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紅

摘要:目的:研究在醫院大內科住院患者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大內科住院患者104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觀察組增加人性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焦慮、抑郁量表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醫院大內科采取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排解負性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大內科;人性化護理;心理健康
內科住院患者病情較為復雜,通過優化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人性化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關注患者情緒,提供個性化護理,讓患者積極配合,為臨床治療創建良好的氛圍。人性化護理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滿意度,提高醫護工作服務水平。本研究選取大內科住院患者104例,探討應用人性化護理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大內科住院患者104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2例,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齡(59.73±5.26)歲。觀察組52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齡(60.32±5.1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按照醫囑給予用藥護理、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家屬正確的護理技巧。觀察組增加人性化護理。(1)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詳細查看患者病情以及病史信息,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明確患者護理需求,積極響應患者合理需要,尊重患者的意見和隱私。(2)心理護理:由于內科患者多存在疼痛癥狀,多有焦慮、抑郁情緒,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心理健康。通過和患者聊天等方式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讓患者主動打開心扉,傾訴負性情緒,讓患者建立康復信心。護理人員護理期間積極使用圖片和模型講解發病機制,一邊提供護理,一邊講解護理目的,提高患者認知,讓患者積極配合。鼓勵家屬積極表達對患者的關心,讓患者得到心理支持,提高依從性。(3)康復護理:視患者康復情況循序漸進進行康復訓練。對臥床患者,定時協助患者調整體位,讓患者保持舒適狀態,進行四肢被動訓練,避免肌肉萎縮。患者可下床活動后,讓家屬或護士陪同患者走動,逐步恢復行走能力,逐漸開始上下樓訓練恢復關節功能。可進行四肢屈伸訓練,提高關節活動度。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后,可增加太極拳、健身操、散步等活動,恢復體能,有利于病情康復。(4)病房管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體感調整溫度和濕度,讓患者感到舒適。病房內可擺放假花、綠植,定時通風消毒,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緒,住院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
使用SAS和SDS量表評估患者心理健康,由護士長調查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
兩組干預后SAS、SD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6.9%(40/52),觀察組滿意度92.3%(48/52),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大內科住院患者患病種類較多,病情復雜,需要加強臨床護理,輔助治療工作提高治療效率。人性化護理是一種先進的護理理念,從患者角度出發,護理工作站在患者角度響應患者護理需求,充分尊重患者需要和個體差異,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人性化護理主要從心理護理、康復護理中體現,積極干預患者情緒問題,讓患者及早接受康復訓練,有利于早日康復。人性化護理的應用顯著提高了護理水平,讓患者感受到尊重,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對改善患者情緒、提高滿意度有正面影響。本研究中,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人性化護理充分尊重患者情緒,讓患者負性情緒得到釋放,改善其心理健康,最終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醫院大內科采取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排解負面情緒提高滿意度,具有較高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楊龍芳,盧紅霞,王亞青,等.人性化護理在神經內科重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有效性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