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深圳市住建局官網上線了“二手房交易系統”,不過上線幾小時后就下架了。該系統的“閃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的“自助賣房”再次掀起關于是否“取消中介”的熱議。二手房交易過程中,是否必須有中介存在?
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現行法律并沒有規定二手房交易必須聘請中介,如果買賣雙方自行達成合意,其所締結的房屋買賣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在房屋交易中是否接受中介服務,取決于當事人的自主選擇。
在生活中,許多房屋交易的當事人之所以選擇聘請中介,一方面是因為在房源信息繁多的自由市場中,中介能基于其所掌握的房源信息幫助匹配買賣雙方;另一方面,如果買賣雙方之間是陌生的,中介作為中間人,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為買賣雙方背書。此外,中介可以受當事人委托,在房屋交易過程中協助當事人辦理很多手續性的事務。中介具有房地產領域的專業性,可以為當事人在交易過程中提供有關房產、交易等事項的專業建議。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房屋買賣涉及很多細節,只在交易系統進行交易容易引發糾紛,短期內中介很難被取代。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購房壓力本來就比較大,還要支付中介費,無疑是“難上加難”。人們有一種觀念,認為不少中介是騙子,取消中介就可以節約中介費。但其實中介需要整合房源、對買賣雙方的信息進行匹配,實際上發揮了加快簽約流程的作用,也能規避流程中可能的風險。
(《法治日報》20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