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忠 李粉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但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學普遍存在“書本位”“見成績而不見人”的問題,學生一直處在知識被動接受者的位置,主體性難以發揮,獨立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難以形成。面對這一問題,許多一線教師選擇借助學案轉變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的能力。
但是,在學案教學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學案等同于教案,以教師為中心,缺乏互動性、開放性;學案使用情況參差不齊,教師在處理學案、課件、教材、教輔資料之間的關系時,手忙腳亂,缺乏重點;學案結構設計缺乏規范性、科學性,學生預習不充分,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學情,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變成一句空話,等等。針對上述問題,山東省惠民縣第一中學實驗中心立足學情,創造性提出“雙案六學問題式”教學法——教師在“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導引下,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引領性的學習主題”,設計以真實情境為依托、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挑戰性學習任務/活動”,促使學生從單純的、封閉的、缺乏挑戰性的活動走向復雜的、開放的、探索性的學習任務,從個體學習走向師生、生生共同學習和合作交流,從簡單記憶走向深度思考、學以致用,進而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雙案”教學法在實踐中的探索
“雙案”即自主學習案和課堂探究案相結合。在學案結構設計上,自主學習案占第一版面,課堂探究案位于第二版面,以方便學生收交和教師批閱。
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自主學習案包括對上節課知識的鞏固和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預習,不是二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傳統預習案和鞏固案的融合,是舊知識的拓展引申又是新知識的鋪墊導入,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在內容設計上,自主學習案需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認知規律及心理特點,起到溫故知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要把握學習內容的前后邏輯關系,深挖教材內在聯系,注意問題引領作用,問題設計注重層次性、堅持梯度性,由易入難,從上節課學習鞏固中來,到本節課預習中去。另外,要設計一至兩道選做題,供給學有余力的特優生。問題交由學生獨立思考和解答,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把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在自主學習案的問題暫存區,課下同伴討論、互助學習,然后劃掉已解決的問題。老師查收、批閱學案,將學生存在的問題歸類、歸因。對于共性問題,課上集中解決;對于個性問題,在學案批閱時直接答疑或面批。課堂教學內容依據學案批閱情況而定,真正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課堂探究,合作升華
課堂探究案是實現完整學習、深度學習的主陣地。課堂探究案設計的第一個環節通常是自主學習的檢測和答疑,教師將在批閱時總結的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進行分類展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并再次進行自省、互助。一般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師負責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并進行點撥、歸納、升華。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以4—6人為宜,成員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點也需考慮,確保各司其職,并設立富有激勵性的小組評價機制。課堂探究案的其他環節集中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問題,圍繞這些問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把學生帶入情境進行思考。堅持問題驅動式教學,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展示交流環節,重視學生發言的不同點和創新點,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合作中、反思中進步。為了學案教學的有序推進,教師必須提前備課,為此,我校實驗中心各科教師都制定了詳細縝密的周行動計劃,以保障學案教學循環使用。
“六學”在課堂中交相輝映
“六學”指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法,不僅強調自我反思、自我質疑,還廣泛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方式,重視合作與互助,鼓勵質疑與批判,倡導在做中學、學中做。
自主學,要求學生以自主的方式進行學習,本質是對學生學習潛能的信任和對學生獨立性的尊重。自主學習的核心和基礎是學會閱讀與思考,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論教、因學定教。當然,自主學習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性,教師對學案的精心編制和正確引領,是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互助學,強調同伴互助學習,是教師為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或完成教學任務而將學生按照特定要求分成若干個兩兩互助小組、以強帶弱的學習。互助學習是學生針對自主學習中個人遇到的問題向其他同學求教的過程。“小先生”的教和“小學生”的學是相互促進的:“小先生”在回答同學的問題時整合鞏固了自己的知識,“小學生”則通過解決問題彌補了自己的知識和方法缺陷,有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合作學,與互助學相輔相成,是一種結構化、系統性的學習策略,由2—6名能力基本相同、自愿組合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頭腦風暴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學習目標和任務,在提升每個人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體成績,獲取小組獎勵。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答疑學,是深度學習的表現,告別淺層知識和表層思維,為學生排疑解惑。這要求教師精讀、細讀、深讀教材,讀出教材的深意和內涵,讀出自己的個性和智慧。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知識和簡單結論的教學不可能真正為學生答疑,教師只有鉆得深、研得透,才能深入淺出,答到點子上。答疑是師生、生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或再發現知識,在答疑的同時進行思維方法和學科方法的引導。
講解學,是對講授法的進一步提升,講授的同時,更強調學生的理解與內化,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它是教師使用最早、應用最廣的教學方法,可用于傳授新知識,也可用于鞏固舊知識。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幾乎都需要同講解法結合進行。
實踐學,強調做中學、學中做,手腦并用、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如操作性學習,強調實際動手操作,而不是靜聽、靜觀、精思;又如項目式學習,問題來源于實際生活,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設計,旨在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學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需要師生密切合作,最終形成一個或一系列作品,體現一定的社會價值。實踐學在教學中還可以依托綜合實踐活動開展。
“問題驅動”一以貫之
“雙案六學問題式”教學法以問題串起課堂。問題源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源于生活,教師以此為基點,根據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情況精心設問,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法,生生、師生共同合作,解決問題。問題設計強調依托情境設計主問題,由主問題衍生出次級問題,層級形成問題群、問題串。處理問題時,首先,學生要堅持自我思考、自己查閱資料,跳出學習的舒適區,在自我反思、批判和質疑中實現真進步,留下真問題。其次,同桌或者小組互相交流意見,進行思維碰撞,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對于學生能夠通過自學、互學解決的問題,教師上課不必再講授,因而必須保證學生自主學、合作學、互助學的時間;教師負責解決獨學、群學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在問題處理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講授和啟發相結合,層次性追問,及時有效地進行點撥引導,引發學生遞進式思考,逐步突破自我,實現真進步。
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教學沒有捷徑,也沒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但總有規律去追尋、去總結。“雙案六學問題式”教學法堅持人本主義理念,以“雙案”為載體,以“六法”為靈魂,以“問題”為引領,結合系統的“大單元教學”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變革,讓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擁有完整、深度的學習。
(作者單位:山東省惠民縣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