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儉學的經歷,給了他們遠大的目光、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讓他們脫穎而出,成為革命的引領者。他們深刻意識到,要想拯救國家和民族,只有實行社會主義,這種思想在日后中國的革命、發展、改革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20年,從法國寄往中國的信中,有人寫道:“我認為,要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而回信者說:“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寫信者是正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蔡和森,回信者是毛澤東。
另一名留法青年在《伍的誓詞》中說:“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并且很堅決地要為它宣傳、奔走。”他,就是周恩來。
還有人這樣回憶:“我在法國呆了5年多,其中在工廠勞動了4年……這樣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就是鄧小平。
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蔡和森……百年前,他們選擇走上一條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道路。
“南陳北李”的留日往事
長期關注中國的日本記者中島惠表示,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的兩位重要人物——陳獨秀和李大釗,都曾就讀于早稻田大學,與日本淵源頗深。
以李大釗為例,中島惠說:“當時,李大釗深受安部磯雄(日本社會主義運動創建者之一)、河上肇(日本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先驅者)等人的影響,到處尋找他們的日文原著來讀。他回到中國后,寫了很多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中島惠介紹,陳獨秀、李大釗等留學生在日本學習了各種知識,并帶回中國。比如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革命等。對此,當時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其中,毛澤東、魯迅、梁啟超屬于贊成派。之后,這些詞匯成為大家經常用的詞匯。
不僅如此,中島惠還注意到,除了“南陳北李”,在20世紀初期,還有大量中國學生赴日留學。例如,同樣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董必武畢業于日本大學;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廖承志,出生于東京,并曾在早稻田大學就讀;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者之一李漢俊曾在東京帝國大學(現為東京大學)留學。“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的50多人中,有18人有過留學日本的經歷。”
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所說:“歷史不會忘記,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具有留學經歷的先進知識分子,同毛澤東同志等革命青年一道,大力宣傳并積極促進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面貌為之一新。”
赴法勤工儉學,成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五四運動前后,為了尋找救國圖強、改造社會的知識和真理,大批中國青年投入到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梳理史料發現,1919至1920年,赴法學生累計約1600人。
由于經費不足,許多中國留學生需要一邊讀書,一邊做工。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一大批勤工儉學的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弊病有了深入了解。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他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
其中,蔡和森是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中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先行者。他在法國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對于如何改造中國和世界,在當時的留學生中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是信奉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主張溫和的革命;另一種是主張激烈的革命,建立共產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后者的代表人物就是蔡和森,他也是黨內較早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人。
1920年初,向警予進入法國蒙達尼女子公學學習。在這里,她閱讀了馬克思主義著作,受到法國工人階級的影響,進一步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
之后,向警予和周恩來、李立三等人在法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她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
1921年,由于形勢變化,勤工儉學的中國留學生們開始奮起爭取自身權益和維護祖國利益。他們首先在2月發起向北洋政府要“生存權、求學權”的求學運動,隨后又在6月開展了反對當時北洋政府出賣國家利益向法國借款的斗爭。9月,他們又參加了占領里昂中法大學的斗爭。
法國當局拘捕了蔡和森、趙世炎等人。被關押期間,他們從未放棄抗爭。之后,他們被遣送回國。現任法中友協聯合會主席阿蘭·拉巴說:“中國留學生們在這次運動中得到了鍛煉,其中一些人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成為革命的引領者
同一時期,在德國的哥廷根大學、比利時的沙洛瓦勞動大學……也活躍著一批懷抱留學報國夢想的中國青年。
在哥廷根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以下簡稱學聯)的網頁上,至今還可以看到朱德留學情況的簡介。“他(朱德)是學聯的第二任主席。他向哥廷根民眾介紹中國,努力讓德國人理解和支持中國革命。”現任學聯主席王佳雯說,朱德的故事一直激勵著留學生們。
1922年,聶榮臻在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就讀。在校期間,他在圖書館里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ABC》等著作,尋找改造中國的途徑和方法。1922年8月,他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從此走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道路。
1923年2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在巴黎召開臨時代表會議,正式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周恩來被選為總支部書記。在旅歐總支部下,分設旅法、旅德和旅比3個支部。此后,周恩來一直是旅歐組織的主要領導人。相關的黨團活動,是中國共產黨初期建黨建團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勤工儉學運動,許多青年學子發現,要想拯救國家和民族,只有實行社會主義,這種思想在日后中國的革命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勤工儉學經歷給了他們遠大的目光、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正是這三個常人難以具備的特質,讓他們脫穎而出,成為革命的引領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端木美說。? ?(《北京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