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菲
剪紙作為一項民間藝術,融合了剪紙技藝、繪畫造型、想象創造和多種審美意識。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第三實驗幼兒園致力于幼兒剪紙活動實踐,將剪紙作為園本課程,嘗試審美教育和創新教育,讓剪紙藝術在幼兒園煥發生機。
如何讓幼兒愛上剪紙?如何讓剪紙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我們對剪紙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策略開展了深入、細致地研究,從活動內容、活動環境、指導方法等方面出發,為幼兒創設高品質的學習環境,讓剪紙真正成為幼兒喜愛、促進幼兒發展的學習活動。
科學引領提升活動質量。貼合幼兒經驗,選擇活動內容。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水平,選擇不同的內容實施剪紙教學。例如,小班教師在開展“小剪刀用處大”的主題活動時,讓他們從剪面條、剪小蛇、剪太陽等情景中,慢慢過渡練習線條的變化,培養幼兒參加剪紙活動的興趣。中班可以在剪紙活動中融入幼兒熟悉的傳統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龜兔賽跑》等。幼兒與教師合作把剪出來的小蝌蚪、烏龜、兔子做成自制剪紙圖書,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將剪紙教學與語言教育完美結合。
關注社會熱點,培養幼兒想象力。鼓勵幼兒將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作為剪紙活動的對象,開展創新性探索。例如,結合“垃圾分類”話題,我們開展了創意剪紙主題活動。教師通過帶領幼兒回憶垃圾分類的小常識,利用拼貼、鏤空、套色剪紙等形式,引導幼兒積極創作。不久,一個個垃圾桶、礦泉水瓶、食品袋、可樂瓶等剪紙形象從幼兒手中變出。泰泰開心地說:“這太神奇了,我以后肯定不會丟錯垃圾桶了。”
由此可見,教師如果能及時地將社會熱點與幼兒園的教學特色相結合,把社會熱點轉化為幼兒愿意接受的活動內容,就能提升教學活動的質量,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趣味活動激發創作欲望。趣味環境能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此,我們創設了“藝術長廊”“剪紙工坊”“剪紙社團”等活動區域。藝術長廊將剪紙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在體驗藝術美感的同時,喜歡上剪紙。剪紙工坊內有豐富的剪紙材料,幼兒可以自由操作、玩耍。剪紙社團帶領幼兒走進剪紙大世界,他們可以自己設計裝飾團花、生肖動物、中國結等圖案。有趣自主的環境、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科技豐富活動形式。我們充分利用相機、電腦、電子白板等多媒體工具的拍攝、存儲、分享功能,將動態的剪紙過程、玩法和新經驗傳遞給幼兒,激發幼兒自主學習、大膽表達,豐富了剪紙活動的形式。比如,在剪紙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中,小軒剪出了小蝌蚪、小鴨子、大白鵝等形象,玩起了角色表演。在教師的幫助下,小軒認真地用平板電腦記錄下了小動物的制作和表演的過程。教師將小軒錄制的視頻投放在“剪紙工坊”,鼓勵其他幼兒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創新玩法,讓幼兒盡情享受剪紙的樂趣。教師和幼兒還可以一起將作品收集起來,利用電子3D翻頁書制作屬于自己的電子剪紙繪本。有機融合信息技術與剪紙,既能推動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又便于保存幼兒的剪紙作品。
經過多年的實踐,剪紙活動已融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成為幼兒園的園本特色活動。為了進一步完善活動內容,我們還將開展更加深入、持久地研究。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第三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