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晶
關鍵詞:農作物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
農業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必須要加強對農作物生產技術的研究,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能力,進而帶動我國經濟整體的發展。
1.1 缺乏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認識
農戶在栽培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由于其本身專業素質比較差,所以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所了解和掌握的專業知識并不豐富。另外,農戶在種植農作物的同時還抱有一定的僥幸心態,對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嚴重缺乏重視,通常情況下只有當問題出現以后,才會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解決。除此之外,農戶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方式和手段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缺乏對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化學防治為主要的治理手段。
1.2 不合理的使用農藥
從事農業種植和生產的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受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農作物病蟲害出現的原因,因此也很難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和防治手段,通常情況下是根據長期的種植經驗來進行判斷,對于農藥的使用也較為隨意。農戶認為農作物只要出現了不正常的發育,就是由病蟲害導致的,所以進行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農藥施放,不但不能對癥下藥,還會對農作物本身帶來嚴重的傷害。
2.1 加強對種植人員技術培訓,提高整體的素質能力
為了進一步實現農作物的科學種植,首先需要從種植人員入手,加強對種植人員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在對種植人員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將部分種植人員分配在一個團隊當中,使他們能有機會一起學習、交流和研究,這樣也能大大地節省培訓資源。另外,還可以聘請相關的種植專家,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解決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農作物種植技術,為農作物增產做出貢獻。
2.2 加強對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手段的運用
針對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所能采用的防治手段多種多樣,其中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種較為安全的一個防治方式。加強病蟲害生物防治手段的運用,要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一是利用天敵昆蟲的保護作用,二是施放生物農藥,三是轉基因技術抗蟲抗病等。病蟲害生物防治屬于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由于其發展的時間晚,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影響,但其所能發揮的效果比較好,時間比較長,還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同時也不會給農作物的產品質量帶來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著我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因此,相關的種植人員應該加強對農作物的科學種植,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手段的研究,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