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鑫 蘇楠 張永花 譚明芹
關鍵詞:反季節種植技術;園林施工;應用
園林綠化是現代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園林設計施工也應當與時俱進。反季節種植是園林設計施工中常用的技術,在城市環境的改善與優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首先概述了反季節種植技術的原理與植被成活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討論了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施工中的應用,期望能夠為園林設計施工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1 原理
反季節種植是經過特殊處理突破植被季節環境限制的園林綠化技術。由于園林綠化并沒有時間和季節的固定規律,為了提升施工效率,利用反季節種植技術來提升綠化植物的成活率十分必要。一般情況下苗木在春秋季節(3~5月、10~11月)的成活率較高,但具體工程需求也會在這些月份之外的時間種植。為了確保苗木能夠正常生長,就要維持地上與地下結構生長代謝的相對平衡,利用反季節種植技術,加快苗木自身生理代謝維持和平衡狀態恢復,加速苗木適應環境,從而提升成活率。
1.2 影響因素分析
反季節種植植被成活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苗木運輸、移植、土壤、溫度等。挖掘苗木損壞須根,將會降低苗木吸水能力,導致根系生理代謝不平衡。種植區域土壤與苗木本身的適應性不同,土壤存在溫度、濕度、營養等方面的差異,夏季高溫加快枝葉水分蒸發,冬季低溫降低根系生命力等,均會影響苗木成活率。
反季節種植的植被面臨的氣候環境較惡劣,對植被自身的要求更高。故而在園林施工選材方面要盡可能選擇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形態符合園林設計施工的要求的材料。還應注意所選植物材料的大苗應好斷根,便于移栽。水生植物應挑選莖發育良好、無病蟲害、長勢旺盛的健壯植株;露地栽培花卉應選一二年生、植株高度在10~40 cm,分枝≥3個,冠徑在15~35 cm,色澤明亮的;宿根花卉應挑選根系完整、無變質腐爛的;球根花卉應挑選根莖茁壯、幼芽飽滿的;觀葉植物應挑選葉色新鮮、葉簇豐滿的;草類應草塊土層厚度為3~5 cm;草卷土層厚度1~3 cm;植生帶種子均勻飽滿,發芽率>95%,厚度小于等于1 cm。
種植土質與厚度對苗木的生長發育影響極大。反季節種植的苗木必須確保土壤具有足夠的厚度、營養,良好的排水性、透氣性。所以在園林施工時種植苗木前應當對土壤進行處理,包括分析化驗理化性質、消毒、施肥、客土等。
3.1 土層厚度
園林植物生長的土層厚度必須符合規定。草本花卉、草坪地被的最低種植土層厚度為30 cm;小灌木的最低種植土層厚度為45 cm,大灌木的最低種植土層厚度為60 cm;淺根喬木的最低種植土層厚度為90 cm,深根喬木的最低種植土層厚度為150 cm。
3.2 構筑地形
草坪、花卉種植地應當施足基肥,去除雜物(翻耕25~30 cm),強調種植地或播種地的平整度與坡度符合設計要求。
3.3 成分、酸堿度檢測
應對園林施工區域的種植土進行抽樣并送相關資質機構進行檢測。檢測內容包括營養成分、酸堿度等。依據營養成分檢測結果在土壤中適當添加復合肥、農家肥等;根據酸堿度檢測確定土壤是否適宜生長,如果土壤條件差,其中含有有害成分、或強酸、強堿土等應采取改良土壤的技術措施或者采用引進種植土的方法。
4.1 運輸、假植
反季節種植的苗木進行假植是十分必要的。園林施工中進行苗木運輸和假植方法如下:
4.1.1假植。大木箱囤苗法:適用于大規模的落葉喬木。園林施工時應當依據計劃及具體的條件依據施工規范在苗木發芽前打木箱。以胸徑>20 cm的銀杏為例,木箱規格依據印象的土球直徑放大40 cm后將銀杏放在箱中,存放在開闊,交通方便的場地,預留巷道及時灌水。柳框囤苗:適用于胸徑較小的落葉喬木和樹高較低的落葉灌木。將苗木植于柳框中(直徑視苗木大小而定),填土踩實,及時灌水疏枝。施工時當柳框苗正常展葉、抽枝后帶框栽植,去除柳框上部的1/2。盆栽苗木:盆栽苗木應確保盆中基質加入適當的肥料,合理進行水肥養護。當具備條件時去掉花盆(可再利用)。
此外還應注意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控制苗木進場時間、噴水、恢復樹勢等。若夏日施工應以早晚進場為宜,晴天應給新植樹木噴水,2次/d,時間應在9點前或16點后。搭建遮陽棚,覆蓋遮陽網等。
4.1.2運輸。苗木的運輸量應依據園林施工的種植量確定。在裝車前應利用草包、草繩等將樹枝、樹干包起來并對樹身噴水,以減少運輸過程中苗木自身水分蒸騰。裝卸車應避免損傷苗和或造成散球,達到現場后應及時移栽。
4.2 種植穴、土球直徑
反季節種植苗木應盡可能地確保土球、種植穴大小超過標準要求。以常見喬木為例,當種植樹高150 cm時,土球直徑應在40~50 cm、深度應為50~60 cm、種植穴直徑應控制在80~90 cm;樹高150~250 cm時,土球直徑應控制在在70~80 cm、種植穴深度應控在80~90 cm。種植穴直徑應控制在100~110 cm。
4.3 修剪
反季節種植的苗木需要注重修剪,通過加大修剪量減少蒸騰和葉面呼吸。在種植前應修剪苗木根系,剪除過長根、病蟲根、劈裂根,同時修剪樹冠以維持地上、地下結構平衡。此處以落葉樹、針葉樹及珍貴樹為例。落葉樹多留生長枝,修剪量可達60%~90%;針葉樹等易揮發芳香油與樹脂的苗木應在移植前7 d進行修剪,對>10 cm的大傷口進行光滑平整處理,并進行消毒和涂抹保護劑;珍貴樹種可對樹冠進行少量疏剪。
4.4 種植
種植苗木后應進行澆水和支撐固定,在略大于種植穴直徑周圍構筑10 cm左右的灌水土堰,坡地種植可采取魚鱗穴。如果是肉質根系樹種應當少澆水,可對樹冠進行噴滴灌,宜在10點前或15點后進行;對于根系不發達的樹種宜多澆水。支撐可采用三角撐和十字架,也可以利用井字塔行架。
現代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必然導致某些綠化工程需要在特殊的時間段完工。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不得不研究提高苗木非正常季節成活率的方法。本文列舉的系列方法和措施均為施工經驗中總結與提煉而來,適用于現階段園林施工中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面對的困難。未來應進一步對反季節技術進行深入研究與創新,為獲得理想的應用效果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