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軍
關鍵詞:花椒;高產;優質;種植技術
在我國當前農村產業結構體系中,花椒以其較高的商品價值而占據重要地位,相對簡單的種植技術與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也讓花椒成為眾多農民生產致富的重要農產品之一。但是,想要真正實現優質高產,卻需進行改良每一個種植環節。
我國花椒種植多為大紅袍花椒,其果實可用于調味或藥用,其花與根莖可用于制作麻味素或芳香油。大紅袍花椒喜陽、耐旱,枝葉茂盛、根系發達,可以抑制水土流失,也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市場應用價值很高,因此,大紅袍花椒的整體發展前景極為可觀。
1.1 種植季節選擇
大紅袍花椒在種植時沒有明顯的季節限制,春秋皆可種植,但是,大紅袍花椒多產于秦嶺地域。而該地區霜凍期較長,為了避免倒春寒對花椒生長的影響,最好選擇秋季種植。
1.2 種植間距控制
大紅袍花椒的植株距離需要保持在3米左右,如果土壤條件較好,可將株距控制在2.5米×3.5米,如果土壤水分較少,需要適當加大植株間距,可控制在3米×4米。
1.3 田地選擇
大紅袍花椒喜陽,其根系較淺,因此,在選擇花椒園過程中,需保持日照充足,土壤最好為相對疏松且保水性較強的沙壤土。另外,大紅袍花椒的耐澇性較差,種植前需要做好排水處理。種植園需盡量選擇地勢較高、自然排水條件較好的地帶。
1.4 嫁接
大紅袍花椒的嫁接需要選擇在3月末至4月末,可使用劈接法,技術難度較低,嫁接后成活率較高,農戶實際工作壓力不大。大紅袍花椒芽接時間需要選擇在夏季,即每年8月,可使用T字形芽接。芽接后,農戶需要對植株的成活率進行必要檢查,其周期為10~15天,1個月后如果植株無異常,則說明已經成活。
1.5 田間管理
花椒嫁接后,農戶需要及時進行田間管理,除蔭、除草、追肥,良好的田間管理可有效提高花椒的環境適應能力與抗病蟲害能力,嫁接后第二年花椒樹即可產出果實。不同生長時期的花椒對營養成分的需求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幼苗階段,需要提高氮肥比例,提高花椒分支速度,增加話與莢的數量;花椒開花階段營養需求最高,需要對根部施加氮肥,并同時輔以鈣肥,避免花椒出現倒伏現象;花椒果實生長期需要加大磷肥的施加量,適量磷肥可有效提高花椒果實質量與產量;果實采摘期間需要對花椒樹施加綠肥,并輔以適量磷肥。
1.6 修整
花椒樹生長過程中,為了提高實際產量與花椒品質,需要及時整形并修建枝葉,如果立地條件較差,可采用多主枝叢的修剪方式,如果立地條件較好,可采用主干形或自然開心形。大紅袍花椒苗木高度需要控制在40~60厘米,在定干期間,可選擇剪口下10~15厘米的飽滿芽,定干操作完成后,在6月初選擇3個主枝,保證枝杈分布均勻,其水平夾角控制在120°左右,主枝與主干夾角控制在40°左右。
花椒銹病、炭疽病等是常見花椒病害,而花椒蟲害主要為蚜蟲、鳳蝶等。花椒種植前,農戶需要配置適量藥劑與花椒種子進行攪拌,并注意種植時的溫度控制。花椒播種過程中,需要使用噴霧器對種植地帶噴灑農藥,幼苗階段需要對花椒的根部噴灑藥劑,花椒成熟階段需要對樹冠噴灑生物藥劑。
花椒采摘需要注意地域與氣候的差異,當花椒葉片帶有光澤,果實顏色變成紅色或紫紅色,即可進行采摘。盡可能在晴天進行采摘,提高花椒樹自身的抗性,避免影響第二年果實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