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
現階段,幼兒園不同層次和發展水平的教師,在接受觀點和吸納理念的程度、速度、準度都各有不同,園本研修中呈現出教師日益增長的專業發展需求與固有園本研修學習模式之間的矛盾。重新審視園本研修的價值與意義,北京明天幼稚集團發現園本研修最好的方式是“思與辨”的碰撞。在贏了與贏得之間提升思辨,也是園本教研的探索與發現的歷程。
職業追求,專業提升——為什么(Why)。面對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作為保教管理者,我們首先要借助科學的學習方法,將學習之力轉化為引導之力,在園本研修中引導教師提升學習能力。我們嘗試“新老結合”“深入現場”“調研走訪”“班級互動”“年級分享”等多種形式調動教師參與研修的積極性,并利用人力資源優勢,以打破班級界限、年級界限的方式推動全員聯動,提升團隊學習力和核心競爭力。
我們對開展過的綜合主題活動進行分析,透過案例發現綜合主題活動的教育價值與內涵;找到班級教師進行調研走訪,了解教師們對開展綜合主題活動的需求與發展困惑;收集與深度學習相關的書籍、文獻等資料,認真分析,審視綜合主題活動與深度學習的契合點。通過分析、發現、研討、座談等方式,我們科學分析幼兒深度學習與主動學習的方式,制定了以“在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走向深度學習”為主題的園本研修。
真實問題,準確把脈——什么(What)。選定園本研修主題是推進園本研修的第一步。如何扎實進行研究,讓教師在園本研修有所得,是我們具體實施的方向與目標。
基于對園所教師和保教現狀的分析,我們將園本研修活動的重點落在“在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走向深度學習”,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同時在實施過程中為教師專業化成長鋪路搭橋,為教師向內涵式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
在園本研修中,我們引導教師通過理解深度學習的內涵,為幼兒高階思維發展提供支架。在調動幼兒原有經驗時,通過探索、發現、表達、嘗試等,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誠懇改變,坦然接納——怎樣(How)。在開展園本研修活動中,我們更加關注從方法到實踐的對接、教師思想的碰撞與主題實踐的研究。在觀察幼兒深度學習的同時,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經歷深度學習的過程呢?從“思”的扭轉到“辨”的形成,我們經歷一次次的嘗試、磨合、碰撞與統一。
其一,改革教研方式。
改變教研環境,讓教師同頻共振。我們建立以“走進深度學習”為主題的“學習場”,營造有益于潛心學習的環境,讓學習真實發生;以集體討論形成“共創原則”,達成學習的共識;以教師們研磨場景形成視覺沖擊(照片墻),彰顯聆聽每一個發言、尊重每一種聲音的態度;以教育家語錄作為桌簽,形成潛移默化的正向思維。學習場使學的氛圍彌散在整個空間,使教師同頻共振、共同提升。
改變教研切入點,讓教師充滿自信。改變教研形式,以教育行為和幼兒活動中的問題為切入點,尋找背后原因,調整教研模式。嘗試以發現幼兒深度學習行為為切入點、找尋教師有效支持的策略,激發教育智慧。教研策略的改變,激發了教師的主動性。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獲得專業成長,收獲專業自信。
改變教研結構,讓學習深度發生。教研切入點的轉變,帶來了學習結構的變化。每一次活動都以“回顧梳理—深度學習—關鍵提升”三個層次進行,螺旋式上升,不斷提高。第一環節:回顧——學習中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每次都以上一次活動“經歷了什么”“收獲了什么”來喚醒記憶,使教師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第二環節:深度學習——從共讀文章、案例分享、交流研討等方面,尋找日常教學活動中深度學習的關鍵點,使教師開展主題活動的思路更加清晰。第三環節:老師小課堂——針對上一次學習與分享中的困惑進行專業解讀。例如,教師對“高階思維”一詞產生疑問,我們可以深入淺出地讓教師明確“深度學習和淺層學習”“高階思維和低階思維”的區別是什么。
改變教研角色,提升教師主體意識。使命感與責任心使保教管理者始終站在引領者的位置,逐漸形成了另一種教與學的關系。在研磨過程中,從“贏了老師”到“贏得老師”,這既是平等關系的角色轉換,又是管理者觀念的提升,使我園無論是在教師的教研還是在班級教學中,都呈現出積極的雙主體現象。
其二,借力發展、深度學習。
在探索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由理論學習到實踐研究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全園教師分享、討論、匯總的結果。最有效的方式是同伴間的相互交流,在運用“ORID”焦點討論法與行動學習中,讓教師們感受到被尊重、被認可,由觀望到主動走上前,由等待到主動發言,由聽別人意見到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學習實踐中,運用問題開展深入研討與交流,且問題具有針對性,是推動園本研修深入開展的動力之一。我們在不斷地學習與運用中大膽改革,在深入推進園本研修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在集團“求真、立美、至善”的教育理念引領下,我們在開展真教育、進行真活動中不斷提升園本研修的水平,同時在落實真活動、發現真問題中不斷探索,梳理科學的研究作風,在提升幼兒學習品質中凸顯園本研修的有效性。
打破才能立,開放一扇窗——實施(Implementation)。調整研修方案,讓研修更加有的放矢。每次園本研修我們都會提前做好調研、設計前期方案,對原有的園本研修活動進行回顧,再針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找準問題推進研討。通過討論與商榷,形成架構清晰、結構完整、有研討點位的研修方案。
開放研討空間,成就每一個角色。我們營造開放的園本研修研討氛圍,創設敢于表達、善于表達的研討環境。園本研修中,教師可以是引領者、聆聽者、參與者、思辨者,聆聽他人的觀點與建議,積極互動,展現自我,在思索中提升研修深度。
尊重同伴觀點,打開成長空間。在園本研修中,每個教師都有成長空間,無論是表達的提升,還是理論梳理的能力,無論是教育理念的鞏固,還是行為實踐的獲得,“有收獲”都成為奮斗目標與努力方向。例如,成熟期教師的收獲是固有經驗的轉變,在不斷思考和審視的同時,不斷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教師的收獲是不斷積累豐富的經驗,在學習中感受到不一樣的樂趣與動力。
精彩綻放,專業成長——以后(After)。在園本研修中,每個教師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教師們自信滿滿、大膽對話、從容坦然。這份自信源于我們營造的尊重氛圍和開放環境,讓每個教師在專業的學習場中都能透過園本研修獲得專業的力量。
在深入開展園本研修、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我們還融入先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借助“行動學習”方式改變了園本研修一言堂、一人堂的研修方式與格局;借助“思維導圖”“世界咖啡”“卡片風暴”等方式,讓園本研修更加生動,參與性更強。同時我們借助“行動學習”的理念,抓住教育情境中的真實問題,讓園本研修更加貼近教育實踐,從而感受真實、發現真實、尊重真實。
在園本研修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嘗試與創新、梳理與總結,不只贏得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贏得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贏得了家長對科學教育理念的追求,更贏得了教師對教育的敬畏以及孜孜以求、不斷進取的教育初心。在贏了與贏得的思辨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教育的價值,感受到教育者的職業幸福。
(作者單位:北京明天幼稚集團)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