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宿州一起騎行平衡車摔傷后死亡的案件,再次引發網友討論。2017年6月6日,鄧某利在網上購買了一款智能電動平衡車。幾天后,鄧某利駕駛該平衡車上路時,突然摔倒受重傷,平衡車毀壞,于2017年6月16日不治身亡。事發后,鄧某利家人將平衡車生產商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損失213萬余元。
鄧某利家屬認為,生產商提供的電動平衡車是有缺陷的產品,鄧某利的死亡是由該廠家提供的缺陷產品所致。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相關規定,平衡車禁止在道路上行駛,可見平衡車上路行駛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危險性。鄧某利在收到貨物進行組裝后僅在屋內試駕,次日就駕駛該平衡車上路行駛,其自身有很大的過錯。
由于客觀原因,鑒定機構終止了對涉案平衡車的鑒定。根據現有證據,證明不了涉案平衡車在產品質量上存在缺陷,證明不了鄧某利從車上摔下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產品存在缺陷造成的,更證明不了鄧某利的死亡后果與產品質量存在直接唯一的因果關系。但根據常理判斷,駕駛者在失去平衡的瞬間極易從平衡車上摔下去。令駕駛者失去平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平衡車質量原因,有可能是駕駛者平衡操作不當和自身身體狀況的原因,也極有可能是涉案道路的路況原因。自平衡車上市以來,駕駛者因各種原因摔傷的事件也屢見不鮮。綜合本案的具體情況,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存在,故一審法院認定生產商和駕駛者都有一定的過錯。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生產商和被害者各自承擔50%的責任,生產商賠償被害者家人57萬余元。
不少網友認為,平衡車上路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74條規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這就意味著,既不屬于機動車,也不屬于非機動車,不具有交通工具性質的電動平衡車只能在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橫道等道路以外的應用場景使用。
(《法治日報》20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