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處大山深處,距玉山縣城60公里的懷玉鄉玉峰村,是當年方志敏浴血戰斗過的紅土地,也是江西省玉山縣海拔最高、最偏遠的一個行政村。由于基礎設施薄弱和山區農民觀念上的差異,盡管村里的群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然而他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貧困線”上徘徊。這個只有316戶1271人口的小山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53戶162人,為“十三五”省級貧困村。
窮則思變,變則思通。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村“兩委”把“美麗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產業,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青山綠水煥發出新的光芒。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這個曾經負債60多萬元的“空殼村”,成為結余190多萬元的小康村,全村實現了整村脫貧。不僅如此,玉峰村還在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成為依托生態優勢,發展美麗經濟脫貧致富的成功典范。
玉峰村脫貧致富的成功之道,在于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山”理念,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產業、特色產業,用“美麗經濟”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
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發展定位
玉峰村為上饒市委辦公室掛點的扶貧單位,為破解“美麗的貧困”難題,上饒市市委主要領導多次到玉峰村就如何選準發展路子,做到精準施策、精準脫貧、精準退出,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進行專題調研。在對玉峰村精準把脈的基礎上,立足玉峰自身資源稟賦和優勢,圍繞“扶持誰,扶什么,怎么扶,如何扶”四個重點,“唱響紅色、打造綠色、包裝古色”發展定位,把玉峰村建成“旅游村、富裕村、示范村、樣板村”奮斗目標,實施了一系列扶貧舉措,在玉峰村1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威武壯觀的發展大戲,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培育特色產業,依托產業富民
玉峰村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海拔1000多米,年均氣溫12~16攝氏度,有著“美麗的江南高原”之稱。村“兩委”利用高山氣候條件,發展高山生態農業,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成立玉峰高山休閑農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基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發150畝精準脫貧高山農業示范基地,種植具有高山特色的無公害蔬菜,由合作社統一訂單收購。憑借國家有機認證,合作社成功地將村里種植的馬鈴薯、四季豆、黃瓜、西紅柿等高山蔬菜打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市場,價格成倍增長。僅此一項,在基地從事高山蔬菜種植的2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多元。
此外,玉峰村地處懷玉山腹地,素有“天然藥谷”之稱,依托懷玉山獨特的氣候條件,該村在上饒紅日農業有限公司的扶持下,創建獲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國家地理標志、全國最大的懷玉山仿生三葉青種植基地;在縣扶貧辦的扶持下,籌建櫻桃基地和覆盆子中成藥基地。在基地季節性務工的農民工,每年都有4000多元的收入。一個個扶貧農業產業的興建,拓展了農民的致富之路,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一翼。
發展特色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玉峰村是懷玉山旅游的核心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為名震浙贛的儒佛名山懷玉山所在地。良好的生態是玉峰的魅力所在,也是玉峰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所在。為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玉峰統籌謀劃鄉村旅游規劃,抓住懷玉山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契機,利用玉峰特有的紅色、綠色、古色資源,加大旅游環境設施建設力度。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扶持下,累計投資2.1億元,實施16個新建續建項目,重點修葺懷玉書院、七盤嶺古驛道、虎形紅軍戰壕體驗區,開發十八龍潭瀑布、玉琊湖生態農業度假村、紅軍村、紅軍花公園、宣誓廣場、環盆地彩虹雙車道、清貧園游步道、景區驛站、生態停車場等生態旅游扶貧項目,以紅襯古、以古襯紅,提升旅游景區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并對村莊道路全面進行硬化、綠化、美化,給游客創造賞心悅目、歡愉輕松的旅游環境,年接待旅客量達20多萬人次,節假日期間來村里旅游的游客更是日達千人以上。
懷玉山山區旅游公路的開通,帶動了玉峰村生態游、觀光游、農村體驗游等全域旅游的興起。為打造玉峰旅游品牌,提升玉峰旅游檔次,維護玉峰旅游形象,村“兩委”因勢利導,適時成立玉峰民宿農家樂協會,出臺《玉峰村旅游民宿發展推進試行辦法》,打造精品民宿、民宿示范戶和民宿示范村,引導村民開展農家樂、農家土菜館、土特產銷售、餐飲接待等旅游服務項目。截至2020年,玉峰村村民創辦的農家民宿、農家土菜館就有83余家,掛牌的貧困戶農家驛站12家,戶均年收入可達4—5萬元,最高的達10多萬元。一些貧困戶通過創辦農家樂、農家驛站,相繼摘掉了貧困帽子。
發展休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玉峰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宅改”試點工作,以地處旅游公路沿線的七盤嶺、梨樹底兩個自然村為中心,憑借良好的原生態環境、美麗的田原風光,統籌打造休閑養生區塊,發展休閑經濟。在退出的宅基地上建起全縣第一家“鄉土文化館”和民宿協會,建有18.4畝面積的生態停車場,新建景區驛站、修建生態景觀水渠500米、景觀長廊600米、游步道1300米、安裝景觀太陽能燈60盞。為讓游客更好地觀賞玉峰美景,特為攝影愛好者精心設計景觀平臺,打造賞心悅目的生態休閑環境。對宅改搬遷的30戶農戶房屋按照統一風格設計建造,這些房屋如今已成為村莊內新農村建設的一道新的風景線。同時,對新建的60套旅游民宿,全部按三星級標準予以裝修,對開辦農家樂和民宿的農戶,給予貼息貸款和創業補貼,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創辦旅游民宿的積極性。據統計,玉峰村創辦休閑養生民宿的農戶就達40多戶,成為附近小有名氣的旅游民宿專業村,老百姓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的夢想,有效拓寬了增收渠道。隨著休閑養生的游客增多,旅游旺季更是出現了一床難求的現象。村里的群眾靠休閑養生民宿走上了致富之路,實現了由貧困戶到富裕戶的華麗轉身。
實施光伏扶貧,促進增收脫貧
抓住國家光伏扶貧行動機遇,玉峰村將光伏扶貧項目作為開展資產收益扶貧的重要途徑。該村利用玉峰荒坡廣闊,日照資源充足的太能陽資源,精準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協調,由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全資捐贈240余萬元主體設備,僅用一個月時間,在村里建起占地20畝,裝機容量300千瓦的光伏發電基地,采用“公司+基礎+合作社+農戶”模式運行管理,村里的53戶貧困戶全部加盟光伏專業合作社,享受光伏發電收益。2016年2月并網發電以來,合作社每年可為貧困戶增收4000元,為村集體創收40多萬元。同時,爭取墾區建設項目資金支持,在光伏基地種植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高產油茶樹,打造全市首個集光伏扶貧、生態旅游、科學普及為一體的光伏基地,為推動全市乃至全省精準開展光伏扶貧,探索出了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作者簡介:郟貞軍,玉山縣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