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郭飛揚 孫彥敏
摘要:在新冠疫情等特殊情況下,傳統的高校黨建工作思路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式的要求,黨員發展程序的完善性也無法滿足,我們需要對黨建工作思路進行創新變動。建設網絡臨時黨支部,用來加強對新冠疫情等特殊情況下學生的思政教育和組織管理,是新時期本科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嘗試。
關鍵詞:網絡臨時黨支部;新冠疫情;黨支部建設
一、引言
臨時黨支部是為執行某項任務臨時組建的機構,黨員組織關系不轉接的,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可以成立[1]。在新冠疫情等特殊情況下,高校基層黨支部的黨員發展工作及日常管理也不能放松,需要臨時黨支部來應對緊急情況。由于居家防護的政策,支部成員存在不能見面統一開會表決等情況,如果還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勢必會耽誤黨支部黨員發展工作,應積極探索網絡臨時黨支部的建設及其功能完善。
“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建立“網絡臨時黨支部”,就是適應特殊情況下黨員的特點而進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創新。
二、建立網絡臨時黨支部的支撐要素
(一)現實需要
在新冠疫情期間,居家防護的政策讓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新挑戰。學校基層黨支部在新冠疫情等特殊情況下難以完善要發展的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的程序,也無法實施管理,對黨員培養考察也存在一定困難,該階段黨支部對其成員的教育管理容易出現空檔期。如何實現疫情防護期間或其他特殊情況下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如何高效有序地進行黨員的發展程序等問題是目前高校普遍面臨的難題。
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立網絡臨時黨支部,利用網絡直播等方式順利開展支部大會、進行黨員發展程序等工作,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在網絡的支持下,補充線下黨支部無法實現的程序,利用線上來有效發揮黨支部的作用。
(二)技術基礎
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互聯網 +”在多個領域內的深耕,智能手機的深入普及,我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多影響。同時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冠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學習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一批高效的應用軟件,例如釘釘、騰訊會議,微信、QQ等社交媒體軟件也進行了更新,視頻連線等方式更加便利,這也為網絡臨時黨支部的建設提供了技術基礎。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如今,我們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變革黨建思路,使手機真正成為黨員與黨支部聯結的紐帶和平臺。
(三)程序正當性
黨中央出臺的《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下文簡稱為“意見”)指出,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高校學生在特殊時期如新冠疫情期間,學生不能返校參加線下支部大會,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設置網絡臨時黨支部,這是應對新情況新挑戰的有效方式,也是對以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
三、網絡臨時黨支部的職能發揮與組織管理
(一)職能發揮
網絡臨時黨支部至少應具備實名注冊、視頻會議、表決、聊天室等基本功能,方便黨支部管理、教育、學習、談心等職能順利發揮[2]。
基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可以采用騰訊會議、微信、QQ等建設支部社群,用于日常發送學習資料等組織生活,在特殊情況下通過群直播等形式召開群眾座談會、支部大會等以保證發展程序的正常推進,有效發揮基層黨支部的職能。
(二)組織管理
網絡臨時黨支部要規范設置,要做到應建盡建,全面覆蓋[3]。創新形式地加強組織建設,但絕不能“缺席”“缺位”。和線下黨支部一樣,在特殊時期組織黨員開展理論學習,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養,檢查支部成員定期的思想匯報等,這也是網絡臨時黨支部必須承擔起的職責。
建立網絡臨時黨支部,首先應明確其服務對象是新冠疫情等特殊情況下的高校學生,其任務是加強對這一時期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服務和管理工作,避免出現空檔期。網絡臨時黨支部要重視人員安排、制度完善和任務布置,有效地開展高校黨支部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和組織優勢,不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支部書記應起統籌安排作用,負責網絡臨時黨支部整體的工作大局,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負責維護與聯絡溝通工作、組織集體活動等,通過多樣的支部活動加強成員凝聚力。
四、長期存在的可能性
網絡臨時黨支部。網絡黨支部的長期建設與網絡思政教育相接軌,可以加強對新媒體學習平臺的運用[4]。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成員可以通過新媒體學習平臺進行思想理論學習,了解社會資訊,例如學習強國、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等。
在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情況下,黨支部成員不受時間、空間、地域等現實客觀因素的制約,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世界接受最新的黨務、黨史、政策理論的新聞與宣講等,能更高效率地及時掌握和了解最新資訊,并培養良好的主動定期閱讀瀏覽的學習習慣,提升黨支部成員的思想理論基礎以及思想覺悟。
同時,這種網絡黨支部的形式還可以緩解一些組織生活問題,例如畢業生因為考研、就業等問題,可能不能及時參與到線下的活動中來,但是通過網絡的形式就可以積極參與進去,提升支部活力。
從一個角度來說,網絡黨支部的存在也是一種人脈資源。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黨員等,涉及從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級段的,在網絡黨支部的組織集體生活、日常學習等協調下,大家可以通過聊天、私信等方式加強聯系,高年級段的學長學姐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對學弟學妹進行幫助與指導,互幫互助的同時還加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
五、結語
學生黨支部的建設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從長遠性、全局性、系統性多角度考慮,緊緊圍繞學生黨員的特點,因材施教、因勢而教。隨著新時代、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面對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新情況要靈活、創新應對。
網絡臨時黨支部的建設不失為一種解決之策,在特殊時期發揮特殊作用維護黨員發展程序和制度的完善性,在日常又可以維系成員關系,加強組織凝聚力,把“臨時”變“長期”,不斷加強黨建工作的創新度。
參考文獻
[1]黨支部的設置和調整[J].旗幟,2021(01):95.
[2]吳強. 關于建立流動黨員“網絡黨支部”的思考和建議[N]. 馬鞍山日報,2020-01-17(005).
作者簡介:張建,男(1983-),漢,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郵編050061
2021年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 項目編號(GXDJ2021B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