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林仁
摘 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三農”問題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農村金融作為一種“驅動力”,自始至終在“三農”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該文從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存在問題以及戰略3個維度出發,探討了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鍵詞: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三農”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3-0019-02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三農”問題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農村金融作為一種“驅動力”,自始至終在“三農”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1]。
1 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政府對“三農”問題的不斷重視,我國在農業經濟這個維度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但隨著我國糧食產量的快速飛躍式增長,導致很多低端質量的農產品產量供給過剩,而很多高端質量的農產品產量卻供給不足,進而許多農業結構性方面的問題凸顯。如果長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我國農業經濟出現很大的問題,進而危害我國經濟發展。為了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有效處理“三農”方面的問題,必須不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奠定基礎。
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持續而長久的過程,其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于農業有關的項目而言,其基本都是擁有投資較大,回報比較低,風險較高以及周期比較長的特質,所以在此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使用流向農村。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關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數據處理,農村金融融資方式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完善農村金融數據庫建設,對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分類,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通過對農村金融融資方式的改革創新,有利于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不斷地提升農業在其行業發展過程中所需的競爭力[2]。
2 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的分析可知,農村金融“驅動力”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農村金融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及不足,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村金融供給仍較不足,農村金融仍然缺乏較為完善的保障機制,農村金融的產品種類仍然較少,單一性強、多元化弱,無法滿足農民的金融需求,缺乏比較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從而致使一些違約事件、非法集資事件及詐騙事件等違法犯罪事件發生。
2.1 供給不足 首先表現為農村的一些資金流入去了經濟發展優秀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優秀的城鎮,從而致使農村金融方面的存款與貸款差額變得更加顯著,因為這種資金外流現象并未得到源頭上的抑制,進而導致農村與城鎮的差距變得更為突出,也導致更為嚴重的農村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其次表現為農村金融有效供給是不夠的,因為在農村地區,很多的金融機構并不是直面服務于農民以及農民經營戶,對于他們而言,獲取資金難度較大,且不是很方便。
2.2 保障匱乏 首先表現為當今農村金融仍然缺乏較為完善的保障機制,主要是當前在農村地區存在很多關于土地所有權管理登記方面的矛盾[3]。其次表現為很多農戶對于保險這個概念或多或少都持一種不大了解且不愿意去了解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再保險的回報與賠款率不構成正相關關系,所以保險與農戶之間存在著相應的矛盾,因此農戶在經營農業上存在巨大的風險,從而阻礙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產品單一 由于當前農戶對于農村金融產品的需求日益漸增,對于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其種類是相對比較少的,不能夠滿足大多數農戶的農村金融產品需求,因為單一的農村金融產品趕不上時代浪潮,而多元化的農村金融產品才是屬于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向。
2.4 監管不力 當前,我國農村尚缺乏完整且完善的農村金融監管體系,從而致使一些違約事件,導致一些農村商業銀行對于農戶貸款持一種非常謹慎的態度,這不僅加大了農戶以及農業經營者融資借款的難度,也加劇了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事件發生,最終使得農村地區的資金外流,以及農戶之間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任變得渺茫。
3 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分析
通過對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的分析,可以得知農村金融仍然存有供給仍較不足、保障仍較匱乏、產品仍較單一以及監管仍較不力等問題[4]。因此,如何破解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的難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3.1 深化農村金融供給 之所以需要深化農村金融供給,是因為農村金融是農業發展的基石,農村金融的完善與創新驅動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農”問題的凸顯就有農村的一些資金流入去了經濟發展優越的地區,從而致使農村金融方面的存款與貸款差額變得更加顯著,而農村金融供給量的增高是需要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完善進而可以使得農村金融市場得到良好的發展。而農村金融有效供給是不夠的,農戶獲取資金難度較大,則需要大力擴大農村金融普惠方面的優惠度,加大金融機構覆蓋面的廣度,從而深化農村金融供給進行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2 完善農村金融保障 之所以需要完善農村金融保障,是因為突出優越的農村金融保障體系不僅能夠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經濟預測研究分析等等支持手段,而且能夠為農民及農業經營者解決資金鏈不足的問題。因此,根據當前突出的關于土地所有權管理登記存在的矛盾,接下來應該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促進農村金融保障,滿足農民以及農業經營者對于保險的需求。加大對農村金融保險的建設發展完善,從而更好地為農戶以及農業經營者提供服務,為其提供更多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保障,進而完善農村金融保障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3 創新農村金融產品 之所以需要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是因為當前農戶對于農村金融產品的需求日益漸增,但是由于其類型比較單一,不能夠滿足大多數農戶以及農業經營者對于農村金融產品需求,所以為了應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要設計出符合各種農戶以及農業經營者的農村金融產品。加大研發力度滿足農戶存貸款需求以及保障農戶利益的農村金融產品,通過多元化農村金融產品、多樣化農村金融服務來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的高效性,進而創新農村金融產品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5]。
3.4 強化農村金融監管 之所以需要強化農村金融監管,是因為當前我國農村尚缺乏完整且完善的農村金融監管體系,從而致使一些違約事件、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事件發生,所以應及時建立農村金融監管機制以及農村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將監管與風控相結合,大大減少違法犯罪事件發生,避免農村農業經濟發展走下坡路。同時,要建立農村金融信用體系,通過大數據與互聯網相融合,對農戶以及農業經營者等進行征信工作,從而保障農村金融機構進行有效風險防范,強化農村金融監管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6]。
4 結語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農村金融在農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不斷地融入農村金融,從而助力農業長遠發展,為農戶以及農業經營者提供充足的資金供給、完善的金融保障、多元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總而言之,要通過農村金融驅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服務“三農”,實事求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章悅,舒鑫.金融支持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基本邏輯:基于金融創新與農業現代化自組織的視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38(08):135-139.
[2]胡濱,星焱.金融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J].中國金融,2017(10):52-54.
[3]藺鵬,孟娜娜,路振家.農村金融結構失衡的現狀、成因及改進策略——基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7(12):44-48.
[4]何婧,郭沛,周雨晴.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第十一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論壇會議綜述[J].農業經濟問題,2018(01):127-131.
[5]劉海燕,楊士英.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的發展方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8(08):101-103.
[6]覃志立,嚴紅.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困境及破解路徑:以四川為例[J].西南金融,2018(09):8-1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