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芳芳 邸剛 韓真沖
摘 要:博物館是向社會提供文化服務的一種公共機構,為了更好地借助社會教育功能向人們介紹博物館館藏資源,微信公眾平臺目前得到了廣泛使用。但是博物館在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需要不斷思考。文章對這些問題展開分析和研究,并以此提出改進的意見。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博物館;社會教育;應用
微信公眾平臺是目前人們廣泛使用的一種新媒體,博物館作為社會公共機構,館藏文物資料眾多,借助參觀和學習能夠不斷加深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提供文物收藏展示和教育功能是博物館重要的職能。隨著人們對博物館價值認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博物館也在積極探索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策略。
1 博物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現狀
1.1 各地博物館都在積極嘗試
在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之后,社會各界都認識到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因此國家博物館在2012年就開始利用微信公眾號來開展社會教育方面的探索,并組織技術人員以微信平臺為基礎,建立了社會教育活動開展的系統。由于應用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國各地博物館都開始積極嘗試。
1.2 目前最大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語音服務方面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開展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目前主要應用在語音介紹等方面。包括國家博物館在內的眾多博物館,都基于微信公眾平臺開發了相關教育系統。教育系統主要借助語音和圖片、音頻、視頻資料來提供服務。目前國內博物館藏品介紹處都設置了二維碼,人們用微信掃描二維碼之后就可以從微信公眾平臺上獲取藏品的詳細資料,這使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加深對藏品的認識,能夠便捷地享受博物館提供的社會教育服務。
1.3 社會教育服務正在逐漸實現智能化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日趨完善。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目前博物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所提供的社會教育服務已經變得日趨智能化,利用先進的AR技術可以實現在線虛擬游覽。在游覽的過程中,人們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獲取和現場參觀一樣的效果,這對于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滿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而且在平臺中還設置了很多趣味性的互動活動,人們借助微信公眾平臺了解資料和參與互動活動,更好地認識博物館的藏品,使微信公眾平臺更好地發揮出促進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的作用。
2 微信公眾平臺在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可以發揮的作用
2.1 吸引作用
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吸引作用。博物館作為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吸引游客到博物館參觀就是博物館一項重要的工作。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將博物館的藏品以及博物館的特色充分展現出來,人們也能便捷地利用手機隨時隨地了解博物館的最新動態,從而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吸引下積極參觀博物館,提高博物館的客流量。
2.2 宣傳作用
微信公眾平臺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只要用戶關注之后,就能第一時間接收到微信公眾號所發布的各種信息。所以博物館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宣傳作用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借助微信公眾號,人們可以對博物館所提供的各種服務有全面的認知。同時,博物館也能將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充分展示給每一位潛在游客,這對于宣傳博物館良好的形象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3 講解作用
人們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由于對藏品缺乏全面的認識,所以需要講解人員進行介紹。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很好地代替講解人員的講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所提供的講解服務全面了解每一個藏品,提高參觀體驗。
2.4 教育作用
教育服務也是博物館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種服務。在傳統的博物館管理模式下,教育服務大多借助講座的形式來開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個性化的教育服務有了新的要求。因為現在的人們工作忙碌,很難專門抽出時間去參與講座,所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來開展社會教育服務可以很好地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可以結合自己的時間安排來展開學習,加深自己對博物館藏品的認識,全面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
3 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面臨的問題
3.1 受眾群體更加廣泛
對于博物館所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目前最大的變化就是受眾群體發生變化,集中體現在受眾群體變得更加廣泛。因為過去博物館所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主要針對高校學生和文物考古工作者,以全面提升高校學生和文物考古工作者專業素質為目標來開展社會教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各界人士對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都有了需求,這就使得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受眾群體變得更加廣泛。青少年學生、老年人以及文物、考古愛好者都希望借助參與博物館所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來提高對博物館藏品的認識,所以受眾群體變得更加廣泛是當前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普遍面臨的問題。
3.2 教育的形式發生很大變化
時代的變化對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的形式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博物館所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逐漸“走出”傳統的會議室,借助現場教育、交流活動以及流動展覽等活動來開展,教育活動也由過去被動式教育變為主動上門教育。很多博物館為了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深社會公眾對博物館文物的認識,通過積極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開展社會教育活動,使得社會教育的形式變得豐富。
3.3 智能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在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認真面對微信公眾號智能化水平與客戶需求不斷提升的現狀。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微信公眾號提供的社會教育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這項教育服務功能具備智能化的特點,以此來滿足人們多樣化學習的需要。但是目前,大多數博物館基于微信公眾號向社會提供的社會教育服務依然還停留在傳統音頻、視頻介紹等方面,沒有充分將當前最新的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融入其中,致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這是博物館需要不斷反思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這一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博物館將很難適應當前的社會教育需要。
3.4 缺乏專業的課件制作人才
