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的影響下缺乏課堂活力,學生學習動機不足,課堂效果欠佳。通過對教師情感因素分析我國大學英語口語表達的現狀與潛在問題分析,依據克拉申情感過濾假說理論,深入觀察口語授課效果理想的教師特點總結歸納出教師積極情感表達的特點,可以借鑒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教師情感;積極表達;學習效果
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日常和學生的相處,課堂內外老師和同學是以朝夕相處的獨立個體存在卻在每天都發生情感交流。脫離情感表達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線上教學,教師也會主動給學生積極正面的情感交流和反饋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教師情感指教師在工作過程中的感情、感覺、情緒、態度等,具體包括焦慮、抑制、自尊心、教學熱情、移情、共情、成就感等復雜情緒因素。(王初明:2001)在這些情感因素中對學生學習動機影響較大的或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被稱為積極因素,例如教學熱情、共情、情感移入以及成就感。(盧志軍,王明娥:2006)有成就感的老師能夠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教師的積極情感因素能給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主要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包括教師授課、教學場所、教材、教學技術支持及手段等因素,外因對于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相對有限。學生對學習的強烈動機和信心對學習效率影響巨大,因此在學習中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個人需求和個人情感,對促進學習有積極意義(Marion Williams:2000)。
一、情感過濾假說與口語課堂
關于教師情感表達目前國際上應用較為廣泛的理論依據是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Susan M. Gass:2001),克拉申認為情感過濾解釋了二語習得中的個體差異現象同時也區分了孩童二語習得的差異性。在語言輸入無誤的前提下,二語習得失敗主要由不良情感導致,這些情感包括:動機、態度、自信及焦慮。如果二語習得者緊張、焦慮、缺乏自信、焦慮時,情感過濾啟動,語言輸入成為無效輸入,不能被學習者納入感知系統,也可以說有效信息被學習者的負面情緒屏蔽了。情感過濾假說對于閱讀或寫作教程的影響從理論來講沒有對于口語課程影響大。這是由口語課程的交際特點決定的。閱讀或寫作課程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課堂參與度相對較低,但口語課程以學生表達為主,學生參與度高。在口語課上教師的情感表達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有重要影響。
情感的積極表達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充分發揮積極情感對學生的鼓勵作用從而有效保證教學工作的開展(盧家楣:2000)。外語教學中學生很容易產生膽怯、排斥因為面對一門從語言結構到使用習慣以及文化都差距巨大的一門西方語言,因此教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情緒注定學習才能讓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教師應該調動自己的積極情感,保持報班的熱情,以情動情感染激發學生(楊植:2008)
二、我國大學英語口語表達的現狀與潛在問題分析
長期以來,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唯分數論,唯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論,直接導致了重筆試分數輕口語表達的現狀,而學生在就業后缺乏相關口語使用工作相關場景也降低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意愿。因此我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缺乏足夠重視,學生缺少學習動機。在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學生在口語課題上的表現基本就是傾聽、沉默、缺少互動。這種情況下促進口語課堂的互動尤為重要。
有幽默感的教師因為他們會四兩拔千金用非常睿智幽默的語言化解一些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尷尬。例如學生遲到,學生看手機,學生上課聊天,不專心聽講,上課打瞌睡等等情況。如果是直接批評,很容易形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也容易讓師生關系比較緊張,如果不批評,又會放任自流不關心教學質量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師生關系會形成一種互相“尊重”的怪現象:學生自己玩自己的手機,自己睡自己的,也不打擾其他同學聽課,老師也不批評學生不聽課,彼此互不干涉。但是這種現象最大的危害就是老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會慢慢消耗掉,教學工作成了單純的工作,上課也單純變成了工作量和數字,學校生活缺少了老師的情感投入,學生也沒有歸屬感,在學業上或者未來規劃方面也沒有奮斗的意義和前進的方向。
