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娥
關鍵詞:微生物肥料;農業生產;農業化肥
當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盡管對于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帶來了土壤板結、土壤質量下降以及土壤污染等諸多負面問題。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微生物肥料等綠色肥料的研究,以求在提升我國農業糧食產量的同時,避免給農業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一)提升糧食產量
相關研究表明,使用微生物配合化肥能夠將作物的產量提升10%~20%,將微生物肥料應用到不同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所起到的增產作用并不完全一致,應用在不同的地區所產生的效果也有差異。研究人員認為這主要是基于不同的農作物以及不同的地區土壤結構、土壤含水量以及氣候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將微生物單獨應用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并不能夠使農作物明顯增產,只有將微生物與其他化肥或者復合肥同時應用到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去才能夠產生增產的效果,這說明微生物只能夠作為在糧食增產中起到輔助作用。
(二)改善農作物的品質
相關研究表明,將微生物肥料應用到農產品的生產中,能夠改善和提升農產品的品質,一方面微生物肥料能夠提升農產品中營養成分的含量,例如將微生物肥料應用到馬鈴薯種植中,馬鈴薯的淀粉含量有了明顯的上升,同時粗蛋白質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微生物還能夠減少農產品中的有害成分含量,例如將微生物肥料應用到黃瓜種植中時,能夠有效降低黃瓜中硝酸鹽的含量。
(三)減輕農作物病蟲害
微生物肥料在減輕農作物的病蟲害方面也有著重要影響,相關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對于大田棉花枯萎病和茄子黃萎病均具有穩定的控制作用,增強農作物體內苯丙氨酸解氨酶、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具有防御性酶的活力,進而幫助農作物具有更強的抗病蟲害的能力,減少農作物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減少農作物農藥殘留。
(一)基礎研究比較落后
當前微生物肥料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微生物肥料的農田實驗上,鮮少有相關學者和專家對微生物的作用機制和作用的原理展開研究,限制更多微生物品種的研發和創新、豐富微生物肥料的種類、增強微生物肥料的效果。
(二)菌種純度不高,針對性不強
受微生物選育水平以及微生物篩選技術的限制,大部分微生物肥料研發企業難以生產出菌種純度高的微生物肥料,在微生物肥料在實驗過程中,地域針對性不強,適應性較差,甚至部分菌種純度較低的微生物肥料出現失效的情況。
(三)作用效果不穩定
微生物肥料除了受到其本身品質的影響外,還與土壤結構、氣候、土壤含水量、pH值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土壤上其效果和作用并不完全一致,當相關因素適應的情況下,微生物肥料各方面的作用表現才較為明顯,而當農田相關條件不適宜微生物生存的情況下,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微乎其微,這也是制約當前微生物肥料生產和發展的一大因素。
(一)加強對微生物肥料基礎理論研究
為了加強對微生物肥料基礎理論的研究,國家應該重視對相關研究項目的資金投入力度,通過加強研發資金投入力度,引導微生物肥料相關研究者重視對基礎理論的研究,對微生物、土壤及植物間的相互作用機理進行深度分析,促進我國微生物研發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加快研究成果的轉化
為了推進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研發和成果的轉化,除了需要相關研發人員的大力投入之外,還應該在微生物肥料研究領域促進微生物肥料企業和相關研究高校展開合作,企業研發團隊和高校研究人員展開深入合作,促進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水平提升。除此之外,校企合作還能夠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使得科研成果能夠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推廣微生物的使用
當前大多數農業從業者對于微生物肥料知之甚少,他們自然不會選擇微生物肥料,而是繼續沿用傳統的化肥進行農業生產,加強微生物肥料相關知識的普及,使農業從業者能夠逐步認識、接受并使用微生物肥料,促進微生物肥料在我國的普及。
(四)開發微生物肥料新品種
由于微生物肥料受到環境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微生物肥料在部分地區應用效果非常好,而在另一部分地區則收效甚微。為改變這一現狀,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環境情況進行微生物肥料品種研發,研制出適合當地環境的產品,豐富微生物肥料的品種,推動全國范圍內的農產品生產地區都能夠找到適宜本地環境的微生物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