博物館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普遍面臨著缺乏專業課件制作人才的問題。當前的人們已經習慣了信息化教育活動,而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相關活動,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離不開專業的課件。但是目前博物館在課件的制作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專業的人才。這是目前博物館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只有注意了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
4 博物館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策略
4.1 認真做好系統設計
良好的系統設計是微信公眾平臺能夠充分發揮出社會教育職能的必要前提。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博物館要積極開發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社會教育系統,力求借助系統實現對博物館館藏資料的全面介紹,系統的設計要緊緊圍繞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開展的需要,緊緊圍繞吸引宣傳講解教育來開展,力求借助系統設計使以上各項作用借助系統得以發揮。為了使設計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系統開發人員要不斷加大與博物館游客的溝通,了解游客對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來做好系統框架設計,使系統設計能夠更好地滿足游客參觀的需要,為不斷提高博物館游客數量、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打下基礎。
4.2 結合不同層次的游客來豐富內容
在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同層次的游客對調研內容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博物館在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這一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不同受眾群體,建議博物館按照專業技術人員、普通游客、大學生、青少年學生來劃分出四種不同類型的社會教育內容,以此來不斷豐富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內容,將專業技術人員更加關心的行業發展問題以及重大考古科研成果借助教育活動的開展完美地呈現給他們。普通游客在參觀過程中關注的重點是對不同藏品的介紹,青少年學生和大學生在游覽過程中更加注重與學校教材相結合來加深對各個歷史階段的認識。博物館要充分考慮各個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靈活設定教育內容,以此來提高社會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使每一個層次的人都能借助參與社會教育活動來全面提升自己對文物的認識。
4.3 對社會教育形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面對當前的新形勢,博物館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改變對教育工作的認識。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需要,必須要對社會教育的形式進行改革和創新。要積極舉辦各種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來開展社會教育活動,改變人們對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社會教育工作過時落后的認識。要借助系統設計,將充滿趣味性的游戲互動活動融入平臺之中,使人們在興趣的驅使下更好地開展對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探索。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需要人們特別重視。新設計的系統要充分結合互動活動的需要,以不斷提升互動活動的趣味性為目標來展開設計。
現在的人們已經改變了對傳統博物館教育活動的認識,更加注重自己親自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他們希望在參與的過程中來表現自己。所以博物館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社會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做好調研,結合博物館館藏資料以及館藏特色,從歷史文化和學術價值等不同角度來設計形式多樣、充滿趣味性的互動游戲,對于在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游客,可以為其參與博物館的各種主題開放活動提供便利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的參與樂趣。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博物館,關注文物,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個人對博物館的認識,使相關教育活動取得理想的效果。
4.4 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
博物館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好當前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可以在互聯網上建立虛擬的空間,這能夠使人們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賞博物館館藏品。同時也能借助虛擬的空間,將博物館形象生動地展示在互聯網上。因此博物館要不斷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系統開發人員做好溝通,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來更加全面地展示博物館的風采。只要在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積極利用最新的技術,就能使博物館館藏文物以新的形式展現給游客,這對于改變社會教育活動內容過于傳統的現狀有很大幫助,也能使人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博物館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中來,利用手機足不出戶、全面了解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全面提高自己對文物的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在打造網上空間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融入帶有地方色彩的文化內容,以加深游客印象,同時也要積極將音樂、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借助網絡向游客進行充分展示。
4.5 認真做好專業人才的引進
博物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開展社會教育,要想使此項工作得到有效開展,需要博物館認真做好專業人才的引進,在專業人才的協助下,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尤其是對于課件的錄制,這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對課件制作人的技能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傳統的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之所以無法得到有效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就與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不斷提升的社會背景下,博物館需要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創造條件做好人才引進,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5 結束語
在未來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博物館將會成為更受社會關注的公共服務機構。現在的人們更加注重對歷史文化的學習,希望借助到博物館參觀和學習加深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所以需要在開展社會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加大系統開發力度,借助人工智能的應用,使博物館能夠以新的面貌呈現在互聯網上,改變傳統管理模式下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弊端,將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積極應用于教育活動中,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采苓.論微信公眾平臺在博物館社會教育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20(11):48-49.
[2]曲芳芳.試論微信公眾平臺在博物館社會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建議[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8):110-111.
[3]張雪蘭.試論微信公眾平臺在博物館社會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建議[J].才智,2018(36):246.
[4]蔡曉敏.微信公眾平臺在博物館社會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建議[J].藝術科技,2017(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