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書婕
小班開學第一天,一個白凈秀氣的小女孩拿著小花枕頭來到了教室。她叫菡菡。奶奶告訴老師,開學前兩個月,家人想讓菡菡擺脫枕頭,但努力了好久還是沒有讓她“戒掉”。菡菡早上哭著鬧著要拿枕頭,奶奶只好讓她帶到幼兒園來。只要小花枕頭在,菡菡來園時僅會哭鬧一陣,很快歸于平靜。
接下來的時間,無論參加戶外活動、做游戲還是洗手,小花枕頭從沒有離開過她,大家都叫她“枕頭妹妹”。跟她說話時,她會拿枕頭蒙住臉,有時把枕頭放在鼻子前聞一聞。一開始,我嘗試跟她商量:“菡菡,要洗手了,小花枕頭我先幫你拿一下,等你洗完手,我再還給你好嗎?”換來的只是她把枕頭抓得更緊,于是每次洗手時,她會把枕頭夾在兩腿之間完成。當她如廁時,小花枕頭被她用脖子夾得緊緊的;當她吃飯時,小花枕頭放在她的腿上……
為了幫助菡菡,我會在生活中時常關注她,有意增加與她的互動。菡菡和我稍微熟悉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我再一次問:“菡菡,老師幫你照顧一下小花枕頭,好嗎?”她猶猶豫豫地把枕頭遞給了我,我頓時感到努力終于有了回報。有時我會跟她說:“小花枕頭香香的,給我聞一聞好嗎?”她會把枕頭湊過來給我聞。“哇,真的好香呀!”聽我這樣說,她開心地笑起來。慢慢地,她愿意把小花枕頭讓我拿一會兒。在幾次戶外運動時,我試圖讓菡菡把小花枕頭放到教室再去活動,可枕頭剛被放下,她就哭了起來,嘴里喊著:“外婆、外婆,我的小花枕頭……”怎么勸都不行。
一個月之后,菡菡照常拿著小花枕頭來幼兒園,帶著小花枕頭參加戶外活動,想要小便就讓生活老師幫忙照看。我心想,機會來了。我悄悄地把小花枕頭藏了起來……當她回來到處找枕頭時,我假裝幫著她一起找,結果沒有找到。我對她說:“菡菡,小花枕頭大概需要休息,我們不吵醒它好嗎?”這天,小花枕頭開始慢慢離開了菡菡的視線。雖然菡菡多次提起小花枕頭,但是沒有找到也就妥協了。“小花枕頭,你在哪里呢?”“小花枕頭應該躲到哪個角落睡覺去了,不要擔心,等會兒我再幫你找找看。”菡菡點了點頭。我特意和菡菡媽媽約定,把家中的小花枕頭都藏起來,遠離孩子的視線。當孩子問起小花枕頭時,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善意的謊言哄一哄孩子。
之后,小花枕頭不再是菡菡不離身的“保鏢”了。她的小書包里放了一個小玩具,平時,玩具乖乖地在菡菡的書包里休息,偶爾她會拿出來玩一會兒。
菡菡對小花枕頭特別依戀,就連家人都無法改變,如果強制取走,只會對她造成更大的傷害。小花枕頭給菡菡帶來一種安全感、寄托感,可是如果小花枕頭始終不離開菡菡的話,游戲中菡菡抱著枕頭時,就無法與同伴交流,也沒有辦法加入游戲,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從菡菡的個性、行為來看,她的依戀是因為對周圍環境存在懷疑態度,平時比較內向。這種不自信、膽怯、缺乏安全感正是影響她與同伴交往的因素,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我們要創造溫馨的環境、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使菡菡通過不斷熟悉環境而放下戒備。一句善意的謊言讓菡菡接受小花枕頭不在身邊的事實,慢慢放下了枕頭。一個微笑、一個拉手、一個擁抱,讓菡菡建立起對老師、同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才能讓菡菡更好地融入集體,交到朋友。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江橋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