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宏宇
保護和利用寄生性天敵,推廣白孢白菌防治越冬玉米螟,利用BT劑和水沖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1 g/667 m2),釋放赤眼蜂防治第二代玉米螟。赤眼蜂是全世界最重要和最廣為人知的有益昆蟲,并已在全世界范圍內被成功地用于接種性生物防治計劃。屬兼性的群居卵寄生蟲,可攻擊多種鱗翅目卵,達到保護玉米的目的。
播種前給種子施肥。用于地下害蟲和黑穗病的防治,可選用瑞升(0.4%)農藥處理過的種子。在玉米抽穗前8 d,噴施40%的福美600~900倍液或40%多菌靈WP 700~1 200倍液,減少二次侵染的概率。在預防蟲害的最后時期,玉米螟和三角蟬是兩種玉米生長中后期存在的數量最多的害蟲。過去用克百威顆粒處理玉米螟,然而克百威顆粒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學物質呋喃丹會對人和牲畜造成嚴重傷害,我們已經放棄使用這種有害的化學農藥。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在玉米苗期采用機械耕作、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等方法對田間進行除草,以減少病蟲害。其次,采用了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瀏陽霉素、苦參堿等特種殺螨劑和吡蟲啉類殺蟲劑。用量為6.2~9.5 g/667 m2,稀釋1 200~2 200倍。在玉米8~11葉期,對玉米地周圍實施農藥防護林,提前防治葉蟬和葉螨。可噴31%的阿里卡福奇、福果,或將上述化學物質溶解在180~295 g的水中,再與1.9~2.8 kg砂土混合沖心,每株約1.2 g撒施。最后,在13~15葉期在玉米全田施用上述殺螨殺蟲劑,用量為19~27 g/667 m2,稀釋1 200~2 200倍,以玉米葉片背面噴灑為主,防治進入田間的病蟲害和螨蟲。
在農業防治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輪作和深耕除茬這兩種方法有效減少雜草和病蟲的數量。同時,合理施用有機肥,固定配方施肥,科學種植,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提高玉米抗蟲害的能力。
對玉米秸稈殘茬進行處理。秸稈殘茬是玉米螟蟲發生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破碎、碾壓、浸漬和氨化處理等方法應在5月份有效實施,來消滅玉米螟越冬幼蟲,減少危害。
用殺蟲燈誘殺。主要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來吸引害蟲。利用高頻電子光和高壓電網誘捕害蟲,通過人工或化學處理將其消滅,從而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
播前封土用40%的乙草胺200 ml, 98%金都爾60~90 ml/667 m2。土壤封閉除草技術一直是玉米田除草的常用方法之一。在雜草未出土前一次性施用除草劑,可以有效控制玉米整個生育期的雜草危害。乙草胺在低溫下容易造成損壞,所以金都爾可以使用。噴施金都爾后,淺耙2~6 cm,土壤含水量應足夠,噴水量應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