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軍一直認為,西藏屬于邊疆地區,反腐敗工作的力度、深度、速度不可能與全國一樣。何況他長期主政一方,政績顯赫,是“有功之臣”。他甚至利用退休打掩護瘋狂斂財,最后一次收錢距離他被查僅3個多月。
今年1月,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對西藏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副局長趙世軍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3月19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人民檢察院以趙世軍犯受賄罪向日喀則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以前也看違紀違法黨員干部的案件材料,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其中一員?!壁w世軍悔恨不已地說。
思想滑坡還不知反思
1977年12月起,趙世軍連續17年供職于西藏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當時,趙世軍常被同事們稱為“鐵人”。盡管物質匱乏,但趙世軍的精神卻很富足。
趙世軍的付出也得到了組織的認可,他從一名普通職工升任公司經理。然而,走上領導崗位后的趙世軍思想開始滑坡。他的應酬多了起來,開始進行利益勾兌。
趙世軍不僅對這種歪風邪氣沒有任何反思,甚至還經常高談闊論:“它是社會發展中的一種規律,我們只能認識它、利用它,而無法改變它。”
長期燈紅酒綠的生活,讓趙世軍結識了很多所謂的“好友”,陳某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底,陳某找到時任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委副書記、廳長的趙世軍,請他為其公司合伙人楊某某、任某某安排工程項目,并承諾贈送公司30%的干股。
其實,早在2009年,趙世軍就應陳某請求,向西藏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袁某打招呼,要求給任某某安排勞務分包項目。事情雖然沒有辦成,但袁某為向趙世軍“交差”,直接給任某某撥款了600萬元。在趙世軍看來,陳某這次是來報恩的。
思想的滑坡必然導致行動的偏差。趙世軍在吃喝等作風問題上疏于防范甚至自我放縱,一步步突破底線,直至全線失守。
面對“圍獵”放縱貪欲滋長
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和“圍獵”,趙世軍最終敗下陣來。從其腐化墮落的軌跡來看,固然有一開始沒看透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來的不想看透、不愿看透。
從拉薩水泥廠黨委書記、廠長到西藏高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再到西藏自治區工商局黨委書記,趙世軍一直認為,只要把發展、穩定兩件大事抓好,便能向組織交出滿意的“答卷”。他完全忘了對黨紀國法的敬畏,忘了對“糖衣炮彈”的防范。
當趙世軍另一個“好友”余某某請他為中鐵二局某分公司負責人匡某某安排公路工程項目,并以為其修建別墅作為回報時,他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此時,趙世軍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被腐蝕了,反而覺得匡某某等人獲取的利益這么多,自己應該被感謝。于是,他主動開口讓匡某某為他購買一輛價值89萬元的汽車,為其子做生意提供200萬元資金支持,之后又收受匡某某285萬元現金。
據審查調查人員介紹,趙世軍利用職務之便,幫助匡某某、陳某等人在西藏各地市承攬道路建設、勞務分包和勘察設計等項目,2011至2020年4月,收受上述人員房產、車輛等折合人民幣共計3904萬余元。2010至2019年,趙世軍還多次收受匡某某、陳某等人所贈的相機、象牙工藝制品等。
2015年1月,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委原書記洛松次仁被查處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趙世軍和洛松次仁曾在交通廳搭過班子,身邊人被查本應受到警醒,但趙世軍卻想著自己仕途快“到站”了,趁有權要多撈點兒,便一次又一次伸出貪腐之手。
退休后仍肆無忌憚
沒有誰是天生的腐敗分子,趙世軍也曾有理想、有作為。
據當地人回憶,20世紀80年代末,國有競爭性企業步履維艱,年僅30歲就當上西藏自治區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經理的趙世軍,不得不挑起公司數百名職工“吃飯”的重擔。
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數年內,公司一躍成為本地行業領域的“翹楚”。他也因此名聲大噪,先后被組織提拔為西藏自治區建設廳建管處副處長、處長。不久后,當拉薩水泥廠面臨經營困難時,趙世軍再次臨危受命,擔任該廠黨委書記、廠長。他不負組織重托,不到3年,該廠的產能、效益等都提高數倍。因成績出色,2004年9月,趙世軍被提拔為西藏自治區交通廳黨委副書記、廳長。
為深入了解全區交通狀況,趙世軍每年在崎嶇山路上奔行10萬余公里,有4個多月在車里度過,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此后,趙世軍再一次被重用,到林芝地區任地委書記。
然而,隨著“光環”越來越多,特權思想也逐漸在趙世軍心中扎下了“根”,這也成為滋生他腐敗墮落的“溫床”。
趙世軍一直認為,西藏屬于邊疆地區,反腐敗工作的力度、深度、速度不可能與全國一樣。他說:“守邊疆坐著都是奉獻,何況我長期主政一方,政績顯赫,是‘有功之臣。和付出相比,我得到的完全是‘九牛一毛?!?/p>
2019年以來,在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數個領導干部相繼被查的情況下,趙世軍依然沒有自省,總覺得組織不會動他。
“我們查辦的絕大部分腐敗分子,都是在位時大撈特撈、退休后瞬間收手,只有趙世軍是一個例外。他利用退休‘打掩護,收錢收禮更加肆無忌憚?!睂彶檎{查人員說,“趙世軍最后一次收錢收禮時,已退休1年半,距離被查僅3個多月。他如此喪心病狂,一方面是因為他始終對反腐敗斗爭形勢存在極大誤判,認為退休就意味著進了“保險箱”;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把所收財物視為對其多年付出的補償,把行賄之舉視為‘重情義,知恩感恩。”
2020年7月,趙世軍得知自己可能被組織調查后,立馬聯系了陳某,要求其回老家躲藏,以對抗組織審查調查。然而,曾擔任林芝地委書記的趙世軍也審批過不少違紀違法干部的案件,他明白這些伎倆其實于事無補。反復權衡后,趙世軍決定投案。然而,就在準備去投案的前一天,他被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宣布審查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不知中了什么邪,怎么就算不清這筆賬!”留置期間,趙世軍終于大徹大悟,反腐敗沒有特區也沒有例外。無論是誰,只要涉嫌貪腐,無論躲到哪里,無論在職還是退休,無論職位多高、貢獻多大,都難逃紀法懲處。(《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