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榮 袁曉杰
摘要:隨著時代教學觀念和教學要求的發展,語言教學方法發生了許多變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一些語言教學方法的發展,闡述了它們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技巧。本文對幫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運用這些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語言教學方法;回顧
1.導語
語言教學在二十世紀成為一門科學。一些應用語言學家試圖為教學方法和教材的設計制定原則和程序。Richards和Rodgers認為,“二十世紀的語言教學以頻繁的變化和創新為特征,有時還發展出相互競爭的語言教學思想。”語言教學方法的發展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教學方法到現代的教學方法,如語法翻譯法,到今天被廣泛采用的交際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教學方法的創新體現了教學觀念的發展。因此,從語言觀、教學重點、教學設計等方面對一些學生的語言教學方法的發展進行詳細的分析,是值得探討的。
2.教學方法分析
歷史上語言教學方法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學習者所需能力的認識變化;它們也反映了語言本質理論和語言學習理論的變化。本部分將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學方法。
2.1語言觀
對教學方法發展有重要影響的語言觀有三種:結構觀、功能觀和互動觀。
結構觀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結構語言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語法的一種反應。結構觀認為語言是一個由結構相關的元素組成的意義編碼系統。這些元素包括音素、語素、單詞、結構和句子類型。聽力教學法能反映結構觀點。這種教學方法認為,目標語言應該通過語言系統來進行教學,形成一個多層次的語言結構,包括句式、短語、音節等。情境語言教學也呈現出結構觀。在情景語言教學中,語言是通過在有意義的情景活動中練習基本結構來進行教學的。
功能觀認為語言是表達功能意義的載體。它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敉咛卣J為,采用結構觀點的情境教學法在繼續追求以情境事件為基礎預測語言的奇觀方面是沒有前途的。戰爭需要的是更深入地研究語言本身,回歸傳統觀念。與此同時,歐洲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向成年人傳授歐洲共同市場的主要語言。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提出了語言的功能定義。交際語言教學具有功能觀的特點。它把語言看作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化和交際是語言的基本功能。關于語言習得的觀點,學習者發展自己的語言學習路線和速度,強調通過交際語境進行學習。
互動論認為語言是創造和維持社會關系的工具。其目的是掌握交際中行為、談判和互動的模式和規則。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教學方法,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可以看到互動的觀點。任務型教學法認為,語言主要是表達意義的手段,會話是語言的中心,是語言習得的重點。因此,學習一門語言主要取決于在社交活動中使用它進行交流。學習者將在課堂上發展與他人的關系。
2.2語言學習理論
本節主要從行為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交際能力、內容(語篇)知識等方面分析語言學習理論的發展。
行為心理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體,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行為。這些行為的發生依賴于學習中的三個關鍵因素:刺激、反應和強化。聽覺語言學方法證明了行為心理學。對話和練習是聽力課堂實踐的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它是由哈羅德和多西在1925年提出的,它認為一種在語言產生方面沒有要求的方法,這種方法包括游戲式的動作,可以減少學習者的壓力,在學習者中創造積極的情緒,從而促進學習。暗示教學法是體現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暗示法的指導下,為學習者提供裝飾、家具和音樂,創造一個最佳的學習環境,幫助培養關愛的氛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緒。
根據海默斯的理論,交際能力是指說話者在言語交際中為了達到交際能力而需要知道的一個定義。交際語言教學是交際能力的體現。內容通常指的是我們通過語言學習或交流的內容或主題,而不是用來傳達內容的語言。它認為,當人們把第二語言作為獲取信息的手段時,他們學習第二語言會更成功。
語言學習的另一個發展來自L1≠L2到L1=L2假設。母語理論≠第二語言的習得與第一語言的習得關系不大。語法翻譯法是這一理論的最好證明。在語法翻譯法中,很多教學都是用母語進行的,語言是作為知識而不是交際技能來教授的。相反,L1=L2假設第二語言的習得順序和順序與第一語言相似。直接法持有這樣的觀點。直接法認為外語的學習與第一語言的習得是相似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之間的相似性。
3.教學重點
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注重語言的輸入,而輸出在語言學習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的發展是從強調輸入,到強調輸出,最后到強調輸入和輸出。
語法翻譯法注重閱讀和寫作。語法規則是演繹式教授的。這種方法側重于目標語言的輸入。根據克拉申的說法,輸入可能包含略高于學生目前水平的結構。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提供可理解的輸入。
然而,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學重心從輸入轉向輸出。在任務型教學中,課堂活動是以真實的任務為基礎的。最終的目標是使學生成為能夠應對世界需求的自主個體。因此,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和表演。
在20世紀后期,任務型語言教學將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通過交際任務學習語言知識,同時也強調詞匯單位的學習,因為它認為詞匯單位是語言使用和學習的中心。
4.技能
語言學習有四種技能:聽、說、讀、寫。技能的發展趨勢是從分離走向綜合。
在語法翻譯法中,學生學習的重點是語法規則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因此,該教學法過分強調閱讀和寫作技巧,而忽視了口語和聽力技巧。在聽、說方法和總體身體反應中,聽和說是主要的焦點,而不是讀和寫。
但是,交際語言教學強調不同語言技能的整合。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景來使用語言和發展所有四種技能。這體現出教學觀念更新帶來的教學法的進步。
5.結論
語言教學方法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它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雖然語言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但選擇哪種還是由教師來決定的。必須記住,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始終分析實際情況,選擇最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64-68.
[2] Jack C.Richards, Theodore S.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