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連君 李艷 李金忠
關鍵詞:杜仲;三倍體;葉林;繁育技術;栽培技術
杜仲是我國特有的多用途經濟樹種,具有樹形美觀,分布廣泛、適應性強等特性。杜仲不僅可以作為名貴的中草藥,具有降低血壓、平衡血脂、降低血糖、抗癌、抑癌等功效。而且杜仲也是極具潛力的溫帶膠源樹種,杜仲膠開發新功能材料具有熱塑、熱彈等特性,并具有低溫可塑、抗撕裂等功能。農村農業部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抗生素及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的商品飼料,而杜仲葉可以作為飼料添加劑原料替代抗生素使用。杜仲可以說用途廣泛、全身是寶。
三倍體杜仲是利用北京林業大學研發的“樹木非離體枝芽加熱處理裝置”,開展了施加高溫處理誘導杜仲雌配子染色體加倍技術研究,運用現代生物細胞工程技術與傳統林木雜交技術相結合 , 經多年攻關研究而培育出。杜仲三倍體不僅生長速度快、葉片巨大,而且葉片及樹皮內的杜仲膠、藥效成分、營養成分的含量與二倍體杜仲相比均有較大幅度提高。杜仲葉林栽培模式具較大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發展趨勢。經多年試驗研究,我們總結出了三倍體杜仲嫁接繁育技術和葉林栽培方法
1.1 品種選擇
根據杜仲栽培用途,有皮用、葉用、果用3種類型,而杜仲三倍體具有營養生長快、葉片大、藥用成分高等特性,是非常適宜葉用林栽培的品種。
1.2 砧木的繁殖
杜仲砧木的繁育均采用播種繁殖,圃地應選在向陽背風、灌溉設施完善、地勢平坦等地方,整地前每畝撒施有機肥2.0立方米,磷酸二銨40公斤;尿素20公斤,然后旋耕25厘米耙平做畦,畦寬視澆水流量的大小而定,一般在2~3米為宜,冬前播種,應在土壤結凍前進行,應采用當年采集的優質、飽滿、發育健全的種子,播種前先開溝并澆灌部分底水,隨后采用條播方式進行播種,播種行距為了便于嫁接和管理,控制播種深度和行距分別控制在2~3厘米和60~80厘米,播種量為170公斤/公頃。春播在3月中旬,播種前需將種子浸泡水中進行催芽處理,控制其浸泡時長與溫度分別為24小時和40~45℃,待種仁充分膨脹后進行播種。春播其他處理與秋播相同。待苗出齊后開展澆灌、除草作業,間苗作業于4月下旬開展,控制苗間距在20厘米。追肥作業于6月中旬至8月中旬開展,結合灌溉進行,視情況以月為周期進行施肥作業,每次使用尿素170公斤/公頃。
1.3 采穗圃建設
采穗圃的建設方法有兩種,第一是直接定植已經嫁接好的三倍體無性系苗木,該方法簡易快捷,當年種植當年便可生產穗條;第二種是按一定的株行距種植實生苗,待夏季進行芽接,第二年剪砧接芽生長后成為采穗圃,此法產條雖晚,但成本低。3月中旬前種植,定植后及時澆大水,一個月后澆第二水,以后澆水視雨水情況而定,保持圃地濕潤便可,每次澆水后要及時中耕除草,6月中旬至8月中旬視情況結合澆水以月為周期進行追肥作業,每次追施尿素170公斤/公頃,采穗圃苗木定植后,注意及時將砧木上萌條抹除,在苗木生長高達30厘米后摘心作業,把無性系苗木頂端去除,促使側芽萌發增加枝條數量,當腋芽萌發后保留3~5個生長健壯、不同方位的萌條,將多余的抹除,二次枝生長至20~30厘米時再次摘心,每個二次枝上保留2~3個三次枝,繼續培育,待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便可采集穗條進行芽接,采集穗條時不可全部采集掉,每個植株上要保留一定的枝葉量,以防止無枝葉不能光合作用,缺乏營養造成第二年植株生長勢變弱,甚至死亡。
1.4 嫁接時期
杜仲三倍體的嫁接時期分春季嫁接和夏季嫁接, 一般在早春砧木的芽開始萌動時就可進行春季嫁接,5~6月時當年生枝條達半木質化以上時可進行夏季嫁接。
1.5 接穗的選擇、采集與保存
建立了杜仲三倍體優良無性系的采穗圃, 夏季接穗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采穗圃當年生枝條,隨采隨嫁接。把接穗枝條采下后,去除葉片,留下葉柄,注意保濕,掛上標簽,標注品種名稱,用濕布包裹,再包上塑料布,置于陰涼處備用。春季使用的接穗 ,應于早春芽片萌動前15天左右采下,記上無性系名稱,放入貯藏坑或置于室內蔭涼處, 用濕沙埋好,蓋上濕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濕。
1.6 嫁接方法和管理
1.6.1 春季枝接 杜仲春季嫁接使用最多的是切接法,其具體的方法為:在砧木距地面5~10厘米處選擇皮層光滑的地方剪斷砧木,剪口要平,無皮裂現象,然后在砧木剪口的對面用剪刀斜剪一刀角度10°左右,剪去少許皮層及木質部,然后在斜削面處皮層內略帶木質部上縱剪一刀長1.5~2.0厘米,切口寬視接穗的大小而定。剪接穗的方法為,左手倒拿接穗選平滑面用剪刀在略帶木質部處縱剪一刀,長2厘米以上,翻轉接穗,留切口長1.3~1.8厘米斜30°將接穗剪斷,然后倒轉穗條,左手拿住剪好的留1~2個芽子,將穗條剪斷,將剪好的接穗切口插入到砧木的切口,使砧木接穗兩邊的形成層對準,接穗較細切口較小時,應將一邊的形成層對準,最后用寬3~4厘米的薄膜自下向上進行綁扎,在砧穗接合部位重復幾圈,在往上將接穗包扎嚴實即可,嫁接前對砧木圃地要澆透水一次,嫁接后要注意及時掰除砧木上除嫁接以外的萌芽,以防影響嫁接芽的成活和生長。在接芽成活后及時剪砧、除萌和解綁。
