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寶
[摘 要]渤海油田海上業務的不斷發展壯大,對整個渤海油田后勤保障體系的要求越來越高。后勤部門需將海上工作所需的人員及物資,安全、及時、準確、高效地送到各個生產現場,保證海上工作的順利開展。渤海油田的后勤保障工作涵蓋車輛的管理、出海人員的運送、海上船舶的調度及運輸管理、直升機管理等多個業務口徑,服務于所有海上平臺、基地、內部單位、外部供應商等單位,涉及面廣、業務口徑多且復雜。傳統后勤支持工作模式由于溝通不暢和預估不準會帶來大量的重復工作,大量的安全管理要求只能靠規范的制度和嚴格的人為管控來落實。文章探討如何使用智能化的安全管理方法來提升后勤支持工作的安全管理作用和效果。
[關鍵詞]智能化;安全管理;后勤支持;渤海油田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3-0066-04
隨著中海油“1534”數字化轉型的總體發展思路的推廣和落實,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在各個單位逐步推行和深化。目前渤海油田后勤支持工作主要覆蓋陸地機關、海上平臺、基地、碼頭、直升機場及海油內外部供應商等多個基礎點;業務主要涉及車輛管理、倒班船的管理、直升機的管理、碼頭作業、駁船運輸管理等多個方面。每一個作業面、作業點在安全管理上的要求都各不一樣。渤海油田后勤安全管理要求大致可分為直升機的安全作業、碼頭作業的安全管理、供應商送料的安全管理、人員用車的安全管理,以及車輛、船舶使用的安全管理等,如圖1所示。
結合目前渤海油田后勤管理的各業務板塊管理現狀,從安全角度出發,本文重點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其挑戰。
(一)船舶安全管理方面
船舶安全管理主要是圍繞著船舶性能、技術安全、貨物安全及相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所進行的領導、組織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廣義的船舶安全管理還包括對航洋和河流的環境與生態保護[1]。
目前的渤海油田使用的船舶一般都是由專門的船公司外協提供,針對船舶本身渤海油田后勤管理部門主要承擔監督、指導的工作,根據各海上平臺的工作需求,制定船舶的航行計劃、配貨計劃。具體的船務及航行工作由外協船公司日常執行。
渤海油田后勤管理部門在船舶安全管理方面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船舶自身安全管理方面:針對船公司提供的船舶及其運行情況,渤海油田后勤管理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及時監督船公司更新、健全船舶航行及運維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時對船公司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進行監督。因為后勤部門會根據海上作業需要,隨時調整用船計劃和船務公司,這樣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渤海油田后勤船舶電子數據及其對應的船舶性能、技術安全數據庫。
(2)船舶航行及配載安全:每天的船舶航行計劃、配貨計劃由渤海油田后勤管理部門負責收集各平臺及相關部門需求后制定。每條船每天的航行計劃和裝卸工作內容都在發生變化,這就需要渤海油田后勤安全部門一方面要和碼頭、船東、平臺等多方進行大量的溝通,另外一方面還需要針對每條船的具體航行計劃、配貨安排、裝卸物資的吊次與重量等各種安全因素進行落實和管理,并保證參與業務的各方均能在渤海油田安全管理規范的基礎上進行作業。因為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圍、人員及物品非常廣泛且復雜,完全依靠人為來進行管控,會存在一定的管控難度。
(3)船舶承載具安全:由于海油作業物資運輸的特殊性,運送物資的承載也具有特殊要求,如應對載具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運維和控制。另外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配合轉載更多的貨物,避免因貨物裝不下時,需要作業停滯、設備人員停工等待,同時協調各平臺及作業現場進行貨物的重復裝載,避免人工和時間的浪費。