三、教師如何在口語課堂上積極表達情感
在觀察了大量課堂氛圍好、互動多的課程后,總結出以下幾個共同點:
第一,老師會提前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來教室里等著上課
老師一定提前在教室等學生,會自己看講義打印課件等,但是學生來了以后,他們一定會放下自己的事情和學生交流。不在教室里接電話或者打電話,教室就是上課或者和學生交流的地方。
第二,老師會主動在課下和學生交流,沒有一個老師課程結束趕場立即奔往下一個教室
課前提前進教室可以理解為尊重學生,那么課后不離開就是對學生的認真負責了。我們的排課,所有課程都是90分鐘一次,一天早上兩個內容,下午兩個內容,晚上還有各種講座和選修課。這就意味著老師和學生都在瘋狂趕場,學生下課也沒有時間和老師聯系,老師下課后也要準備另一個課堂授課。
第三,上課全程微笑甚至很燦爛的笑,精神狀態非常飽滿
在課堂效果最好的一個班印象最深刻的是所有老師的微笑,自始至終,無一例外,從進教室到授課結束,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極其飽滿的精神狀態。如果老師的居住地車程大約都在十分鐘到一刻鐘之間,他們精神狀態就會優于通勤兩個小時來上班的老師。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來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我們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學校畢業直接進校任教,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換從來沒有離開過學校這個環境,或者說對這份職業的認同感僅僅局限于學校環境,而不是和社會環境其他工作比較之后產生的熱愛和珍惜。
第四、非常豐富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西方人交流時非常重要的傳達表情的手段,但是豐富的程度還是大大超乎我的預期。Emma在課堂上為了給大家展示什么樣的學生情緒不好管理就把教室里的桌椅掀翻在地上,然后學著學生的樣子二郎腿翹著嘴里不停發出巨大的噪音。她做著一切只是為了告訴我們有時候部分學生就是莫名其妙的情緒失控也不服從老師管理。老師請他出去他也置之不理,一直自顧自發出各種噪音用自己的壞情緒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情況。
她模仿的還原度先不談,令我敬佩的是她在試圖解釋清楚一個現象時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形象問題,我們幾乎沒有老師愿意在課堂上自毀形象去模仿一個不自律的學生,我們很怕不夠優雅不夠權威,而恰恰是這種心態讓我們給自己限定了一個框。我們只在這個框架里和學生交流,我們不會跳出這個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我記得一個心理學家曾經建議幼童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不妨蹲下來和孩子平視,和孩子平等地交流。事實是當我們蹲下來以后我們才真的發現原來孩子看到的大學和我們一點也不一樣。他們看不到父母的樣子,看不到家里的全貌,他們看見的只有腿,各種各樣的腿:父母的腿,周圍大人的腿,桌子腿,板凳腿。除此以外大概就是看到各種各樣的墻和柜子門,他們看不見窗外,看不見桌子上的東西,看不到墻上的裝飾畫。當我們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的時候我們怎么彼此理解和沒有障礙的交流。他們上課時的忘我和投入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和極大的啟發。
四、結論
教師的積極情感表達對學生克服緊張焦慮情緒,變得自信主動學習是從學生角度主動解決問題的一個嘗試。教師自己的學業問題、研究問題、個人生存問題極大消耗了教師的耐心與激情,這些情緒都會在言談舉止間不經意傳達給學生,為了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口語練習中習得更多的跨文化知識,了解到這門語言除文字以外的魅力從而引導學生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把大學階段學習延伸到終身,這是大學英語課程開設的跳出語言技能成為終生收益的學習習慣的目標和意義。
參考文獻
[1]Marion Williams,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Susan M. Gas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M].London: Lawra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0: 201-202.
[3] 盧家楣. 情感教學心理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4]盧志軍,王明娥.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J].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26
[5]王初明. 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 外語界,2001,(6):8-12
[6]楊植. 英語教師的情感品質與大學英語教學[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99-200