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敏
幼兒園談話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學習的語言教育活動,旨在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學會傾聽,習得與別人交流的方式與規則,并能圍繞話題展開談話,培養幼兒交往能力。山西省忻州市幼兒園在開展談話活動時,發現幼兒存在以下現象:一是不想說,參與少,不能做到暢所欲言;二是不會說,總在重復他人的話題,導致談話內容枯燥,很難拓展;三是沒發展,談話不能圍繞主題展開,效果不明顯。為了讓活動發揮應有作用,園所進行了探索。
首先,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營造愉悅的談話環境。教師要與幼兒平等交流。教師尊重幼兒,積極主動地與幼兒交流,談話過程中注視著幼兒,充當可信任的傾聽者和交流者,讓幼兒有親近感和安全感。
教師要真誠傾聽,幫助幼兒增強表達勇氣。教師將自己視作幼兒的同伴,通過目光、微笑等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在認真地傾聽他們的想法,使他們暢所欲言。
教師要及時回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的語言能力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教師應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的環境,讓幼兒感受到關愛和尊重。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體會到表達的樂趣,提高表達積極性,開闊表達思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教師要以肯定和贊賞增強他們表達的自信和勇氣。
其次,運用多種形式深挖談話價值。教師以平行談話的方式為幼兒做示范。要營造民主、愉悅的氛圍,參與幼兒的思考和討論,與幼兒分享談話的樂趣。
教師要提供適宜輔助材料,拓展幼兒思維。輔助材料將推動幼兒思考、喚起他們已有的經驗,引發討論、拓展和分享。教師要提前準備并提供課件、視頻、圖片、書籍、幼兒作品等。
教師要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針對幼兒不能安靜傾聽他人談話的現象,教師設置了談話規則和提醒幼兒安靜傾聽的手勢。就幼兒不守規則的問題,教師開展了“規則好不好”活動,讓幼兒先圍繞規則的話題展開討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再讓幼兒體驗沒有規則的活動。通過實驗讓幼兒明白規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和交流。
教師要以多種形式提問,引導深入談話。教師要把握談話方向并引導活動深入開展,當幼兒對話題談得不夠深入時,可以追問式提問延續話題;當幼兒對話題無話可談時,可選擇填空式提問,給出已知條件,留出空白讓幼兒補充;當幼兒對話題的思考還未來得及表達時,可選擇等待式提問,不急于給出答案;教師還可以用自身或小朋友舉例引出話題,用榜樣式提問使談話更深入。
教師要通過提煉、總結提升活動效果。及時總結或對談話內容進行補充,能幫助幼兒提高表述精確度,使他們的語言更完整。活動結束時,教師要提煉重點進行總結,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實踐。
最后,掌握智慧語言,提升專業素質。教師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語言素養,保證談話活動的實效性,還應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做到語言表達準確有效、嚴謹有序、富有美感和藝術性。
教師要掌握互動的科學策略,捕捉幼兒在談話中的關鍵信息并給予智慧、有效地回應,掌握談話技巧、提升提問水平。一方面,教師需要提高專業認知,了解幼兒發展規律,掌握并分析幼兒發展狀況,在活動中有目的地展開談話主題、把握談話重點;另一方面,教師要掌握通識性知識,以豐富的知識經驗支持幼兒。
談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不斷提升自我、掌握談話策略,才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所收獲。
(作者單位:山西省忻州市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