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傳慧



摘 要:以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服務區域發展需求,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是新時代專業課程教學的要求。本文結合專業特點,將汽車醫生的工程倫理、職業道德、職業情懷融入《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課程教學,從思政目標的總體設計及融合途徑進行了探索,豐富了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內涵。
關鍵詞:汽車醫生職業道德 汽車醫生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verhaul" Based on Auto Doctor
Guo Chuanhui
Abstract:Taking talent training ability as the core, serving the need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he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combine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grates the engineering ethic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feelings of automobile doctors into the teaching of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Maintenance". It explores the overall desig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and enriches the practice conno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 words:automobile doctor professional ethics, automobile doctor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指出,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是我校國家骨干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思政建設實踐探索是高水平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專業育人目標的實現途徑“怎樣培養人”方面起到開路、引領示范作用。筆者結合多年從教經歷和教學改革實踐,闡述本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幾個重點要素。
1 課程思政建設總體設計
課程思政建設總體設計原則是結合本校辦學定位、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準確把握本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方向和重點,科學設計建設目標,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融合。
本課程結合我校立足汽車產業、凸顯“精耕汽車……”的辦學特色和“五個思政”要求,結合汽修專業培養汽車后市場“汽車醫生”的專業特點,提煉課程面向的職業崗位要求,從學生思維轉變“機械拆裝思維邁入檢測診斷思維”的角度,認為夯實汽車醫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非常重要。因此,本課程思政目標以汽車醫生職業道德為主線,重點培養汽車醫生的工程倫理、道德規范和職業情懷。
汽車工程倫理依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工程師能力標準》“見習工程師”工程倫理要求“有本專業職業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具備相關知識”。汽車工程倫理塑造汽車醫生價值理念,是培養汽車醫生職業道德的前提。
汽車醫生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汽車維修的特點是“三分修理,七分診斷”。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要成為“醫術精良”的汽車醫生,首先是成為一名醫德高尚的汽車醫生,就必須具備“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社會、學習創新”職業道德品質。因此本課程學習融入職業道德規范知識,開展專題教育,夯實道德基礎。
職業道德教育的正常實施離不開職業道德行為的培養,因此課程一方面進行“6S素養、團隊協作”的職業習慣養成實踐,一方面通過義務養護、競賽等實際行動,讓學生領悟“修車如治病、精益求精、競賽出彩”的職業情懷。一個有職業情懷的汽車檢修技術人才才是一名真正的有醫德的汽車醫生。
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總之,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融入了行業標準、崗位要求、行業技術特點,從價值理念塑造到道德規范理論知識,最后付諸實踐,實現職業情懷的質的飛越,目標的架構是科學的、可實現的,符合高職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
2 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融合
課程思政與課程內容融合是實施課程思政的切入點。其關鍵是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融入課程思政目標,深入挖掘課程知識體系中蘊含的道德價值和精神內涵,將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內容有機融和、相互滲透,做到無縫銜接,起到潤物無聲的隱性育人效果,切忌生硬接入,為思政而思政(圖1)。
按照“思政微元素、素養微行為、技能微提高”的三微一體思路,將課程思政內容進行微元素處理,將教學目標(上圖)中技能目標進行微行為轉化,厘清知識點、技能點、課程思政元素之間的關系,優化課程教學內容(表2)。
3 課程思政與教學過程的融合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本課程的教學特點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性任務融通。將實踐、理論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靈活把握切入點,是本課程的重點。
3.1 汽車醫生職業道德案例融入課程思政
在進氣系統、燃油系統、點火系統檢修模塊中引入汽車醫生職業道德的實際汽車故障案例,正面案例如為客戶排疑解難等,反面案例如推卸責任、過度推介等。從客戶實際應用和社會效應的角度,切入汽車醫生職業道德,開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社會”3個專題教育。
3.2 實訓過程中融入職業素養養成教育
課程各模塊共20個一體化學習任務,各任務實訓占50%。課程思政“6S習慣、團隊協作”與實訓教學過程全程融合,每組進行工位的6S管理,在分組操作中分工協作,實現職業素養的養成效果。
3.3 作業融入課程思政
課證思政目標的掌握,同樣需要適當練習。課程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線上題庫中增加汽車醫生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知識點100道,在課堂上利用手機學習通平臺隨機完成,教師實時掌握接受程度。在任務單中融入組員分工、查閱維修手冊、自評等課程思政元素,優化學習工作頁。將課堂教學內容整理、歸納并融入職業道德專題,形成專題小論文,教師在點評中對專題思政進行提煉升華。
4 探索第二課堂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踐行汽車醫生的職業道德
4.1 服務社會是汽車醫生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在行動中內化于心
汽車醫生需要具有美容養護、換件的動手能力及與客戶溝通的問診能力。課程在校內檢修車間面向校內車輛進行義務美容、義務問診服務,在奉獻中提升道德修養。
4.2 競賽出彩是對接省賽故障診斷模塊的課程思政要求,在訓練中領悟,實現精神升華
課程具有省賽一等獎的良好基礎,成立發動機電控興趣小組,每周集中訓練2次,講好往屆選手和襄陽的汽車工匠故事,采訪優秀畢業生的成長感悟,激發刻苦訓練、競賽出彩的職業情懷。
5 結語
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實踐汽車醫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增強汽車醫生的職業責任感,培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開拓創新的汽車醫生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是《發動機電控系統》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課題。本課程探索了汽車醫生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的路徑,按照“價值塑造、夯實基礎、道德內化為情懷”遞進邏輯,創新了汽車醫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體系,從理論和實踐、從正反案例多角度探索汽車醫生職業道德的培養路徑,豐富了汽車醫生職業道德價值內涵,相信能夠對其余課程思政建設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基金項目:1.湖北省課程思政示范項目
2.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項目編號ZJGA201934)。
參考文獻:
[1]左春平.三全育人”模式下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與運行探析——以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汽車醫生”成長輔導室項目建設為例[J]知識文庫,2018,21(256-257).
[2]高軍.團隊分工協作視角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研究——以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2020,19(5):70-72,84.
[3]吳晨.高職《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課程思政探索與研究[J].時代汽車,2021(6):53-54.
[4]王佳莉等.立德樹人任務在高校的落實策略研究——以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為例[J].職業技術,2021,20(03):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