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鴻軒



文章是茂名市委、市政府落實《廣東省紅色革命資源保護利用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之《廣東省革命遺址大普查的通知》工作的一次重要社會實踐。通過參與茂名市革命遺址的普查、資料整理以及對茂名市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的思考,為茂名市委和市政府進一步制定革命遺址保護、開發紅色旅游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革命遺址是不可再生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保護和開發利用好革命遺址,發展紅色旅游,無論是對振興鄉村經濟,還是對于繼承和弘揚紅色傳統,培育紅色基因,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建設和鞏固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茂名市革命遺址眾多
2019年,茂名市政府下達紅頭文件,聯系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歷史系師生發動本校歷史專業學科特長,協同茂名市委黨史研究室開展茂名各地革命遺址普查工作。為此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歷史18級師生協同茂名市委黨史研究室在茂名各地革命遺址進行調研開展普查工作。主要普查對象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遺址為主,兼顧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革命遺址,時間跨度主要為1919-1949年。
普查的內容重點包括黨的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要戰役戰斗的遺址和發生地,重要黨史人物和革命先烈的故居(舊居)、活動地等,革命歷史類紀念館、陳列館、紀念園、紀念碑、紀念亭、烈士墓、陵園等紀念設施,特別是2010年革命遺址普查尚未錄入的革命遺存。此外,近年來一些已被損壞的不復存在的重大遺跡、遺址也在普查之列。
目前茂名的許多地區均為革命老區,茂名市亦保存著許多革命遺址,如朱也赤故居、中共茂電信武工隊桃花島聯絡站舊址、勒仔嶺戰場遺址、解放鰲頭紀念舊址(鰲頭古衙門遺址)、羊角黨支部遺址、山和地下交通聯絡站舊址、凰漸地下交通聯絡站遺址、李振成烈士墓、李泮蘭烈士墓、羊角鎮革命烈士紀念碑、飛馬革命烈士紀念碑、茂名市烈士陵園等,但因為早年茂名市政府保護力度不夠,一些遺址因各種因素遭到破壞,例如朱也赤故居,鄭奎故居均已被毀壞。
茂名市革命遺址現狀
在茂名市進行全面、客觀、規范的革命遺址大普查工作中,調查人員發現存在許多革命遺址因早些年保護力度不夠遭受到各種因素的破壞。
在掌握全市革命遺址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普查收集回來的革命遺址資料進行整理,對革命遺址的損毀程度實行等級劃分:
一級為保存較好的,且具有重大價值的紅色革命遺址,這些遺址只需進行簡單的修復工作,具有易開發性,可作為重點推進項目,如:朱也赤故居、朱也赤學堂舊址、解放鰲頭紀念舊址(鰲頭古衙門遺址)……
二級為歷史意義重大且具有較高社會價值的紅色革命遺址,這類革命遺址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項目推進,如:中共茂電信武工隊桃花島聯絡站舊址、勒仔嶺戰場遺址……
三級為已毀(包括原址重建)紅色革命遺址,這類革命遺址需要的后期資金投入大且開發難度大,以進行保護為主,暫不列入開發計劃,如:朱也赤故居、起義大榕樹、那際村革命遺址……
摸清家底,劃分等級,切實做好革命遺址的可行性分析,為中期的修復工程做前期準備。同時,需要做好本地宣傳工作,增加媒體曝光度,引起社會各界對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關注。開展全面的推廣,籌集來自社會各界的革命遺址修復建設基金。
一些革命遺址因歷史原因未能得到有效保護,大多自然老化或因為早些年保護力度不夠,一些遺址遭到各種因素破壞,茂名本地紅色革命遺址等旅游資源還未開發,基礎設施不完善,紅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許多紅色景點未能很好地與當地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削弱了其經濟利用價值。資源開發單一,缺乏新意,紅色旅游地在經營上還停留在遺址參觀、簡單的圖片和物品展示階段。
團隊曾到茂南區金塘鎮白土村委會考察朱也赤學堂舊址和朱也赤故居等革命遺址,發現遺址保存情況不甚良好,學堂頹敗,房屋岌岌可危,屋前、屋內雜草叢生;朱也赤故居內堆滿柴火、雜物;茂名縣人民政府遺址只剩下一塊碑志,該碑志此前也被車輛撞成兩半,又重新粘連在一起。
