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娟 錢長江 蘭世超
關鍵詞:創新能力;植物學實驗
《植物學實驗》是生物科學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在生命科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礎地位。植物學實驗以野生和栽培植物為對象,闡明植物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其系統發育進化的主要規律。通過研究性實驗和野外實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開展生物學研究工作的能力。目前,植物學實驗教學仍然以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為主,以灌輸理論知識和驗證植物學基本知識為主要目的,實驗教學“照方抓藥”,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植物學實驗也存在著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后的現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改革現有的實驗教育模式,以學生為本,從高級專業人才培養的高度重建實驗教學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主要是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開展的,比如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采用單元實驗教學、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性環節的教學,應用CAI課件等。本文將針對實驗教學中的突出問題,以教學經驗為立足點,從實驗整體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考核等方面入手,嘗試建立一套適用于生物專業本科生的實驗課程創新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最大功能。
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歸納,針對其不足我們將實驗內容整合三個模塊:一是植物界概況,各植物生活史,植物細胞、組織、器官形態結構、功能和生長發育過程。二是系統進化及自然分類基本理論,植物界各大類群主要特征。三是掌握植物制片、采集與識別、標本制作。每個模塊相對獨立,同時又存在相關聯系。通過模塊的學習和建設,創建“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本內容,以綜合能力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內容”的植物學實驗課程新體系,使學生初步掌握植物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及基本的實驗技術,培養獨立設計、獨立操作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植物學實驗更具綜合性、設計性、科學性和系統性。
目前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時間花在講解實驗原理和方法步驟上,學生依賴性強,主觀能動性差。為此,我們準備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積極開展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學習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和探究式教學法。使教學成為交互幫助和討論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引導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主動思考和發揮;讓學生做實驗準備工作,分析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在思維、學習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等多個方面感受個性化教育。
2.將線上教學手段應用到實驗教學。在傳統講授基礎上融入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課程資源,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術,了解實驗新技術,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實驗教學評價主要是依據學生的實驗報告對學生進行評價,不能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對教師的教學沒有評價,不利于教師的成長,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建立和完善雙向考評機制對教學的影響不容忽視。學生的評價內容可從單一的實驗報告評價改革為實驗操作過程評價、實驗報告評價、課程考核評價三部分;評價方法也由單一法轉向多元法,統籌評價每個項目。教師的考評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用學生評價,對實驗教師的講課水平、報告批改及責任心、對學生的態度等方面進行打分評價,二是同行評價,每個學期植物學教研組老師要互相聽課、評課,納入教師的考核機制。
■ 基金項目:貴州師范學院一流培育學科建設項目(2019YLPYXKB01);貴州師范學院一流大學建設項目,項目編號:貴師院發〔2018〕100號化學實驗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