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香
摘?要:文章概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和美術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探究了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主要包括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創意實踐,聯系多學科,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打破思維限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多元化教學評價,發揮引導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提升;核心素養
一、 引言
在小學素質教育課程當中,美術課程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美術教學是通過圖像的形式來傳達思想情感的,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在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和創作的時候,使其能夠更好地感受和體驗藝術的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推進的背景下,教師要更新理念,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手段,重視美術教學的獨特之處,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不斷增強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 核心素養的概述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教育部在2016年提出了“核心素養”,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核心素養是其必備的品質與能力,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礎。也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培養有創造能力、個性化發展的人,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文底蘊、學會學習、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實踐創新這六大素養。學生通過學習后具備這些能力和素質,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六方面核心內容的基礎上,各學科依據不同的屬性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繼提出了各學科更有針對性的核心素養。
(二)美術核心素養的內涵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體驗到生活的美,并能夠以此為基礎創造美,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依據教育部提出的六大核心素養,筆者又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美術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這五大素養。圖像識讀,主要是指學生鑒賞美術作品時,識別和解讀作品當中的一些符號和圖像,通常表現在色彩、構圖、意境等,學生只有對作品的內涵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對美術作品進行更深入地解析,對其價值能夠更好地熟知。美術表現是指創作者運用傳統、常規、現代等繪畫技術及風格來傳達其思想感情,通常學生依據作品的美術表現,能夠對其內涵有一定的了解,再結合創作者的背景資料,能夠對美術有更深層感受。審美判斷主要體現在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上,通過鑒賞色彩、構圖等,對其傳達的思想情感進行體會。對于創意實踐來說,學生創作作品時需要不斷提高想象力、創新性思維,這樣才能創造更好的美術作品,有助于挖掘自身的潛力,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文化理解是從文化角度出發,對各國的文化藝術特色進行分析和詮釋,對美術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有更深的了解。
三、 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不重視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對核心素養重要性的認識。美術與語文、數學等課程相比,學校對其缺乏足夠的重視,比如在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經常將美術課程占用,對此能夠看出美術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還是缺乏足夠的重視,缺少足夠的課時。
(二)缺乏多樣性的教學方式
當前部分教師沒有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美術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缺乏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缺乏多種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比如教師很少利用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美術教學變得枯燥,降低了學生的興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缺乏創新意識的培養
美術教學的重點內容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只有增強創新意識,才能創作出有新意、有創意的作品,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自身美術學習的能力。但是在實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多的時候是讓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臨摹,依據臨摹相似的程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
教師構建的教學評價體系,缺乏對學生想象力、審美能力、創造力等的評價,這使得教學評價體系缺乏全面性。教師更多的是將學生繪畫模仿能力作為主要的標準來進行評價,這使得評價的指標不全面,使評價結果比較片面,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從而影響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從而給予學生更全面積極的引導。
四、 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加強引導,培養良好的審美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更新理念,重視引導,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發現美術的樂趣,更好地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調動學生創作的熱情。比如,在美術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圖像識讀的時候,教師通過《勞克德和他的玩具馬》來讓學生進行鑒賞,利用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作品的色彩運用特點進行分析,對符號的運用特點進行更多的發現,從而對學生的美術素養進行培養。經過引導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探討來進行評價,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圖像識讀素養。
(二)創設教學情境,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新時期教學當中,情境教學法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小學美術教學也需要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調動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對此,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美術學習當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從中感受作品的美,增強學生審美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結合美術教學內容,創設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學習《水墨游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水墨畫生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中國水墨畫進行欣賞,更好地體味水墨畫的韻味。視頻的吸引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讓學生對水墨線條的控制進行親身的體驗,試著去對墨色的濃淡進行調配,之后去創作。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文化理解素養得到培養,有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