(二)直升機的安全管理方面
在直升機飛行當中,有很多影響飛行安全的危險源,有些是自然的,有些則是人為因素所致。要避免潛在危險的發生,需要飛行員、地勤人員及飛機設計師的共同努力,保證每個過程都得到有效處理,才能確保安全飛行[2]
渤海油田直升機管理具有特殊性,其主要的飛行安全由機場和機組負責,渤海油田后勤部門只需要負責平臺上下直升機人員的身份驗證、人員計劃安排及航線安排、隨機貨物安排,因此在直升機安全方面主要考慮以下問題。
(1)人員身份驗證:因為各平臺上下直升機的人員的身份驗證(包括身份證、五小證等)。目前除油田內部倒班人員以外,還有各外協施工單位人員也需要搭乘飛機。這部分數據也是采用電話、郵件進行溝通,最終通過Excel文件方式管理,容易產生人為的錯誤。
(2)上下飛機的人員計劃及航行安排:因為飛機座位有限,各平臺上下人數不定,所以需要后勤部門根據飛機倉位情況確定安全可靠的飛機航行安排及人員計劃。目前因為平臺節點多,工作方式傳統,多采用電話、郵件等方式溝通,也造成了業務效率不高,人工操作耗時長,管理時效性有待提升,業務數據的準確性較難保證的情況。
(3)隨機貨物安排:因為飛機載重有安全限制,需要各平臺將上下飛機的貨物進行提前申請,后勤部門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安排對應的計劃。目前各平臺的申請也是通過郵件、電話來進行溝通,也存在效率不高,物資信息不全,容易出錯等情況。
(三)車輛的安全管理方面
影響車輛安全的兩大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車的因素,只要做好人員駕駛安全管理和車輛自身安全管理,就能做好車輛安全管理的預防預控工作,達到安全行車、安全用車的目的[2]。渤海油田在車輛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車輛的安全管理:因為車輛承載人數有限,每個人上下地點不同。后勤安全管理人員需要確保上下車一定要在車輛的安全核定范圍內進行。目前公務用車乘車人員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地點,且上下車人數、時間、地點各不相同,怎么能快速統計并高效安排,保證在車輛安全承載的情況下,以最高利用率將人員送到目的地是車輛主管的首要目標。
(2)車輛及司機的安全也是要考慮的問題,需要建立車輛及司機的安全檔案,記錄車輛保養記錄及司機駕照年審情況。
渤海油田后勤部門通過對上面的各類情況及信息進行分析和梳理,可以發現安全管理在后勤作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安全管理要素。通過將安全管理規范和管理要素滲透到每一個后勤管理環節,可以保證后勤作業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高效支持海上油氣田勘探、開發、生產等業務的新的業務模式。基于渤海油田后勤管理現狀,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安全管理要素。
(一)車輛安全管理要素
(1)每輛車要有其獨有的數據庫:載重、車輛信息、年檢記錄、車輛維修維護記錄、所屬單位、常規路線及其安全行駛記錄。
(2)每個司機要建立安全檔案:司機的姓名、身份證號、駕駛證號、駕照年檢記錄、聯系電話、緊急聯系人、緊急聯系電話、最大載客數量、司機行駛檔案等。
(3)車輛行駛安全規定的要素和安全管理邏輯,如:車輛不能超載;車輛年檢不合格不能派車;限定車輛每月運行公里數,超過車輛不允許出車;司機駕照過期不允許排車;疲勞駕駛的司機(限定每天出車次數和行駛時間)不允許上車等。
(二)船舶安全管理要素
(1)每條船要有其獨有的數據庫:船舶基本情況(名稱、船舶類型、所在海區、船舶尺寸、船舶載重、建造廠、船齡、船東、主甲板可以面積等),起停租數據(起停租時間、狀態、地點、原因等),量倉數據(油品、油量、功率、馬力、主機數量等)、常規路線及其安全行駛記錄。
(2)承載具使用需要符合安全檢查要求的規定才可以上船使用。
(3)船舶安全規定的要素和安全管理邏輯:配載貨物總重量不得超過船舶安全承重;配載貨物尺寸不得超過船舶尺寸;規定每條船的最大承載率和甲板面積占有率,保證每條船的貨物轉載一定是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確定每條船的安全警戒值,如制定每條船的海上主機運行時長限定(每天10小時),超過運行時間系統自動提醒。
