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鵬舉
關鍵詞:農村教育;小學英語;教學問題;教學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學習英語也越來越重要,而根據相關研究證實,小學階段是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期,因此小學英語教育非常關鍵。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自2001年開始在農村地區實施小學英語教育,但由于我國農村學生數量大,英語教師數量較少,以及農村地區對英語教育不夠重視等緣故,我國農村地區英語教學水平遠落后于城市地區,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成為了提升農村教育水平的關鍵。
(一)英語教育觀念落后
農村地區信息相對閉塞,而英語教學在我國的起步時間較晚,大部分農村地區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加之英語課程對于升學考試影響不大,因而英語課程占小學課程比例較小,甚至出現英語課程上課時間被語文科目和數學科目擠占的現象,由于英語學習時間有限,農村小學生英語水平難以得到提升。
(二)英語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達不到要求
由于農村地區對于英語不重視,加之農村地區偏遠、薪資待遇較差,因此鮮少有英語專業人才愿意到農村教授小學英語,農村小學急缺高水平的英語教師,而為了彌補英語教師缺口,農村小學不得不讓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其他科目的老師教授英語。這些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英語理論和知識技能培訓,在英語發音和英語語法的講解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更不要提能夠根據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三)教學設備落后且使用率低
農村地區教育資金有限,大部分農村小學在面對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更愿意將資金投入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語文和數學科目的建設中去,因此,大部分農村小學缺乏多媒體等現代化英語教學設備。而部分較為發達的農村小學盡管配備了多媒體資源,但大部分教師仍舊習慣于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這導致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缺乏英語語言環境的建立,學生的英語水平難以獲得綜合性的提升。
(四)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不理想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習英語的目的自然也是為了應用英語進行交流,正是基于此,我國將“聽、說、讀、寫”作為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然而在農村教學實踐中,英語課程教學主要停留在讀和寫方面,忽略了對聽和說方面能力的培養,而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教師主導的填鴨式教學,主要內容是領讀單詞、分析講解課文和解答課后練習題,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學生缺少練習口語的時間,因而學生無法應用英語交流和對話,英語教學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
(一)提升對英語教育的重視
首先,政府教育部門需要提升對英語課程考核的重視程度,將英語考試納入到升學考試中去,同時在考核英語時,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筆試考核之外,還需要增加英語口語環節,提升英語教師及學生對口語的重視程度;其次,教師應該按照英語課程的要求,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最后,農村家長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改變“英語無用論”的思想。
(二)加強對農村英語教師隊伍的培養
加強對農村英語教師隊伍的培養主要可以通過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進行:首先,政府在培養農村免費師范定向生時,可以適當增加英語專業免費師范定向生的人數,通過這一方式增加農村英語教師的人數和質量;其次,免費師范定向生的培養周期較長,因此農村學校需要采用人才招聘的方式為學校引入適量的優秀英語教師人才,增強農村學校英語師資力量;最后,應該定期組織農村英語教師進行培訓,提升農村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完善英語教學基礎設施建設
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能夠改變過去填鴨式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豐富英語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聽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從而增強學生的聽力水平,使學生的口語發音更加標準,同時現代化多媒體設備還能夠播放英語對話視頻,使英語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因此多媒體設備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需要在農村學校加強對現代化多媒體等英語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并對英語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培訓,使英語教師能利用多媒體授課,增加農村多媒體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
(四)創新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
農村英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以黑板教學為主,以老師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增加在課堂中給學生進行英語口語發音的機會和時間,使學生能夠在練習英語口語的過程中,提升口語水平,使英語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交流功能,除了日常上課需要改變教學模式之外,在課后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英語演講、英語小話劇等形式豐富學生課后的英語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當前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有諸多的問題存在,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及家長全方位的配合,通過提升農村英語教學設備、提升農村英語教師水平以及家長對英語的重視程度等措施,逐步提升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使農村小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