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文韜 胡俠翔 姚雨青
[摘 要] 公立醫院是我國開展醫學研究的重要實踐平臺,醫院的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臨床應用才有實際意義。文章以杭州市某公立三甲醫院為例,結合醫院近3年科研成果數據及科研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首先,對公立醫院科技成果現狀和需求展開闡述和分析;其次,分析了公立醫院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困局和推動力;最后,列出了具體的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
[關鍵字] 成果轉化;醫學技術;科研應用;機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1-0071-03
★基金項目: 杭州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OO20190887);杭州市科技情報調研項目(20171334M01)通訊作者:胡俠翔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我國醫療水平的重要載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醫療產業領域的深化改革,如何破除經濟領域與產業領域封閉發展的弊端,形成產業驅動科技創新、科技促進產業發展的互動良性循環局面,是每個行業需要面對的發展難題,醫療機構也同樣面對成果轉換、產業創新與經濟協同發展的問題。公立醫院,尤其是研究型公立醫院既是醫療科技創新的主體,又是應用者。如何破解研究與需求之間的脫節,掃清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障礙,是公立醫院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據統計,我國公立醫院每年的科研成果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其中也有不少重大科研成果在國內和國際上得到廣泛關注,但是與不斷上升的科研成果數量相比,我國醫療系統真正將其應用,并得到廣泛推廣,從而形成真正生產力的科研成果數量少之又少。如何將數量龐大的科研成果轉化為醫療水平的提升,關系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本研究經過對杭州市某三甲醫院2018—2020年獲得的SCI論文、中文著作、專利、科研獲獎等科研成果數據及部分科研工作人員對于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基于所獲取的樣本進行公立醫院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及其對策的研究與探討,從而為公立醫院后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提升提供合理化參考。
通過設計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調查問卷,對杭州某市級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有關科技成果轉化開展調研,問卷調查主要分社會人口學特征和科技成果轉化態度兩個部分,通過以上兩個部分的數據整理,綜合分析杭州某市級公立醫院開展科研成果轉化的問題和對策,提出促進公立醫院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措施。
(一)數據來源
樣本醫院為杭州市某公立三甲醫院,對該醫院近3年取得的科研成果水平進行調查和梳理,并采取隨機抽樣的原則在醫院中抽取300名科研工作人員,按照不同崗位、科室和年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情況的調查問卷的隨機發放。
研究通過設計問卷以及杭州市某公立三甲醫院公開的數據,對該醫院2018—2020年科技成果進行調查,通過對其獲得的SCI論文、中文著作、專利、科研獲獎等方面數據進行調查和統計,探索科技成果的現狀和轉化形式。
(二)分析方法
在數據錄入環節,為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本研究對數據核對無誤后,使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維普、萬方、知網等數據庫和圖書館資源,檢索國內外相關文獻,了解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概念、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現狀,運用統計軟件將該醫院近三年獲得的論文、著作、專利、獎項等科技成果進行統計學描述,并進一步歸納總結問題與對策,為本研究開展提供了方法指導和理論基礎[1]。
(一)課題選擇的動機
在對該醫院300位科研工作人員的調查中,在課題選擇和動機上,大多數(67%)的科研工作人員認為課題的選擇是根據工作需要而進行選擇的,其中有近20%的科研工作人員認為課題的選擇是對研究領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強烈的興趣和使命感,但是也存在對課題不了解而進行的盲目選擇情況。
(二)課題產出的形式
在被調查的300位科研工作人員當中,有近七成的科研工作人員認為課題的最終結題形式是論文,有30%的科研工作人員更看重科研成果在臨床上的應用,但是其中選擇進行專利申請的科研工作人員不到8%。這也說明醫院科研工作人員在進行課題立項時,并不是很在意科研成果的轉化,這嚴重影響了醫院通過課題立項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的效率[2]。
(三)對科研成果和專利的認知
在對科研成果的理解上,有近一半的科研工作人員認為科研成果等同于發表論文,并認為所獲課題和資源將直接決定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質量;只有15%左右的科研工作人員認為申請專利是對科研成果的一種有效補充和保護,可見科研工作人員對于科研成果的理解有著嚴重的偏頗,對專利的重視明顯不足。
(四)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滿意度
科研工作人員對于醫院科技成果轉化的滿意度測算采用李克特量表法進行統計,用1—5分表現很差、較差、一般、較好、很好。通過問卷調查可知,科研工作人員對醫院轉化工作的總體評價為3.32分,說明科技工作人員對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整體感覺較為一般,尤其醫院轉化資金投入力度(A3)方面的評價只有3.04分,相對最低,具體的統計和分析表如下表1所示:
進一步對人員投入力度(A4)、資金投入力度(A3)、醫院轉化重視程度(A2)和對醫院轉化獎勵政策設立(A1)四個方面進行主成分分析,其KMO檢驗中值為0.89,接近于1,說明各項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因為4項之間具有強相關性,且各項指標和量綱相同,可以選擇協方差矩陣進行主成分分析,如下表2所示:
由此可知,對醫院轉化獎勵政策設立(A1)、醫院轉化重視程度(A2)累積方差貢獻率就達到了93%。
(一)公立醫院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困局
1.科研成果價值不高
該醫院科研工作人員的科研實力和能力近年來得到穩定提升,不少科研工作人員忘寢廢食,具有執著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精神,科研論文的數量逐年遞增,但是論文質量卻經常受到外界質疑,高質量論文的缺乏說明該醫院科研水平依舊相對較低。因此,公立醫院的綜合科研水平仍然需要不斷提高,均衡發展、百花齊放的科研現象仍然值得期待[3-5]。
2.科研人員轉化意識薄弱
長期以來,在醫院中專心做學術的科研工作人員層出不窮,但是他們對學術成果轉化的意識非常薄弱,在選擇學術方向、開展學術研究和獲取學術成果的過程中,常常以興趣引導或者解決臨時問題為主,缺乏對學術社會應用價值的考慮。因此,在這種學術的開展中,很難體現學術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3.激勵機制不完善
