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關鍵詞:遼西地區;干旱;造林;措施
目前國家十分重視森林植被恢復,這不僅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更有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遼西地區氣候干旱,造林基礎條件較為薄弱,普通的抗干旱樹種以及干旱造林技術并不一定適用于遼西地區。因此,通過合理的樹種選擇以及改進的造林技術會大幅增加遼西地區的植被覆蓋率。本文分析了本地區造林基礎條件,根據實際提出造林措施。
首先,由于遼西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常年干旱少雨,而且容易受到風沙的侵蝕,土地較為貧瘠,選擇樹種時要充分考慮到立地條件的約束。除了氣候環境因素外,還必須要考慮到土壤的酸堿度以及蓄水能力等。相關研究表明,遼西地區獨特的立地條件下,適用的樹種有油松、沙棘、山杏等耐干旱樹種,其中以油松的抗干旱效果最為明顯,成活率也最高。其次,遼西地區多山地和丘陵,土地的整理就必須依據當地特殊的地形,沿著等高線使用水平溝整地法進行整地。這種整地的方法更加利于土壤水分的存儲,為苗木的生長提供更多的水分和養分。在進行整地的過程中,除了要依據當地特殊的地形開展外,還必須要避開原有制備,保證植被覆蓋率不會減少。最后,就是苗木栽培和處理,只有合適的苗木以及苗木培養方式,才能夠保障苗木栽植的成活率。以油松為例,油松苗木栽培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油松樹種的選擇,樹種要經過自然風干、脫粒、洗凈、干藏等步驟。此外,由于容器育苗苗木的成活率更高,所以,油松的育苗要選擇合適的營養杯,并優選培養基質。苗木培養完成后,需要經過運輸和栽植,所以,要根據種植條件進行合理的修剪。
在遼西地區造林過程中,技術因素是最重要的,也是提升苗木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2.1 造林時間
在進行造林時,造林時間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時間選擇出現差錯,往往會導致苗木成活率降低,加大經濟損失。遼西地區適宜的造林時間一般可以選擇在春季,或者多雨的季節。春季造林一般在4月中旬,此時種植苗木還未發芽,對水分的需求并不大,可以有效提升成活率。雨季造林一般選在多雨的7月,此時雨量充沛,有利于苗木的生長發芽,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2.2 造林技術
首先,要確定最適宜當地苗木種植的技術。其次,要重視造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這些注意事項往往是提升苗木成活率的重要保障,其中就包括要提升苗木的含水量。遼西干旱的氣候條件會使得苗木的蒸發加劇,因此,提升苗木含水量有利于提升成活率。為了增加苗木的含水量,常使用保濕劑和造林粉技術。保水劑的使用不僅可以促進苗木吸水,也可以在苗木上形成防護膜,防止苗木水分蒸發。在種植的過程中往往將保水劑和填埋土進行混合填土。造林粉是一種在之前增加苗木含水量的技術,將造林粉和水混合,浸泡苗木再進行栽植,可以有效增加苗木含水量,保障苗木成活率。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要將苗木扶正,填土時要預防窩根現象發生,填土完成后要踩實,并覆上一層松土,然后再進行澆灌。林木的間距要合理,一般選擇2米×3米的間距最為合適。這些造林的注意事項都是保障苗木成活率的關鍵步驟。
由于遼西地區特殊的自然條件,日常時長較長,平均氣溫較高,風沙侵蝕嚴重,因此,只有積極的進行造林后的撫育,才能保障其成活率。造林后的撫育包括松土保墑、除草、水肥管理和枝葉修剪等。在松土時,一般將深度控制在6~10厘米,防止傷及到苗木根部,有利于苗木保墑。除草可以避免苗木和雜草之間爭奪水分和養分。苗木的灌溉一般在速生期和冬季兩個時期進行,速生期有利于苗木根部的生長,冬季灌溉有利于將水封凍,保障苗木對于水分的需求。修剪枝葉一般在苗木的修剪期,主要修建老枝、樹冠中下部的霸王枝等,修剪高度控制在整體高度的2/3左右。除此之外,在遼西地區還要注意風沙的防護以及鼠害的防治等,這些都是提升苗木成活率的保障。
遼西地區是遼寧省防護林和生態建設的重要區域,開展該區域植樹造林的相關研究,將會促進其植被覆蓋率的增加,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