1.6.2 夏季芽接 夏季芽接具有操作簡單快捷、節省接穗、繁殖系數高、嫁接時間長、成活率高、可以反復進行補接、傷口愈合好等優點,在杜仲良種繁育中被廣泛應用,過去我們最常見的為帶木質部芽接兩刀法,其具體的操作方法為先從接穗的芽下方1.5~2厘米處呈45°向下斜切1刀,深至木質部0.3~0.5厘米,再從芽上方1.5厘米左右處入刀,帶木質部向下緩斜直削至與下端橫切口相交,取下芽片隨即在砧木上以相同的方法削切接口,接口大小要與芽片大小相當,然后嵌入芽片,然后用塑料膜帶綁縛保溫。
近幾年,隨著芽接技術的不斷探索發展,在“二刀法”帶木質部芽接技術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更為簡單快捷的“一刀法”芽接,其具體操作方法為,先在接穗接芽上方3厘米處下刀向下緩斜切一刀,漸加深達木質部0.3~0.5厘米,過接芽后逐漸向上起刀至接芽下2厘米處出刀,將接芽取下,隨即在砧木上選擇平滑處自下向上,以同樣的方法削切接口,接口大小要與芽片大小相當,勿小于芽片,然后貼入芽片,用塑料膜綁縛保溫。芽接后第二年早春在接芽萌動前要將砧木距接芽上方1~2厘米處剪去,并將綁膜解除,對沒接活的植株,可以采用枝接的方法進行補接,砧木上的萌芽要及時的掰除,以防止影響接芽萌發與生長。
2.1 肥水管理
嫁接成活后,在苗木生長速生期,要多次對苗木進行澆水追肥,以滿足苗木生長對水分和養分的要求,澆透水一次,結合澆水追施尿素250公斤/公頃,后續對苗木的澆水要結合天氣降雨情況進行,一般情況下,在8月底前每月可澆水一次,并于6月上旬、7月下旬追施尿素2次,每次250公斤/公頃,苗木落葉土壤封凍前澆一次封凍水,有利于苗木越冬,每次澆水后要及時中耕除草,以防雜草滋生,影響苗木生長。
2.2 矮林采葉園
定植成苗后,截去地上部分,使其萌生枝叢生叢長,呈灌木狀;或保留主干高度0.5~1.0米,其余截去,培育成矮林采葉園。采葉園要年年復墾松土、施肥、灌水,每隔3~5年平茬或短截復壯1次。
2.3 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杜仲主要病蟲害為根腐病、立枯病、角斑病和豹紋木蠹蛾等。病蟲害采取預防為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
2.3.1 根腐病 根腐病的多是于苗圃地與5年生以下的幼樹枝上發生,高發期在6~8月份。根腐病菌首先從須根以及側根進行侵入,慢慢的發展到主根,然后整個根部都出現腐爛,地上部會出現葉片的萎蔫,苗莖的干縮,最終導致直到整株的死亡,嚴重的時候會使苗木成片的死亡且逐年的蔓延。預防根腐病首先就是要選好種植地,然后進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及時的排灌。在根腐病初期階段,我們可以使用50%的托布津400~8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25%的多菌靈8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并且要將發病的植株挖掉燒毀,并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
2.3.2 立枯病 立枯病也叫猝倒病,這種病害對種子繁殖的杜仲幼苗影響最大,嫁接苗一般很少會發生立枯病。立枯病主要發生于高溫多雨的時候,這時很容易發生病菌感染,然后杜仲苗木的子葉被腐爛,出現腐斑狀,最后導致根部侵染引起腐爛并出現枯萎倒伏。立枯病的防治方法和根腐病一致,雖然不是同一種病害,但都是使用多菌靈等清菌類藥劑。
2.3.3 角斑病 角斑病主要危害杜仲葉片,在苗期或者成年期。當角斑病發的時候,葉子上面會出現褐色的多角形的斑狀,然后長斑的地方會出現黑灰色的霉狀物質,等到病情惡化,葉子就會完全變為黑色,然后脫落。當發生角斑病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是使用波爾多液進行防治,但最重要的還是加強種植管理,提高杜仲本身的抗性。
2.3.4 豹紋木蠹蛾 豹紋木蠹蛾在幼蟲的時危害性較大,需要及時的進行防治,否則造成杜仲樹干空心等危害,嚴重時還會導致植株枯萎死亡。首先我們在冬季清園的時候就要盡可能的清理干凈,其次是用生石灰、硫黃粉兌水來防治豹紋木蠹蛾蟲卵。最后還可以用敵敵畏或者是其他的殺蟲劑用棉花堵住洞口將它們消滅。
[本研究由河北省重點研發項目現代種業科技專項(19226339D)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