根據調查表明,目前醫院科研工作人員從事科研的主要動機是為了職位提升、職稱評定或者其他形式的獎勵,這也導致醫院進行科研的過程中重在論文的質量和材料編寫,往往只要論文寫得好,一般的技術頭銜都有保障。在這種激勵機制引導下,醫院科研工作人員的科研態度存在一些問題,科研過程變成課題的結題與論文的修改,忽略了研究中的技術積累和成果轉化。因此,需要不斷完善當前醫院的科研激勵機制,增加對科研成果轉化及其實際產生效率的考核,從而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
4.中介服務體系能力欠缺
現階段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發揮的作用微弱,因此,必要的中介服務能夠有效解決信息代溝,科技中介服務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升自己能力:一方面,科技中介服務的潛力巨大,在服務項目和服務層次上都能更進一步,從而為醫院科研工作人員提供市場信息;另一方面,提升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化發展,真正解決和推動科研與產業的有機結合,可以建立包括科技信息機構、技術產權交易所、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評估機構和科技咨詢機構等在內的有效體系,實現科研轉化各階段活動的緊密配合,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二)公立醫院科研成果轉化的實施路徑
1.提升研究型醫院科研成果技術水平
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是科研成果轉化的初衷。公立醫院在提高科研水平方面需要整合內外資源,通過政府渠道、外部醫院渠道以及學校、科研院所,匯聚科技研發的生產要素,提升跨部門、跨學科的深度融合,推動醫院的服務水平和科研水平。
2.建設研究型醫院科研成果轉化平臺
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是一個集市場調研、市場分析、多企業合作、專家咨詢、科技中介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主要能夠幫助醫院進行信息匯總、產品對接等方面的工作。通過專業化的成果轉化平臺搭建,解決了患者、市場需求與醫院基礎、臨床研究之間的不匹配,有利于醫院針對具體的成果轉化目標策劃相應的項目計劃,統籌醫院資源布局相關技術難點,有助于克服醫院在成果轉化方面的瓶頸,加快研究型醫院科研成果轉化率,縮短成果轉化周期[6]。
3.優化研究型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模式
根據醫院自身實力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集中主要學科優勢,通過科研成果轉化聯盟或者采用定向科研的方式,落實科研成果的轉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結合區域醫院創建孵化企業,減少研發風險,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引導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此外,可以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加強與企業合作,針對外部市場和外部產品,根據產品的實際市場收益確定科研成果的轉讓費用,通過產學研結合促進科研成果的產品化。
4.設立科研成果轉化專項基金
大型醫院應當吸收各方面的資金,從而設立專項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的基金。資金的來源可以是相關配套廠家或者社會相關行業提供的支持資金,也可以是來自相關的融資平臺,從而保障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并確保科研項目成果的產業轉化,從而不斷擴充專項基金,實現良性循環。
5.構建大型綜合醫院與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
醫院通過與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能夠強化市場定位,擴展科研創新范圍,同時,通過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協助,能夠提高醫院科研創新水平和能力,在獲取資金來源、引導項目產業化等方面均有實質效果,一些有應用前景的科研項目通過企業的提前介入而得以順利轉化,可以極大地提高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程度。
(三)研究型醫院科研成果轉化的保障措施
1.注重關鍵人才的引入、培養與安置
研發是醫院科研成果轉化的源頭,因此,人才隊伍建設直接決定了公立醫院是否能夠有效進行技術創新、支撐本地相關產業發展[7]。在對各地醫院的調研中發現,這些醫院不僅有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而且還對人才引進進行了重點扶持,補充繳納社保等其他保障,并承諾在項目申報、課題開展中給予軟、硬件配套措施。
2.市場化的配置與決策能力
科研項目的開展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醫院發展方向緊密結合,能夠有效地調動醫院內部資源、外部資源,有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政策鏈的“四鏈融合”,有力推動科技研發與轉化、集聚和培養高端人才。同時,醫院應當在人事、財務、項目開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總體性,在開展項目決策時應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選擇性,這些都保障了項目規劃的市場屬性,破除不符合科技、經濟、市場的束縛,釋放市場化配置的強大創造力[8]。
3.確立科研成果轉化的服務機制
科研轉化服務體制能夠有效組織科研人員從事科研開發,營造重創新、重市場化轉化的有利氛圍,而有效的服務機制能夠補全當前醫院科研向市場轉化過程中的短板,并能夠有效幫助科研工作人員集中精力進行科技創新。
總之,研究型醫院成果轉化有賴于患者/市場需求的拉動力及科技擴散推動力的共同作用,需要營造適應科研成果轉化的良好環境,并從科研成果轉化平臺、科研成果技術水平、科研成果轉化模式、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等方面保障科研成果的順利轉化。
[1]武紅素.淺談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河北企業,2011(06):69—70.
[2]張秋玉.新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03):11—12.
[3]劉玉嬌,孟飛.當今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問題[J].企業研究,2013(08):104—106.
[4]李明珍.浙江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8):34—37.
[5]潘蘇彥,魏一鳴,潘軍華.北京21家市屬醫院科技成果轉化調查[J].北京醫學,2014(12):1058—1060
[6]杜艾樺,劉文華.大型綜合醫院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4(03):152—154.
[7]徐迪雄,陳自強,周來新,汪小平.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困難與對策[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1(09):03.
[8]陳東林,張晶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及促進對策[J].企業經濟,2011(1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