白土村是茂名縣黨組織領導人朱也赤的革命地之一,朱也赤本人家曾是革命活動點。茂名本土一位學者說,中國有一個西柏坡,而白土村就相當于茂名的西柏坡,因為政權是在那里誕生的,革命是從那里發起的。按理,這樣一個革命遺址應倍加保護才對。但由于該村地處偏僻,同時早期隸屬高州管轄,后來才劃歸茂南區,在管理上形成一定程度的“盲區”,致使朱也赤聲名在外,但白土村革命遺址反而沒能受到重視。
據了解,由于白土村的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村中只剩下老弱病殘留守。受環境因素影響,村中文化設施較為落后,村集體年收入僅4000余元。村集體要創收,群眾想致富,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把村子管理好,就需要多管齊下。為了提高村集體的收入,除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還可利用白土村是茂名縣舊址、朱也赤學堂、朱也赤故居、朱也赤烈士墓等革命遺址所在地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對這些革命遺址加以修葺,使極具保存價值的紅色文化重現昔日風采。
白土村革命遺址的現狀只是茂名市各革命遺址現狀的一個縮影,還存在著許多不為大家所知的遭受破壞的革命遺址。團隊通過走訪茂名市內各鄉鎮,全面、客觀、規范地普查茂名市內紅色革命遺址的現狀,對當地的環境人文也進行仔細調查,深入各鄉鎮向當地的老人和鄉賢了解革命遺址背后的革命故事,做好詳細的筆錄或者音像記錄,并對普查調研時所收集記錄的成果進行整理分類,整理出各種類型的紅色革命遺址,例如:受損不嚴重的紅色革命遺址、受損較為嚴重需要修復的紅色革命遺址等,對茂名市內現存的紅色革命遺址開發評估做準備,為以后制定修繕方案及紅色旅游線路做準備。
茂名市革命遺址保護對策
修繕革命遺址,搶救保護。對自然老化或因為保護力度不足而遭到各種因素破壞的革命遺址,采取政府出一點,鄉賢出一點的方式對舊址作搶救性保護,包括碑志的修復,舊址大門及正面墻體、室內柱子門窗木欄刷漆、室內墻面粉刷、天井重新支砌、正殿護欄支砌等。
科學規劃,完善周邊基礎設施。茂名市內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缺乏整體規劃,隨意性大,基本處于零敲碎打、低層次開發建設狀態,保護利用沒有形成系統性和規范化,資源無法整合,更不能形成合力,基礎配套設施也未能跟上。據此,針對全市革命遺址分布特點及重要程度,統籌做好全市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將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的全過程,與新農村建設同步并進,與當地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申報保護,明確責任。國家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尚未有具體的法律法規,為更好地做好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政府應根據實際,將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地方立法工作納入市人大重點立法項目,適時制定出臺相應的保護條例,通過地方立法推動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此外,建立責任工作機制,將革命遺址的保護工作明確到具體的責任人身上,筑起長效保護機制。
通過協助茂名市政府,對茂名市的紅色革命遺址進行大普查,從繼承鄉村文化的角度出發,聯合相關專業部門對革命遺址進行修葺,查找相關歷史資料,盡可能還原革命遺址的原貌,通過把革命村落打造成紅色旅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渠道發展經濟。在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的基礎上,注意加大村容村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為村民提供綠色生態休閑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依托革命遺址、遺跡,把“游山游水”與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推動黨史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使革命遺址真正成為對廣大干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陣地。
開展茂名市革命遺址普查,全面了解茂名市豐富的革命遺存,掌握革命遺址的基本現狀,可以準確研判革命遺址保護形式,為茂名市委和市政府進一步制定革命遺址保護、開發紅色旅游政策提供重要依據,為打造旅游城市提供翔實資料。
作者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