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唯金牌論”早已不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奮力拼搏才是奧運會真正的底色。我們在欣賞奧運健兒“更高、更快、更強”的精彩表現時,理當彰顯出“更團結”的中國范兒。
截至本刊發稿,在東京奧運會金牌榜上,中國代表團34枚金牌位列榜首。然而,在奧運會期間,一些網民卻以“成王敗寇”的標準看待賽事的輸贏,甚至對比賽失利的運動員進行詆毀、侮辱,這無疑有傷文明、有悖理性。當下,我們該怎樣理解奧運精神。
比賽失利后陷入輿論漩渦
東京奧運會開幕后的第二天,一些中國運動員便因比賽失利遭到了一些網友攻擊。
7月24日,王璐瑤在無緣女子射擊10米氣步槍決賽后,在社交平臺微博上發了自拍照并道歉自嘲:“各位抱歉,很遺憾,我承認我慫了,3年后再見吧?!敝?,她遭到了長達數小時的網絡暴力。有人質疑其不該“慫”;有人認為她發自拍照是想“紅”;有人甚至諷刺她:“3年后還有你的位置嗎?”網絡暴力讓王璐瑤深感無奈,只能刪除了這條微博。
7月25日,在男子公路自行車大組賽中,唯一參賽的中國選手——21歲小將王瑞東在距離終點還剩下100公里時退賽了。消息傳出后,很多人認為王瑞東毫無體育精神。實際上,據公路車賽賽事規定,運動員在判罰點位上如果落后領先的運動員超過12分鐘,就會被裁判強制要求退賽,這與運動員的意志力沒有關系。
7月27日,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中兩次均以0∶3不敵對手。隊員王夢潔因在賽事上表現不佳,成了被攻擊的靶子。各種諷刺的言論從四面八方襲來,導致王夢潔不得不關掉了微博的評論區。
“唯金牌論”不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國際舞臺上的競技體育賽事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無疑具有喚起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凝聚精神與心氣的力量。但隨著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唯金牌論”早已不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奮力拼搏才是奧運會真正的底色。
無論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新人,還是經驗豐富的老選手,他們的理念都是一樣的:奧運精神比獎牌更有價值。
比如7月24日,第四次征戰奧運會的中國跆拳道選手吳靜鈺在復活賽中不敵對手,遺憾地結束了她的奧運之旅。
第二天,吳靜鈺發了一條微博:“我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的比賽結束了,雖然遺憾沒有站上最高領獎臺,但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努力去做一件事,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條微博發出后,人們紛紛在評論區發出祝福。央視著名體育評論員于嘉在評論里鼓勵道:“特別棒!偉大的運動家!加油,未來更加精彩!”
8月2日下午,中國女排以3∶0完勝阿根廷隊。由于已經提前無緣小組出線,中國女排也自此結束了本屆東京奧運會的征程。在比賽結束的那一刻,主帥郎平謝幕。從2013至2021年,郎平率隊拿下了2015年世界杯冠軍、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2019年世界杯冠軍,在前輩們輝煌戰績的基礎上,達成了中國女排歷史上世界大賽“十冠王”的傳奇。
賽后,郎平與淚流滿面的隊員們一一擁抱。她說:“我覺得可能留一點兒遺憾更好吧,我們的年輕人可以更有夢想去追求下一個目標?!?/p>
人們為什么鐘情競技體育?說到底,是因為它展現了“不服輸”的勁頭:不愿輸給對手,更不愿輸給自己,總希望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能實現自我提升和突破,都值得贊賞,這就是體育的魅力。在觀賽的心態上告別“唯金牌論”,恰恰說明中國體育正走向強大。
彰顯出“更團結”的中國范兒
在本次東京奧運會開幕前,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在7月20日表決通過,同意在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之后再加入“更團結”。這是自1894年“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建議設立奧林匹克格言后的第一次更新。
國際奧委會介紹,100多年后的這次更新,是為了完善國際奧委會的目標,即圍繞體育的價值觀,通過體育來鼓勵全球更加團結。
現代奧運會的初衷,本身就是為了交流與團結?!秺W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強調對文化差異的容忍和理解,主張人人平等。正如已故的美國著名黑人田徑運動員杰西·歐文斯所說:“在體育運動中,人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比賽,還有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p>
“更快、更高、更強”帶有競技精神的光譜,更多的屬于不畏挑戰的強者,“更團結”則充滿人間煙火氣,可以屬于所有人。這讓奧林匹克精神離普通人更近,更容易在普通人中得到理解與弘揚。我們在欣賞奧運健兒“更高、更快、更強”的精彩表現時,理當彰顯出“更團結”的中國范兒。不妨把這股熱情延續到生活中,若能借奧運的契機帶動全民健身,豈不比單純摘金奪銀更有意義?
(《楚天都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