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前
關鍵詞:現代造林;營林生產;方法管理
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漸惡化,人們開始產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在對林業的建設和改造過程中,采用了更為科學的保護方法對森林進行保養修復。在林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遵循森林的發展規律才能夠既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也能夠確保生態的平衡。
1.1 播種法
播種法是最為常見的適用于大范圍林業造林活動的種植方法,操作簡單并且不需要經過復雜的育苗環節,但此法對造林地區的要求也相對嚴苛。在進行播種后需要嚴格把控后期的管理過程。播種法要對播種作業的地區進行土質以及降水等自然條件的勘察,播種時應當選擇自然適應能力較強的樹種,播種的地區應當選擇較為偏僻的地區,避免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1.2 分殖法
分殖法也可以稱為扦插法,比較播種法優勢較為明顯。實施的過程中直接將樹木剪切的枝丫等直接插入土壤當中。這樣的造林方法更加方便快捷,種植樹苗的成活率也較高,并且能夠對樹木的布局進行有效的控制,便于后期管理。
1.3 栽植法
栽植法需要提前進行育苗,樹苗長到可以種植的高度后才能夠進行造林活動。這種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需要關注幼苗在栽種過程中的深度和端正度,可以應用在小規模范圍的造林活動當中。大范圍的林業活動無法確保種植效益。
2.1 完善管理制度
營林生產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這樣才能夠長遠地發展,同時也能夠確保樹苗的成活率?,F階段我國的林業人員需要綜合各項新技術和總結自身經驗來對林業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補充,這樣才能夠推動林業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2.2 重視發展規律
營林管理的目標是讓林業資源產生經濟效應,因此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需要注重林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實際管理中也需要注意林業資源的生長量以及總體產量。提升營林生產的單位產能和單位時間內的產生都能夠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的增長。生長量和生產量也可以作為營林效能的評定標準。我國現階段許多地區并沒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只單純地以總面積作為指標,國家按照這樣的理念來對種植面積進行資金投入后無法確保樹木的成活率和最終成材率。
2.3 制定相應標準
營林活動在對采伐地區和荒地的相應規劃中需要充分了解所要種植的樹苗類型,并且根據樹木的不同成長速度來進行指標的制定。確定樹苗成長的速度之后來預測產能,這樣能夠對營林管理的過程進行有效的完善。
2.4 建設培育基地
加大對幼苗培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對幼苗的培育面積以及單位時間培育量進行嚴格的把控。確保成熟林木需要替換時能夠有足夠的幼苗來進行補充。幼苗的培育進度會直接影響到營林的效益,因此需要根據林木生長速度來進行生產結構的優化。
2.5 市場化運營機制
我國現階段的總體發展形勢為市場經營形式,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中如果想要保障林木資源的優勢就需要對苗圃采用市場化運營機制。相關單位可以對林區進行承包,簽訂合同后明確生產與產能的標準,最終確定價格。采用這樣的競爭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林木的成活率,確保營林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我國林業人員在造林營林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強管理,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這樣才能夠實現林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