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會導致日本“亡國”嗎?對此,富坂聰表示,書名里的“亡國”不是說日本徹底沒了,而是說日本要“吃大虧”,經濟將受到致命一擊。所以,日中之間還是應該加強交流,消除相互間的誤會,實現雙贏。
“離開中國,日本恐將無法生存”“‘脫離中國無法成就日本的繁榮”……在日本右傾化和親美趨勢愈發明顯的背景下,日本拓殖大學海外事務研究所教授富坂聰在新書《“反中”亡國論》中表達的觀點引發了廣泛議論。外媒評論認為,日本“反中”情緒高漲,有必要從一個全新視角重新思考日中關系。
日中兩國關系開始滑向一種消極狀態
富坂聰表示,外交中最大的問題在于國民之間的感情碰撞,日中兩國國民感情一旦陷入相互碰撞的狀態,對日本和中國來說都是損失。現在,日中之間已出現這種碰撞的苗頭,說明兩國關系開始滑向一種消極狀態。為了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他才出版了《“反中”亡國論》一書。
富坂聰指出,日本往往傾向于從正誤、感情等層面判斷國際問題,這很容易掉進巨大的陷阱里,日本外交也曾因此失敗過。實際上,國際關系變化需要冷靜判斷,而這對習慣于“非黑即白”的日本人來說很難。
富坂聰進一步解釋,中美等國相對來說習慣于辯論,也習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即便不能接受對方的觀點,也能了解對方的想法。但日本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告訴學生:“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他經常對學生說,在社會上,很多問題立場不同,答案也不同。但日本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很難修正。
“反中”會讓日本“吃大虧”
富坂聰認為,世界的發展引擎在亞洲,但這個紅利期是有限的,如果不趁這段時間獲取利益的話,接下來的發展引擎有可能轉移到世界其他地區。可以看到,許多國家正紛紛加入亞洲的利益爭奪戰中,這讓情況變得日益復雜。日本和中國作為兩個亞洲強國,“互相傷害”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應管控“引發紛爭的種子”,不要錯過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日本來說,在這段紅利期內獲取最大的經濟發展是當務之急,這甚至關乎日本的未來。
如果說日本此前還試圖在中美之間謀求平衡的話,其近來表現則給外界以過于“親美”的感覺。富坂聰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因為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日本之前的曖昧立場已經行不通了。在面對這種壓力時,日本如何作出選擇尤為重要。對于美方聲稱的所謂“強制勞動”“種族滅絕”等問題,日本應該謹慎對待。現在看來,中美關系可能處于長期對立的關系,但也不排除兩國關系因某種契機回暖。可日中關系一旦破壞了,不可能迅速恢復。所以,在對華政策上感情用事,對日本來說非常危險。
談到日本國內的“脫中國論”時,富坂聰表示,雖然有人大肆渲染“脫中國論”,但考慮到實際情況,認為可行的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這種論調在日本不是主流。
“反中”會導致日本“亡國”嗎?對此,富坂聰表示,書名里的“亡國”不是說日本徹底沒了,而是說日本要“吃大虧”,經濟將受到致命一擊。隨著日中雙方誤解不斷累積,才形成了今天這種局面。所以,日中之間還是應該加強交流,消除相互間的誤會,充分利用亞洲的發展機遇期,實現雙贏。
“日本沒有真正理解臺灣問題的重要性”
日本此前在臺灣問題上的表現相對克制,但近期,日本政客頻頻就臺灣問題發表不當言論,這是否表明日本對臺立場發生了變化?
富坂聰表示,日本政客近期關于臺灣的發言,可能是他們認為這樣做有利于其自身的政治利益。可以明確的是,在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上,日本明顯想要把美國牽扯進來。因為美國此前的表態比較曖昧,日本想要確認美國的態度。但是在臺灣問題上,他不認為日本想要積極參與其中。日本無非想利用臺灣,將其作為某種要素,為日本在海洋問題上謀求更有利的局面。
富坂聰還指出,日本沒有真正理解臺灣問題的重要性。1972年的《日中聯合聲明》中明確了一個中國原則,但日本人對此知之甚少。
一些日本外交問題專家曾在電視上宣傳中國的主張,但遺憾的是,這些聲音始終不能成為主流聲音。日本民眾對中國缺乏興趣,即便有人愿意花時間向他們解釋中國的主張,他們也未必愿意去了解。所以,盡管在日本強調了中國的對臺主張,日本民眾還是很難理解中國為什么在臺灣問題上如此敏感,這與日本人無法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有關。因此,想要日本人正確認識臺灣問題,還需要思考其他方式。也正因如此,富坂聰在《“反中”亡國論》一書中介紹了很多對中國的認識,希望可以幫助日本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