(三)直升機飛行及搭乘人員的安全管理要素。
(1)每架飛機要有其獨有的數據庫:直升機編號、當前狀態、所屬機場、機齡、核定載客數量、所屬公司、停飛信息記錄等。
(2)上平臺人員需要持證上崗(身份證、五小證等),符合安全管理規定的人員才允許上平臺。
(3)疫情期間,每位乘車人員均需要勾選“人員疫情健康篩查是否通過”,通過篩查確認的人員方可乘車。
(4)飛機不能超載。
(5)設置飛機安全警戒值,如直升機飛行時常嚴格控制不能超過120小時/月,超過則不能選擇飛機。
如何在統一的安全管理規范下,實現每個環節的安全管理要素,達到多點協同工作,共享資源;在船、飛機的安全載重下,更優地裝載貨物,同時減少因重復裝載,造成的大量重復性工作,避免巨大的人員及器具的浪費;改變傳統、落后的溝通方式是后勤支持安全管理智能化應用的主要目標。結合以上分析的各環節安全管理要素,在后勤支持安全管理系統中我們考慮實現以下智能化應用。將安全管理規范和管理要素滲透到每一個后勤管理環節,可以保證后勤作業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高效支持海上油氣田勘探、開發、生產等業務的新的業務模式。
(一)在車輛管理模塊中固化車輛安全要素及管理辦法,搭建安全可行的車輛管理模塊,實現車輛安全智能化應用
(1)建立車輛和司機的數據庫,定義車輛運行安全管理要素。
(2)在申請、派車及車輛管理跟蹤過程中,將車輛和司機的安全管理要素在系統的各個環節中固化,從而在系統中自動實現沒有達到安全要素標準的車輛和司機不能出車。
車輛安全要素在后勤管理系統中的智能化應用,能確保系統中的每一次派車都是安全可靠的,車輛安全管理的要求通過系統自動地融入車輛管理的每一個角落。智能應用能實現對乘車人員、車輛、司機在任務過程中的時間、地點、里程的全方位監管,又能提高車輛上座率,合理優化車輛行駛路線,達到車輛運行降本增效的效果。
(二)在船舶管理模塊中固化船舶安全要素及管理辦法,搭建安全可行的船舶管理模塊,實現船舶安全智能化應用。
(1)建立船舶基礎數據庫,定義船舶安全要素及管理邏輯。
(2)加強安全意識,系統報料時,要求供應商讀完載具的安全檢查要求才能繼續進行報料操作。提醒供應商及時關注載具狀態,降低因載具安全性導致的安全事件。
(3)在船舶配載的過程中,將船舶行駛及配載的安全管理要素和管理邏輯在系統的各個環節中固化,從而在系統中自動實現船舶管理的安全要求,從根本上避免超載的現象出現,同時還能提高船舶利用率,合理優化船舶行駛路線,達到船舶運行降本增效的效果。船舶報料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將船舶安全要素融入后勤管理系統智能化的應用管理,確保后勤作業能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快速高效開展。實現安全、可控的自動化船舶送返料業務,減少人工處理,提升數據準確性,達到多方協同。
(三)在直升機管理模塊中固化直升機及人員安全要素和管理辦法,搭建安全可行的直升機管理模塊,實現人員安全智能化應用
將倒班人員上下平臺的安全要素融入系統智能化的應用管理中,系統自動判斷人員超載、飛機飛行時長、數據實時共享,幫助后勤作業實現多方協同,從根源上避免超載的可能性,保證飛機、船舶的正常運行,同時還能確保上平臺的人員都是持證上崗。
通過安全管理要素和規則在后勤系統中的實現和使用,初步實現了后勤安全作業的智能化、數字化應用,達成了“降本、增效、防風險”的價值體現。一方面能減輕安全管理人員的事務性工作,改變了傳統的安全資源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業務部門相關人員可以隨時掌握相關生產運行數據,輔助他們制定更細致、更可靠的安全指標,進而幫助企業在實現“成本控制”和“管理效益”有效兼顧的同時,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1]王種強.解讀民用直升機飛行安全[N].中國航空報,2015-09-22
[2]劉軒.基于OBD的車輛安全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北京工業大學工程科技I刊: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