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問題的提出
現今生活中的問題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對人才的培養要打破學科界限,加強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在人口與城市的發展、領土與主權、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等方面有很強的關聯性。本次實踐探究活動旨在借助 “食”光變遷活動,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中國傳統美食中擇取一例去感受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的關聯,去體悟美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傳承與變遷,幫助學生搭建連接歷史與地理學科知識的橋梁,增強兩個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發揮多學科綜合育人功能。
二、前期準備
1.確定研究對象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擇取一道中國傳統美食,菜肴、主食、點心皆可。
2.收集資料
通過文獻檢索或者調查采訪,了解這道美食的起源與來歷、最初流行地區、主要原料、烹制方法、吃法等,并進一步關注其在歷史變遷中發生的變化。
3.通過分析其流傳過程中的“變與不變”,思考背后的原因。
4.形成研究報告
你要介紹的一道傳統美食是什么?
它的“前世”故事
(來歷、最初流傳范圍、主要原料、烹制方法、吃法等)
它的“今生”故事
流傳中的變與不變
變與不變的原因
收獲與反思
5.交流、評價與展示
三、主題教學實施
(教師活動)同學們圍繞“食”光變遷這一主題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從分組、選題到查閱資料、調查研究,前期的積累終于結成了碩果。看了大家的研究報告后,老師發現大家選擇的傳統美食的面非常廣,有平時傳統節日中大家常吃的月餅、粽子、湯圓等,也有餐桌上常常出現餃子、饅頭,更有各大菜系中的一些經典菜肴比如東坡肉、胡辣湯、佛跳墻等。誠然,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首先在于它豐富的創造性,這得益于中國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不斷交融的歷史文化。這種飲食文化的區域差異就是我們今日津津樂道的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的歷史淵源,也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口口相傳的歷史遺產。相信大家在課題研究中也也有在從起源到流傳、演變的過程中和其特定的地域文化請每個小組選派一位同學做代表進行匯報。
(學生代表1)我們小組研究的是沙琪瑪。沙琪瑪最初滿洲旗人的傳統甜品,源于清代關外三陵的祭品,是當時重要的小吃。1644年,中國發生了戲劇性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朝入關改元順治,沙琪瑪被滿族人從東北帶入了北京,自此開始在北京流行。沙琪瑪吃了耐饑,被常年行走在京西古道的馬幫和駝隊當作了絕佳的行走美食,京西古道連接著縱橫南北的的各條支線道路,可謂聯結南北。遠古的烽煙、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動、筑城戍邊以及古道、西風、瘦馬等數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兩側,它是那個時代經濟、文化的具體象征。沙琪瑪通過這條文化的綢帶,傳播到了白山黑水。
(學生代表2)我們小組研究的是湖南的擂茶,說起擂茶,它的歷史還挺悠久。據說三國時期,劉備和曹操交戰,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劉備的軍隊吃了當地人做的擂茶后,治好了疫病,打了勝仗。不同地區的擂茶都會有差異,不過無論擂茶的配料如何變化,其中必定少不了姜和茶葉。擂茶的那些起源地和現在分布的地區大都氣候潮濕多水,細菌病毒很容易傳播。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使得當地的人們制出這種由姜和茶葉組合而成的擂茶,以此來增強自身的抵抗力。
(教師活動)在這兩個小組對傳統美食“前世”故事的展示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傳統美食特別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的起源和分布有何特點?
(學生代表3)我發現這些美食的起源都和他們所處地區的氣候、環境等特點密切相關,這些美食正式順應了當地人們的生存發展的需要因而才能流傳下來。
(教師活動)說的非常好,其實啊,即便是在美食的流傳過程中依然會因為各地的地理環境因素使美食的原料、制作、加工等呈現不同的面貌。還有小組能分享一下嗎?
(學生代表4)我們組介紹的是寧遠血鴨,它最初是寧遠的特色美食,后來在明朝末期,辣椒從南美傳入中國,逐漸擴散。起初它并不受中國人歡迎,但是當它傳入湖南后,立即大放異彩。由于湖南地處亞熱帶,濕潤多雨,適合辣椒生長,并且辣椒具有驅寒祛濕的功效,湖南人一吃就放不下了,辣椒成了湖南人不可或缺的佐料。血鴨與辣椒與相遇恨晚,成為黃金搭檔,因為多了辣味,寧遠血鴨味道更加香美。
(學生代表5)我們組研究的是廣東糖水,糖水屬于粵菜系,是兩廣和海南人飲食習慣的一大特色。“糖水”其實就是甜品的一種,兩廣、海南、香港、澳門人稱它做“糖水”;外省人統稱它做“甜品”;而潮州則呼之為“甜湯”。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糖水的清香與甜蜜從來沒有變過,但它的種類確實越來越多。從兩廣地區一路流傳開來,綠豆湯,龜苓膏,西米露,冰糖雪梨……造成變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地區原因。就像廣東順德盛產水牛奶著稱,廣東這邊的糖水,會融入奶的元素,雙皮奶、姜撞奶;而廣西糖水以山草藥、天然食材著稱,所以廣西和海南的糖水會更加質樸天然,比如龜苓膏,玉米糖水,海帶綠豆湯等,海南的清補涼,椰奶西米露等。總之,在糖水的傳播中,它需要依據地方口味的不同,進行適當的變換,以流傳的更廣,讓更多人喜歡上這道菜。
(教師活動)確實,地域文化就是地方美食的根植土壤,中國美食就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產物。隨著物資、信息流通速度的不斷加快,具有各地特色的美食文化越發呈現出融合趨勢,在演變與發展中依然呈現出各地的特色,我想這也是中華美食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收獲與反思
歷史和地理學科都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進行史地跨學科主題教學不僅可以豐富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課程提信息,也能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在本次跨學科主題探究活動中,限于自身地理知識的匱乏和跨學科意識的薄弱,對史地學科交叉資源的整合與運用還非常稚嫩,對跨學科的理解還非常粗淺。這也讓我深刻感受自己跨學科本體知識及跨學科交叉整合能力的不足。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要進一步打開視野,擴大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如此才能在跨學科教學中助力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從多學科、多視角、多維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今后將通過更多思考與實踐,構建更多貼合學生與時代需求的跨學科探究活動,實現跨學科教學的綜合育人功能。
作者簡介:
陶蓓蓓,1983年,女,籍貫:上海,職稱和學歷: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或專業: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