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殊兒童是否應該進入普通學校就讀,始終爭議不斷。這些有不同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包括聽力障礙、視力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癥譜系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等情況。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概況的數據,我國有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萬人,其中,附設特教班在校生3845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0.48%;隨班就讀在校生39.05萬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49.15%。這意味著,我國有將近一半的特殊兒童就讀于普通學校,該模式被稱為“隨班就讀”。長期以來,“隨班就讀”主要針對低視力、輕度智力障礙、(輕度)自閉癥等有特殊需要,能夠在普通學校學習的兒童。許多有綜合障礙的特殊兒童仍被普通學校排除在外,在就學階段面臨諸多難題。
普通學校缺乏針對特殊兒童教育的師資、教程和其他資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家長之間問題層出不窮,甚至不時有“家長聯名抵制,要求自閉癥、多動癥兒童退學”的新聞出現。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國務院修訂通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政策法規,對加強隨班就讀、推進融合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之一,即全面推進融合教育,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普通學校資源教室建設。從國家到地方,近些年都將“推廣融合教育,保障殘疾人進入普通幼兒園、學校接受教育”納入了重要民生工程。然而,囿于工作機制建設、師資水平等方面因素,大部分普通學校難以滿足特殊兒童的“隨班就讀”需求,導致“隨班就讀”逐漸演變為“隨班就座”“隨班混讀”。如何讓“隨班就讀”不止步于“隨班就座”,是這些孩子留給教育的叩問。
每個特殊的孩子都像特別的星星,只要用心就能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本期聚焦,我們關注“融合教育”,期望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力量,讓特殊兒童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顆小星星能順暢融入學校、家庭、社會廣袤的天空,綻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