2號的選育[J].中國瓜菜,2018,31(10): 35-37.
[5] 高磊,劉文革,趙勝杰,等.酸甜風味西瓜新品種‘SW選育[J].中國瓜菜,2019,32(8): 162.
[6] 石玫瓏,張莉.營銷環境視角下的河南“開封西瓜”“夏邑西瓜”產區比較研究[J].中國瓜菜,2020,33(10): 92-96.
[7] 許勇,宮國義,張海英,等.優質早熟豐產西瓜新品種京欣2號的選育[J].中國西瓜甜瓜,2002,15(2): 7-10.
[8] 朱余清,韓慶保,崔素蘭.不同整枝方式對京欣2號西瓜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2): 188-189.
[9] 李干瓊,王志丹.我國西瓜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瓜菜,2019,32(12): 79-83.
[10] 徐小利,常高正,趙衛星,等.河南省西瓜甜瓜產業70年發展回顧及展望[J].中國瓜菜,2019,32(8): 19-22.
[11]? 馬雙武,劉君璞,王吉明,等.西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