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達來
摘?要:兒童時期是人類生命中的關鍵階段,兒童健康發展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延續人類文明的必然要求。科學開發利用兒童潛能,最大限度上滿足兒童發展需求,對振興人力資源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將分別從校內和校外來分析我國兒童教育發展現狀,描述我國兒童發展的基本特征,分析兒童發展中遇到問題的原因,闡述解決中國兒童健康發展問題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兒童發展;基本特征;問題原因;建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的年齡階段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兒童的可塑性比較強,兒童時期所受的教育影響著未來發展的方向,要重視兒童教育問題。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中國兒童教育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筆者借此呼吁全社會提高對兒童發展的重視,完善保護兒童權益的相關機制,讓中國兒童得以健康發展,早日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一、 我國兒童發展現狀分析
(一)校內教育發展
1. 學前教育現狀
學前教育是人生的啟蒙教育階段,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對鞏固義務教育成果以及提高整個國民素質有重要意義。伴隨著科教興國浪潮的不斷席卷,社會各界提高了對兒童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近年來我國幼兒園數量及入園人數都得到了快速增長,教學質量也不斷提高。民營幼兒園、鄉村幼兒園的興辦更是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空間。截至2018年底,中國學前教育基本得到了普及,學前一年的毛入園率達到了90%。但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很多大城市公立幼兒園份額不足,存在入園難等問題;在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率偏低,存在教師素質不高等問題;此外,學前教育政策缺乏靈活性,無法滿足流動、殘障等特殊兒童的入園需求。
2. 義務教育現狀
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以來,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國的義務教育已形成強大的實力與特有的優勢:①我國義務教育規模龐大,學校城鄉分布均衡。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教育資源配置逐年平衡,城鄉差距逐漸縮小,使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率達到了95%。②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師在校內教育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隨著先進人才的引進和教師知識儲備的提高,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這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了全面提升,促進了兒童校內教學得以健康發展。③信息教學設施趨于完備,學科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兒童校內教育發展逐漸進入了全新的信息時代。但是受到地域經濟水平的影響,我國義務教育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很多偏遠地區教學資源配置較差。
(二)校外教育發展
1.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兒童來說,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成長。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并重,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和民族素質,使我國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我國社會各界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已經不斷加強。
2. 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繼續延伸和發展,是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所進行的教育。通過社會教育,孩子們可以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可以在社會大課堂中體驗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學習社會規范,擴大社會交往,養成現代素質,從而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科技的需要,為參加現代化建設做準備。目前我國的社會教育形式多樣,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是老師和家長要根據自身情況,幫助孩子合理地進行選擇。
二、 中國兒童發展特征
中國兒童發展正處于一個關鍵階段,結合中國社會現實,中國兒童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顯著特征:
第一,兒童教育發展水平持續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的日新月異,兒童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我國教育經費持續大量地投入,使得硬件條件明顯改善,教師資源不斷優化。這使得兒童在德、智、體、美、勞教育上得到了全面發展。
第二,家庭教育地位日益突出,家校合作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各方面的不斷進步,家庭教育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多數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物質和精神投入不斷增加;家長們更加重視自我學習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涌現出大量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為家庭教育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學校也通過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不斷深化家校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足也依然存在,如家庭教育功利化程度有所加深;新媒體會給家庭教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要合理加以利用等。
第三,社會教育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補充。目前,我國社會教育組織機構繁多。教育內容具有廣泛性、適應性、及時性與補償性,教育方法具有靈活多樣性。總體來說,在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它們對不同興趣、愛好、特長的青少年的素質提高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但目前普遍存在的課后輔導班、特長班等缺乏統一管理,良莠不齊;網絡教育更是一把雙刃劍,家長和老師要加強監督和正確的指引,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第四,留守兒童數量較大。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數達到了1.74億人次,同比增長1.1%,這是一個龐大的人口遷移隊伍,充沛的勞動力支援了經濟建設,但人口流動給留守兒童教育發展帶來了阻礙,留守兒童因為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生存環境中,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這是不利于兒童成長發展規律的,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
第五,特殊兒童群體。2019年第一季度的人口普查顯示,全國共有約34.3萬孤兒,其中兒童福利院集體養居為6.8萬余人,占總人數的19.8%;第二次全國殘疾人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在0~6歲年齡段的殘疾兒童約167.8萬人,并且按19.9萬人次逐年上漲,截至2019年4月,中國殘疾兒童數量將達到 227.5 萬。中國針對特殊兒童開設的學前教育機構十分稀少,義務教育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特殊兒童群體的教育需求,這是中國兒童發展的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